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优选27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9-01 17:36:15142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一篇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传播,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传达细腻准确、合乎科学的情意。教师要正确掌握词语的含义、语体及感情色彩等语言元素,并且能够深刻、准确地表达、分析与讲授语言知识。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本中《落花生》文章时,教师就要注意到“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未经调查与查证,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了理论性错误。

再如“对于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坚决不同意,而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到底是“有人坚决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还是“对于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正确的,教师表达不清楚,学生也就难以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语意明白、毫无歧义地进行语言表达。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抓住重点,凸显精华,不仅要做到在精处泼墨如水,还要做到在次要处惜墨如金,这样方能达到“约而不失一词”“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的境界,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真正到达以简驾繁、以少胜多的至高境界。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篇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情境;观察;想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到有话说、有内容可写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教学写小动物的时候,让学生把饲养的小动物带来,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如鸽子羽毛的颜色比色彩艳丽的鹦鹉要单调得多,但它的独特之处是鹦鹉所不能比的。这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有的说鸽子会送信;有的说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具体的挂图、插图、图片等创设情境,培养观察力。

二、创设想象情境,使抽象形象化

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引入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联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不仅观察时要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共同编写故事,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和创作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例如,结合课文插图,配上几句抒发情感的话、给书中的人物配上内心独白、看完一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在书中做做批示。有时也可就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仿写等。“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是新大纲对作文的要求。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创设实践情境,增强直观感受

巧妙的真实情境创设,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在教学《第一次……》时,考虑到教师节即将来临,于是我选择在课堂上手工演示制作贺卡。在课中,我边演示制作贺卡的步骤,边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制作贺卡。贺卡制作完毕,老师请学生讲讲自己制作贺卡的过程,动手操作心得等,然后启发他们说说准备把贺卡送给谁?祝福他什么?为什么要送给他?由于老师的演示,学生的参与,学生有感而发,很愉快地完成了本次习作。所以作文教学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尽可能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也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如,在进行“可爱的校园”写作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校园,要求他们说一说校园有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增强学生写作的乐趣。又如,学习了写请假条,那么学生请假就一定要亲自执笔写请假条。学会了书信,学生平时可用书信的方式给老师写信交流,学会了写倡议书,可让学生给本年级其他班级写一份倡议书,在运动会中写几篇通讯报道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

(1)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

(2)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一些游戏。游戏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写作,可提高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效果。

(3)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展示生活情境。

(4)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不同形式的情境创设,教师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敏捷了,文笔流畅了,而且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与写作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展等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三篇

创新能力通常是指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这种潜在的心理能量主要是靠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加以体现。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他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出发点的观念和意识。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基础。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能保证学生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囿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

《火烧云》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变化的描写,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平时观察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因此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时,自己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为此我们可以把电视录像中有关火烧云的资料重新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以后,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灵活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学习文中的内容,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求异性和变通性。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四篇

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电视剧,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围绕一个中心也可以练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生活.用独特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谈真实的想法,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情流露即为好文章.如果说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它的躯体,那么真挚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平时我最喜欢批改学生的周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傻,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每当这时,我仿佛在与他们交谈,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周记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一种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记,我的心情都是快乐的放松的.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很多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话可说,而是羞于表达.课间我留意到几个男生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情节,佩服其中的某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英勇善战等.不同班女生在一起比较谁的语文老师漂亮,严格,更关心学生等.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老师要鼓励他们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再拓宽思维有条理的叙述,相信其中不乏好文章.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师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教完<<走向生活>>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可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中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真是积极主动,个个振振有辞,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是热闹.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我在授<<七步诗>>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学生体会到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和谴责劝戒的语气.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但两三次演下来,教室里空气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严厉.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草船借箭>>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说:"诸葛亮这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死无疑,我可以去除这个心腹大患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了.哈!"我再叫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四.用笔描绘生活,吐出真情.

