关于佛经菩提的句子精选280句

山崖发表网精选美句2022-10-20 17:34:48338

关于佛经菩提的句子 精选32句

1. 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那势必早晚都会成为盲心人。行存于世悲哀度日却全然不知。知足,知爱,才能知生命的朴质本源。

2. 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3. 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4.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5.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7. 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8.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9. 如果于事无补,如果不能够改变男人,那么,女人应该算好这笔账,别让自己无意的口头禅变成有意的伤心话。

10.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1. 佛心禅语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宣化上人

12. 面对压力最好的办法不是抗压,而是减压,将压力化为无形。

13. 佛的确是大雄大勇而无畏的,负起普度众生的重担,这是从菩萨的大悲大智,久历生死的修持[P96]而成的。我们发菩提心,即愿欲心,这愿欲心即是引发精进心的来源。——印顺导师〖71字〗

14.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15. 人生不懂反省,等于停止进步。

16.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7. 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学会放下。

18.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9. 无知是众生的常态,每一个众生都必须经过无知的阶段才能够觉悟。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无知的众生,他那一些仇视、嫉妒、恨、贪、嗔、痴,我们都要宽恕。我们对他的行为不能恨,要怜悯他。恨他你没有机会救他,你明明知道这个是个很恶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欢喜。你不要批评他,也不要跟他敌对。宁可得罪一个君子,不可以得罪一个小人。你内心里面如果不宽恕他,不宽恕别人你会痛苦了自己,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宽恕的心。——慧律法师〖177字〗

20. 人,皆有体温。体温之温,不仅是生命的标志,引申而去,也为人性的本色。人有了这个本色,人生可出彩,人际可和谐。从这个本色概括而言:做人当有温。

2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2. 佛心禅语 修禅的关键在于行禅,在于如何去做。听得太多,说得太多,却不去做,这也是假法。虽然听得不多,说得不多,但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这就是真法。

23. 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24. 缩小自己,则海阔天空;扩大自己,则无路可走。

25.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6. 所有人置身于鱼缸里,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会害人害己。

27. 产生的结果又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一旦你采取了行动,其相应结果绝不会就这么随便消失的。

28.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性合妄即名烦恼;合觉即名菩提。妄时虚假,有生有灭,故曰生死;觉时归真,不生不灭,故曰涅槃;虽似二其实一也。烦恼菩提,乃合妄合觉之理,生死涅槃,乃生灭不生灭之事。犹水之与浪不过动静有别,明乎此喻,思过半矣。——李炳南老居士〖104字〗

29.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30.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31.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32. 佛语禅话用心凝聚爱的力量,创造爱的循环。

关于佛经菩提的句子 精选64句

1. 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心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2. 初学发菩提心的,了知世间是缘起的。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互为六亲眷属。一切人类,於自己都展转依存,有恩有德,所以修不杀不盗等十善行。即此人间正行,化成悲智相应的菩萨法门,与自私的人天果报,完全不同。——印顺导师〖92字〗

3. 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

4. 很多人对菩萨的名义不了解,多有误会。菩萨是印度话,菩是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是萨,就是众生的意思。——印顺导师〖48字〗

5. 佛心禅语 小偷是小人,但他的智力超过君子。

6. 从前释尊在世时,有一次广大的集会,大家都去见佛。须菩提在山边考虑,我也去见佛吗?佛说「见缘起即见佛」,我为什麽不观察缘起呢?他观察一切从缘所生,都是无常演变;从无常的观察中,通达法性空,契入寂灭的圣境。当时释尊对一个最先见佛的弟子说∶你以为先见我吗?不!「须菩提先见我身」。这是佛陀之所以为佛陀的一面。——印顺导师〖137字〗

7.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8.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0.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1.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12.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征服百岳山,不如征服无明关。

13.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4. 佛心禅语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15.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6.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7.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8. 要真正了悟我们需要禅修,时间与心,这些全都是有主客体的,结合主客体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是无法通过仅仅看一本书来体会的,你必须思维与禅修。

1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0. 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爱去)的话,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设我睡著,他也有办法叫醒我,带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动,佛也有办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办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办法。我们看父母亲带著孩子去旅行,万一在火车上,小孩睡著了,难道父母亲会把小孩子丢在车上、丢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吗?孩子睡著了,父母亲一定会设法把他抱回去的。

21.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小爱充满烦恼,大爱轻安自在。

22. 佛心禅语 情绪不因环境的优劣而改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亦欣然,穷亦无碍。

