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神话故句子精选35句

山崖发表网赞美句子2022-09-19 18:06:56234

中文神话故句子 精选35句

1. 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2.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3. 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4.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5. 海市蜃楼: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6. 传说她的一条肠子变成了十个神人,守卫着西方的原野。

7. 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8.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9.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10. 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11.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12.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3.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14.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5. 他们一起炙烤大地,晒得地皮都裂了。庄稼也死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16. 伏羲发明八卦

17. 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分离苦、憎相聚苦、贪得多苦、求不得苦;其源是五病:贪、嗔、痴、慢、疑,根除五病,才能解除

18.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xxx并起。

19. 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20. 后羿是有名的神箭手,箭法高超。不管是打猎还是射鸟,都百发百中。

21. 涸辙之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22.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河流,整个世界生机勃勃。

23.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24. 盘古开天

25.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xxx并起。

26. 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27. 这辆车子很壮观,由六条龙拉着,车子跑起来金光万道,天下大白。

28. 每当黑快要过去、白昼即将到来时,玉鸡就会拍打翅膀,喔喔的啼叫。

29.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30.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31. 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32. 伏羲发明八卦 传说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生活的西北部很远的地方。有一次,她偶然看见沼泽边有一个巨从的脚印,觉得很奇怪,就用自己的脚试,谁知刚一踩下,身子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后来就怀孕生下伏羲。伏羲长有人的头,蛇的身子,从小就很有神力,能沿着通天的大树自由上下,长大后当了东方的天帝。伏羲是一位圣明的天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并且熟悉人间万物的自然法则。他发明了八卦,以(乾)这种符号代表天, (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伏羲教人民用这几种符号记载万事万物。他还效法蜘蛛结网,把绳子编织成网,叫人民捕鱼打猎。中国古代神话丰富多彩,远古时代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从有文字时起,就有了关于神话的记载,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天文、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到医学、动物、植物、风俗等,几乎整个文化领域都有最早的神话。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吕氏春秋》、《左传》、《国语》、《xxx》等古代典籍中均有记载。

33.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34.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5. 每当黑夜快要过去、白昼即将要来时,玉鸡就会拍打着翅膀,喔喔喔地啼叫。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