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怎样让学生乐于表达呢?教师要引导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以及深沉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的习作离真实和精彩就并不遥远了.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五篇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且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然而如果设计、组织不当,很容易使一节课真正地成为“游戏”,发挥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和组织,不能使游戏教学变成单纯的玩。那么,如何精心设计组织游戏呢?1.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特别是开展像“抢字卡”这类竞赛性的游戏时,我要求学生既要积极参与,又要遵守纪律。2.游戏运用得当,时间安排合理,不要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就会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使课堂教学变成游戏娱乐课。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用最短的时间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我设计游戏时一般都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让大家都能参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六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钢携领,编制教案,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就是要吃透新课标,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教案,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教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预习交流,预设目标,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七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中小学校杜弟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宽松而愉悦的课堂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中小学校 杜弟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宽松而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充分的展示,并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呢?

一﹑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

在改革创新,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尽量选择学生熟知的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地方入手。利用多媒体进行精妙的导﹑多样的写和创设情景的画,培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但喜欢上,而且热爱上有声有色,多姿多彩,过目不忘的一节节语文课。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八篇

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设立学习角,将各种学习资料及学生的学习心得集中放在学习角,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一个小小的学习角,就是一个世界。学生在学习角中可以自主自由地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展示在学习角中,供其他学生学习,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1、品味书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沐浴在书香中,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室的小黑板上可以经常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古诗、励志良言,学习角摆放各种各样的书籍,培养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摘录好词好句好段,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学期举办定时诗歌朗诵赛或读书交流会,促进学生多读书。例如,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古诗的时候,体会古人的胸怀。

2、交流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勤交流。优秀学生向全体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其他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以少带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友谊的培养。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

三、结语

总之,在新世纪语文改革大潮中,为了提高语文有效教学质量,为了提升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以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硕果累累。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九篇

指导学生顺利开展游戏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以教师自身为媒介,主动参与游戏过程以加强指导;二是以材料为媒介,如多媒体课件、简笔画等,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以加强指导;三是以伙伴为媒介,充分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此加强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如当游戏出现冷场的时候,教师可以亲自参加游戏,或扮演角色或作为参与一方中的成员,使游戏过程在自己的引导下顺利地进行;当学生起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并灵活地使游戏得以继续。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当提问或提出建议的时候,尽量不要严肃地说教,这样会破坏学生的游戏情绪。我们可以借助某种游戏角色,置身于游戏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篇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如潮袭来。语文课程已经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教授。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话题。在执教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在欢乐中学习成长,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师;兴趣;实践

所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而所谓小学语文素养,即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具备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自身基本素质和修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基石,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前提,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大前提。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提高小学生的素养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责任中提高教师修养

在杂志读者俱乐部上,我曾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二十年后的道歉》,讲述的是人大附中的一个数学老师——王金战。他是一个神奇的、优秀的教师,能将学困生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可是这样一位教师,在一次学生聚会上,却含泪给学生道歉。那是在2005年,他的第一届学生邀请他参加聚会,当他一一叫出分别20年学生的名字时,学生们哭了,而他看到学生脸上那不符合年龄的沧桑时,他觉得好是心酸,眼泪就不禁流下了。原来想好的开场白也就被连连的道歉给替换了,他说:“今天来到你们面前,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20年前的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味注重成绩,而不关心你们的其他方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你们是一种伤害……”

看到这景,我感悟良多。教师,远远不只是个“教书匠”,他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想要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仅会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语文教学走什么路,关键是看语文教师,看教师的语文素养。在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党委书记黄蓉生曾寄语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是一条河。”因此,为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避免更多的遗憾,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十分迫切的事,我们要上进好学,不断提升,做志存高远的人民教师。

二、兴趣里奠定语文基础

语文素养是分阶段的,在什么阶段就应当具备什么语文素养。“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我们教学生涯中,应当始终铭记。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象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融入学生当中,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文学之美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子,适当地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让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