23.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4. 佛心禅语 世间不思议者,若有布衣顿登九五,即是世间不思议。出世间不思议者,十信初发心,一念相应,便成正觉,此明顿悟不思议。——《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25.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6.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7. 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28.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29. 不管是为了修行还是工作,都要抱持专注于一的精神。

30. 我们修的是净业,修行的重点是清净心。怎样清净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xxx,除xxx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用这一句佛号打掉一切妄想执著。另一个方法是修助缘,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一切作为,为大众。用我们的心力、一切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一切不为自己,心就清净了,为自己心就不清净。

31. 佛心禅语 通晓治理社会道理的人,宁可舍弃一个恶人来保护全家;宁可舍弃一个不好的家庭来实现对一个地方的治理。

32.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33. 菩萨也是一样,有初发心菩萨,初学的与我们凡夫相同,只是能发菩提心,立成佛的大志愿。——印顺导师〖42字〗

34.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5. 声闻法中也是这样,四果圣者能断烦恼,未断未证的顺解脱分,顺抉择分声闻行者,一样的能住持佛法,教化众生,为人间福田。凡依人身而学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务要不夸高大,不眩神奇。——印顺导师〖81字〗

36. 佛心禅语 心无心而物物明,物有心而心不堪。不堪心中污心田,心田皎皎没人参。没人参,东作南,青青妙色出于蓝。见即便见见取好,不见莫怨老瞿昙。——《快活歌》

37. 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38.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39. 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40. 过去有位大德曾说:“学道,悟之为难。”意思是说,要真正体会道理中的精粹,实在不简单。

41. 广植福田善结人缘,境由心造,相随心转;广植福田,善结人缘。

42.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3. 佛心禅语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佛陀

44.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5.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学,不自满者受益。

46. 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的身心做起。

47. 专重信愿,与一般神教相近。专重修证,必定堕落小乘。初发菩提心的,除正信正见以外,力行十善的利他事业,以护持佛法,救度众生为重。经上说∶「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萨是故初发心」。应以这样的圣训,时常激励自己,向菩萨道前进。——印顺导师〖97字〗

48.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49.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0.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51.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5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3. 凡夫的初学菩萨法,还没有坚固不退时,都属於此。依经论说∶这一阶段,也要修学一万劫呢!新学菩萨,要培养信心、悲心,学习发菩提心;乐闻正法,闻思精进,而著重以十善业为菩萨道的基石。这类菩萨,虽没有什麽深定大慧,神通妙用,但能修发菩提心,修集十善行──菩萨戒,精勤佛道,已充分表示出菩萨的面目。这样的力行不息,积集福慧资粮,一旦菩提心成就,就可进入不退菩提心的贤位。——印顺导师〖163字〗

54.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5.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56. 佛心禅语 有和无是佛法的一物两面,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57. 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8. 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贫穷。

59. 五念无虑福无边,私心杂念是罪愆

60. 佛心禅语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一证严法师

61. 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62.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3. 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若能摄诸根,疾得于解脱。《虚空藏菩萨经》

64.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关于佛经菩提的句子 精选102句

1.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3.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4. 一切众生都可成佛,但六道中真能发菩提心而修菩萨行的,唯有人。——印顺导师〖33字〗

5. 学佛者要站在自己的岗位,而发扬佛法的精神,去利益大众,摄化大众来归信三宝。现出家相,只是学佛者的一类。(当代)印顺《华雨香云》

6. 佛心禅语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无量寿经》)

7.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8. 无苦之乐即是禅乐。具戒则能解身苦,得定则灭心苦。四无量心属理,布施属事,理事双修,菩提乃圆。——能海上师〖45字〗

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0.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1.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2.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1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14.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5.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悚然耳。——印光大师〖141字〗

16.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17.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8.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9. 句禅语一种人生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20.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1.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2.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23. 佛言: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24.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5. 位师姊问:“何时运才能通?”师言:“心开运就通。日日欢喜过,即得心自在。”

26.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27.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怀一颗谦卑之心。

28.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9.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0. 大菩提心就是感恩心,无量的众生、三宝、父母、师长对我们都有恩。既然发大菩提心,怎么样能够持续这个菩提心?我要感恩,所以要好好的修行。如果没有佛,我们听不到这个法,没有三宝、没有师长,这个法也没有办法延续,我们要报师父的恩。师父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我们今生能够觉悟生死,开采我们内在的般若智慧,那都是师父的恩、三宝的恩。——慧律法师〖144字〗

31. 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32.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3.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34. 我们要争取做第三种人,做到提放自如,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35.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执念而已。

36. 禅在生活中,净土也在生活中,八万四千法门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观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们才没有空过的时间。

37.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38.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39. 吃亏是福,但亏要吃在明处,否则会被人看成傻瓜,虽然我很愿意做一个真傻瓜!