“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有合适教材的同时,我们亦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无论是思想还是感情上,都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课堂。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践下提升学生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传授知识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方面,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这说明学习需要知识,但更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开辟了道路。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发展他们的独特的性格魅力。

那么,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伽利略也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我们应本着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且又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态度,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和社会,感受生活,初步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实践是认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体现在认识问题的结果上,而且在整个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自己切身体会所获得的知识远胜于一本书的呆板教条或者一个教师的苦口婆心,触动学生灵魂的一次感受总要比喋喋不休的空谈效果要好得多,影响也更加深远。因此,学生必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素养。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都需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融洽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收获他们应会的知识,还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并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孟润朵.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2(11).

[2]仲崇菊.开展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一篇

【摘要】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乐清市的生本课堂教学研讨会,结束之余,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离生本课堂还有多远?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是对于“生本课堂”还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认识。在饱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等著作后,感受着他对“生本课堂”最精彩的解读,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我体悟到他对学生浓浓的人文关怀。而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本文结合先前我对课前预习的课题研究,尝试着从“指导方法”、“明确目标”、“课堂补缺”、“习惯养成”等四个方面阐述学生如何进行前置性学习。

【关键词】

前置性学习 生本 明确目标

什么是生本教学?郭思乐教授是这样说的:“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我们称之为生本教学。”“生本”其实是一种理念,把教的东西变成孩子们的玩,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行动起来,使他们爱学习就行。而前置性学习就是这种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在进行生本教学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前置性学习作为生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保证。

一、指导“方法”,让学生“有章可依”

前置性学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生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起始环节。但往往学生在前置性学习这个过程中,主动性不够,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首先就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更有效,更深入。一般步骤如下:

1、朗读全文,标出段落。

2、通过和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并理解意思。

3、标划重点词(课文中反复再现的词,对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词)、重点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不甚理解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并初步进行赏析)。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并写初读体会。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二篇

摘要:

分层激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出发的,它是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由不同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就是正确对待这一差异的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备课时分层次备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根据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实现教育、学习、发展协调进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十分有效。

一、在教学中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考,而另一些学生则习惯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多例子才能理解某些概念,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如果在下发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努力影响学习的自学兴趣,则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题就做多少题。第1题要求全班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二、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消极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的,标准不同,层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学情做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划分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要把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的始终。

三、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产生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可见能否正确评价学生,是决定教育、教学成效高低的重要环节。

四、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做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地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又如教学《三个儿子》,同学们阅读后,感到疑惑:“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讨论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有的说:“老爷爷可能眼花了。”有的说:“老爷爷可能是视线被某个妈妈挡住了。”还有的说:“老爷爷是不是说瞎话呢?”在讨论老爷爷究竟看到了哪个孩子,他那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时,学生都提出了看法。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但经过热烈讨论,不同层面学生的交融与撞击,最终达成了共识。即三个母亲都称赞自己的孩子,可在她们提水有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帮妈妈提水,值得称赞的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怪不得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孩子。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成果的目的。

总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素确定,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这一步是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做准备和提供依据的。通过学生层次目标的确定,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每位学生的发展作科学规划,为他们的学习和进步作指导,促进他们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发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鼓励措施,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逐一实现。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三篇

摘 要: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首要的就是抓好写字教学,写得一手好字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将从加强常规性的指导、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常规指导;写字基本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写字教学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践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写字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为传统的写字教学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重复抄写,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练习写字时都敷衍了事,笔画很随性,时多时少,字体不够端正,笔画结构掌握能力差,还有个别学生竟然用简笔字代替。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内涵,没有深入探索汉字的特征,对汉字的书写规律自然就一窍不通,汉字的书写技巧没有正确把握好。为此,教师应该多加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成效。

一、加强常规性的指导

坐姿方法、拿笔姿势、运笔技巧、字的笔画结构等都属于常规性的指导。拿笔姿势以及字的笔画结构这两方面的指导在汉字书写的教学中最需要引起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及身心健康。因而,对学生从小进行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比如可以这样指引一年级学生进行拿笔姿势的写字练习:首先,将《写字姿势》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并讨论,而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图中要说明的问题,就是要准确掌握拿笔的姿势。其次,再以课件演示《儿歌》:“手掌手臂成直线,手里笔尖应一寸。眼离桌面要一尺,身离桌边要一拳。”还让学生观察讨论,说出写字时拿笔姿势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观察并予以协助,有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让学生的写字姿势标准正规。汉字笔画结构方面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汉字就是方块字。独体字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写这类字时,要求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如:材、科。学生了解了这一点,也就掌握了大部分汉字。而上下结构的字布局要匀称,如:姿。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要把每一部分都写的又窄又长,如:湖。上中下结构的字则每部分都要写的又扁又宽。总之,无论书写什么结构的汉字,都不能离开方块字的根本。

二、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认真对待写字,笔画按顺序、字体要端正,养成拿笔就是练字的习惯,是对学生练习写字的基本要求。第一,练习基本笔画不能敷衍,必须将基本笔画练好才是写好字的基础。可见,低年级学生起初练习写字时,要特别注意基本笔画的练习。教师在教学时要从了解笔画的名称着手,让学生观察每种笔画的结构,指引学生练习并掌握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巧。第二,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律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而基本笔顺的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时加以提醒。第三,汉字具有富于多样的结构。低年级的学生练字都使用田字格,所以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田字格来规范练字。方块形是汉字的形体特征,独体字在汉字里比较少见,数量最多的还属左右结构的汉字。左右结构的汉字也有区别,根据不同的左右偏旁的高低和宽窄,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不同类型。

三、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

让学生们练字,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们写作业,最终目的是提高写字的水平。想要写得一手好字,规范学生的练字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练字伊始就要形成循序渐进的好习惯。

第一步,分析字形。在开始练字之前,学生首先要观察所要写的汉字,分析好字的形体,能够主动看范字、读范字,进而进行效仿。

第二步,记位置。分析好字形以后,教师要指引学生去留心范字。记好字的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笔画的起、运、收笔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或角度。

第三步,写端正。经过了以上两个步骤,便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书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把字写正确,把字写的端正、大方。

第四步,比好坏。引导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和范字做比较,比对出写的好与不好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自我比较,把现在写的字和以前写的相比,看看自身有哪些进步与不足。

第五步,改完美。学生在进行比对之后,对自身写字不完美的地方可以进行改写。初学者可以使用橡皮来完成这一步骤,有一定写字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前一个字的不足直接书写下一个字,在下一个字当中找到不断完善写字的方法。

在布置练字作业时,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学生写很多遍,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对练字本身产生厌倦。每个汉字的书写最多四遍,一遍记字音,二遍记字形,三遍查准确,四遍讲美观。

当然,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仅仅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未免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总之,语文课程的新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因此学生在起初练字时就要打好基础。写字可以让学生领悟汉字的博大精深,可以有效传承汉字的书法艺术,对学生日后的社会实践也有很大帮助,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学生都是受益匪浅的,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四篇

摘要:

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

语感;小学语文;培养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四季的美与美在哪里。另外通过一段带视频的诵读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热烈、秋之沉静、冬之妖娆,受到了语感的熏陶。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五篇

目前的口语教学,常常能够看到许多的老师将比赛的模式转化成了应有的教学,例如学校会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会等。这样不仅不能够使学生在这些比赛中得到很多的训练,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会导致有的同学从来都没有参加过相应的比赛,进而导致这些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本得不到任何提升,长此下去,也会使这些学生对口语交际越来越没有积极性,越来越缺乏信心。在制定口语教学计划时,有的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几次口语交际训练的连贯性。这次是一个随意的话题,而下次的话题可能与上一次的话题毫不相关,这样,就不会使学生通过一次次口语交际的练习得到提高。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制定,如何能够使学生内在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口语教学评价重视度不够