40. 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41. 智者离诸恶,一切皆端严;愚夫由作罪,举身皆丑陋。《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42. 天天禅语大爱包含小爱,小爱却无法体会大爱。

43. 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彻悟禅师语录》

44. 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45.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46. 若分别忆想,则是魔罗网;不动不依止,是则为法印。(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

47. 佛心禅语 低处修心,高处成事 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其然,而是来到 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才能在高处成事。

48.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49. 放开执念,随缘是最好的生活。

50. 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51. 鲜血淋漓味足珍一样苦痛冤难伸 设身处地替他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52. 得转依故,超过影像,即于所知事有无分别,现量智见生。(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

53. 佛心禅语 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人活着是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耕云先生

54. 佛心禅语 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证严法师

55.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56. 佛心禅语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大梅禅师

57.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58.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59.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60. 『起信论』说:信心成就──发菩提心成就,才不退菩萨位而能次第进修。初学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的,是在修学信心的阶段。『仁王经』称此为十善菩萨。也即是十信菩萨。——印顺导师〖76字〗

61.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2.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63. 真正的学佛,应为佛之大菩提而学,这才是达到正等正觉的正确的路,直捷的路。——印顺导师〖38字〗

64.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快乐。《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65.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66.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67. 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68. 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永远赢不了争论。所以,卡耐基说:“在争辩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不要争辩。”这跟佛祖的“唯忍能止诤”,可谓所见略同。

69.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70.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71.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72.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73.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4.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5.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76. 物质欲望淡薄,自然能从淡泊宁静中长养智慧;如此一来,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烦恼.得失了。

77. 感悟“如影随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种夸张,现实生活中的“罪福响应”并不是这么确定的,但是坏事做多了一定会遭到报应这一点则是确定不移的。天理应该是存在的。

78. 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79.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80.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腹资欲心,人形畜无别。“四十华严”卷十二

8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82.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83. 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84.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85.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86.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87. 对佛发生信仰心,以佛为理想而立愿上求菩提。——印顺导师〖25字〗

88.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89. 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0.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91.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2. 佛心禅语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幺随缘度此生。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谩虚名。一《筠州洞山悟本禅师录》

93. 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94. 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95.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6.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97. 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98. 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99. 学会宽容,便因知道人生残缺的本质而豁达,它会令你体谅人性弱点,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区,由此你将成为生活的智者。

100.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01. 以佛的圆满菩提为对象而重在智慧。——印顺导师〖21字〗

102.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关于佛经菩提的句子 精选59句

1.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 佛先赞叹禅定之乐,后接着说这些喜乐是无常.苦.变易不居的。

4. 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当代)圣严《1(18自在语》

5.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依报随着正报转

6. 佛是我们所趋向的目标;学佛,要从学菩萨行开始。菩萨道修学圆满了,即是成佛。如泛说学佛,而不从佛的因行──菩萨道著力做起,怎能达成目的?等於要作一毕业生,必定要一级一级学习起,次第升进,才能得到毕业。学佛也就是这样,先从凡夫发菩提心,由初学,久学而进入大菩萨地,福慧圆满才成佛。菩萨道重在实行,不单是赞叹仰信究竟的果德就成,而要著重在学习一切菩萨行。平常说菩萨,总是想到文殊、xxx等大菩萨,其实菩萨也有初学的。——印顺导师〖186字〗

7. 云水禅心,雾霭焚香,梵音鸣唱,难度的三千红尘业果,天地间佛祖以撵花的姿势为世人普渡众生,便虔诚的告诫,放下执念便是修行,可叹,可叹,情难圆矣。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经〖24字〗

9. 学会在生活里运用禅法,容纳别人的失误,化解自己的戾气。听一听风来的声音,品味别人的智慧。禅也是机缘,生活在这滚滚红尘中,无处不禅。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你一定能懂。

10.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1.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12. 乐观者在灾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难。