在目前的口语教学中,教学评价重视度不够,往往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形式过于简单单一,往往是学生们进行完口语交际后,教师象征性的进行一下简单的点评,而这些点评经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由于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往往也不会有很高的重视。对于教师的口语教学的评价,学生也只是听听就完事了,并没有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解决方法

(一)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小学的学生们,大多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和语言词汇都是有限的。如果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选择的非常专业化,那么学生自身就无法理解这个内容本身的含义,也就无法在进行口语表达中和与同学们相互交谈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贴近生活的,最好是学生自身经历的事情,或是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对于自己熟悉的事情,学生才能够有很好的表达,才能达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由于学生对此都具有共鸣感,能够使学生之间彼此相互交谈。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使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觉口语交际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谈心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学形式有较强调动性

教学形式有较强的调动性,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对口语交际有更强的学习兴趣,有更高的积极性,能够做到大家都参与进来。不在用以前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是辩论会的形式,而是采用多感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音乐的渲染、实物的演示、角色的扮演等,都能够让学生身临其中,真正的参与进来,真正的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反思性方面的教学,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或是不好的习惯,要及时的使他们进行反思。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平时忽视的错误在课堂上得到改正,得到了真正的自我提高。

(三)教学评价不断提高重视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评价,教师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生内容方面的评价。在口语教学课堂上,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过程及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方面、态度方面、价值观方面等非语言能力培养,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全方面的评价,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语言能力上认识到自己不足,从而得到提高,也能够在非语言能力上发现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另一方面,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多局限于老师对学生评价,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不断完善评价形式,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身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不会使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过于局限,也能够给学生一个更好更全面的评价。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六篇

一、个性的涵义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因受特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某种性格特性。一般个性分为两部分,即心理特征和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异性,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倾向性包含欲望、兴趣、动机、志向、信仰等,与心理特征共同构成人的个性。人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被个性倾向性牵引而表现出某特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共同制约着人的个性发展,彼此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作为不可忽视的心理卫生问题,个性的塑造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不被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行探讨。

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的舞台

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时常意欲展现自己个性。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不要死板教条的授课,经常让学生自由的阅读,自己去领悟知识,然后加以引导修正,对则表扬,错则鼓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要把时间多放给学生,让同学分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选个代表陈述自己组的结果,加以修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自由交流和探讨,不受制约,发挥自己的个性。

教学气氛要温和

课堂气氛不要严肃,在传统的教育中,语文老师言辞威严,课堂气氛紧张严肃,让学生上课心怯,感想也不敢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老师发威,问及问题,也吞吞吐吐,生怕说错,套话和空话频现课堂。这样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思想来说是一种极大地束缚,难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发挥,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自信心在一点一点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消磨殆尽。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营造宽松的气氛,多给予学生鼓励,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让学生的自信在温和的气氛中唤回,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敢想敢说,爱上语文课堂,发挥出学习积极性,挖掘才能,培养自己的个性。

首先,在语文课堂上,师生要建立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这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学生才敢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总之,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板起面孔,应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其次,老师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做到这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最后,老师要奖罚分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沉默是金,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敢说话,总是沉默,不可能让学生在沉默中爆发,只能让学生的个性在沉默中消磨,成为一个死板教条的产品。只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错不罚,对必夸,这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让学生萌发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位老师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很少被老师应用到教学中去。学生没有兴趣上课是学不好任何东西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如何让学生感兴趣?萌生好奇心理是最好的方法。在课堂上,一个有才华的老师会把学生带进语文美丽的世界,而平庸的教学方式足让学生上课味同嚼蜡,除了背诵就是写作,没有丝毫乐趣。因此,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老师教学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巧妙性,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去探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诗歌时,不要简单背背完事,要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仿写,并提供指点,学生在写诗对句中争强好胜,兴趣自然就有了。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分组,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笔记,积极培养学生个性。