13.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14. 阿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种变易的色法不会导致贪恋及耽乐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忧.恼。南传《大空经》佛言

15. 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16.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7. 学发菩提心的,胜解一切法──身心、自他、依正,都是辗转的缘起法;了知自他相依,而性相毕竟空。依据即空而有的缘起慧,引起平等普利一切的利他悲愿,广行十善,积集资粮。这与人乘法,著重於偏狭的家庭,为自己的人天福报而修持,是根本不同的。——印顺导师〖106字〗

18.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19. 众生之通性∶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而真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成佛果的,唯有人类。如唐裴休的『圆觉经序』说∶「真能发趣菩提心者,唯人道为能」。——印顺导师〖67字〗

20. 放下执念,放下贪嗔痴恨,放下自私自利之心,放下对名利声名的迷恋,放下五欲六尘。只有真正做到了放下,才能让内心清净起来,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智慧。

2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2.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3. 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成佛了,这在极乐世界,就是现在的xxx,他发心帮助我们。给我们说只要具足信,真信、切愿,真信切愿就是菩提心,再加上一向专念,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xxx,这个忙就帮上了。

24.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25. 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26.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7. 菩萨发心,又与二乘不同。他也见到三界的生死是太苦,可是他又见到三界众生与自身一样的受苦,於是发「大悲心」为本的菩提心。对有情所受的苦迫,生起同情心,怜愍心,以自利利他的方法为修行,以度生成佛为目的。佛法虽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出此五乘法。学佛法,不出此五乘法,而五乘中以菩萨乘为高胜。如学佛而离开了此五乘的发心与修行,就是虚伪的学佛,不能免离恶道的苦难。——印顺导师〖162字〗

28.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29. 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0.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1. 事事皆“有”则会迷,样样皆“无”则会断;言“有”则执常,言“无”则执断。

32.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33.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4. 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35.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36. 名人佛学经典语录死亡不可避免,与其恐惧,不如正视怎样面对生老病死的苦恼?佛日:一切皆当归迁灭,世间无有常住者。-《付法藏因缘经》

37.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38. 宁可心灵脑笨,不可脑灵心笨。脑笨心灵的人,谦卑柔软,人见人爱。脑灵心笨的人,骄慢刚强,人见人离。

39. 好心,就有正确的方向;立好愿,就有付出的力量。

40.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1. 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42. 佛心禅语 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本心,悟则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复更迷。一《马祖》

43. 天天禅语对于有意识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之旅,但对于无意识地去生活的人来说,人生的确是一种大的惩罚。

44. 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45. 心静,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

46.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47. 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48. 佛心禅语 学会包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 满,乃至事业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谁,都要有 一颗包容的爱心。

49.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禅语》

50. 别人骂我.不谅解我.毁谤我,反而应生起一分感恩心,感恩对方给自己修行的境界。

51.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52.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3.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54.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5.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6. 第二阶段的菩萨,是已发菩提心,已登菩萨位,从贤入圣,修大悲大智行,上求下化──这即是三贤到八地的阶位。——印顺导师〖51字〗

57. 有四种根本罪,乃至活命因缘,亦不应犯。云何为四?渭谤诸法.舍离菩提心.悭吝.恼害众生。《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

58. 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慧律法师〖24字〗

59.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关于佛经菩提的句子 精选23句

1.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2. 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3. 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 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 好事常提起,是非要放下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7.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8.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9.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0. 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1.

12.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3.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14.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15. 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就是突破生命的局限性。

16. 菩萨与凡人的分别,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印顺导师〖23字〗

17. 现在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我们是人,应以人为中心,应摄取印度初中二期佛教的人菩萨的慈悲与智慧,特应从悲起智,而不取後期佛教的天菩萨法。传到中国的佛法,唐代也还是印度後期佛教的开始,所以还不像传於西藏的完全天化。中国所传的佛教,天神化本来不深,也许声闻的倾向要浓厚些。提倡纯粹的人菩萨法,即由人发菩萨心,以悲智普济一切有情,直趣无上正等菩提,应著重中期佛教,而脱落天化的倾向。——印顺导师〖173字〗

18. 佛曰:“我净故施净,施净故愿净,愿净菩提净,道净一切净”。——慧律法师〖28字〗

19. 愿是大海,实践是高山,以行山填愿海,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20.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21. 在禅者所谓的一炷香里,心能横遍十方,机能竖穷三际,心机能与无为法响应,虽然「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了。

22.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3.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