鼓励逆向思维,支持求异思想

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老师要知道有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包容学生奇怪的答案,不是批评而是引导,允许学生张扬个性,独立思考。孩子个性体现在思维的不同,而创新思维特点就是求异。所以老师在发现学生的求异点时,不是直接棒杀,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去接近答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总是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不能偏离标准,其实语文题本来就没答案,就像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描述,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这其实是在抹杀学生的个性,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寻找平衡,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因为对于各阶段的教育而言,学校在进行教学时都应具有双重的目标,一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二是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我国早期的教育总是重视服务社会的目标而忽视个体培养的目标,教育思想落后时代,如今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但是学校在制定教学规划时,又不应当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寻求平衡,培养个性,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做到下面两点:第一,个性化与规范化要实现协调发展。并不是说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忽视学生的普遍教育,毕竟小学生学习的普遍规律和应有的规范都是相似的,普遍规律与应有的规范性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保证。第二,个性发展与基本素养的发展要平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结束语

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还要培养学生个性品质。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同时,努力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有着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七篇

一、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愿意去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周边的宽松氛围,时刻使自己能够处于一个积极上进的态度,要能够更好地保持住这种学习态度,能够很好地将自我意识表达出来,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将所想所思分享出来,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意思,老师应当多给予其鼓励,对学生能够更加关怀备至。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的问题,同时给予其奖励。只有这样,给予学生敢说、敢做的轻松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思想,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快乐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

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思路,这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有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思维,进而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这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想法,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考虑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现有的小学教学中应该广泛开展,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大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解和思考问题时能够不受限制,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必须要足够宽阔,要有打破常规的精神和勇气,能够很好的触类旁通。这种行为和勇气,老师要更多的进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优势的条件。在语文学科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和训练,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依托优质的教材和教学条件,加强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身的语言总结出来,发挥语文优势学科的地位,发掘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就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为什么乌鸦就可以找到这个喝水的诀窍,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寻生活中的各种小发现和小常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去了解这种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创造条件。这种通过课文的优秀引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和创造力的方式,是很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值得好好雕琢的璞玉,所以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上,每个老师应该认真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去培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悉心教导。同时,在开展学生创新教育时,也要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都能够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希望通过各位老师的努力,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八篇

“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以教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活动为桥梁,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是离不开思维训练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自学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学习生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学生提问是他们深入钻研的标志。通过学生的提问,老师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程度,才能逐步地诱导他们巧妙地越过耸立他们认知道路上的高山峻岭,有效地防止学生不懂装懂,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直接获得真知灼见。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找骆驼》,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这些可以质疑的问题在不少课文里都有,如果学生一时难以想明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采用定向的形式,使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有一定的目的,循着一定的线索,教他们究竟怎么问。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也往往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或幼稚可笑。首先要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并及时进行引导使之更易准确深入,必要时要进一步追问提问的过程,以使全体学生从中学习良好的提问方法。

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智慧又是高明意识的外现,而高明意识的标志是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教师才能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特点。“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几个思维敏捷、发言踊跃、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久而久之,在其他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几个人的回答总是对的。这样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任何回答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教师所创设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消除紧张感,消除戒备心态暴露思考过程,有不足的,可让教师对症下药,有创造性的可让大家效仿,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需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组织教学时要尽可能暴露自我思维过程。把一些语文思维活动“拉长”,通过“拉长”产生慢镜头。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思维重要性,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看得见、想得清。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最定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学生总会种一粒、绿一片、收一筐的。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将会为每个学生所拥有。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十九篇

1创建民主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优质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基础,研究分析证明,要想提升教学效率,令学生又好又快的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关键在于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学生开创完善丰富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师应积极创建民主、和谐与文明的学习环境,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其能力培养,并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方能令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核心价值以及生动有趣性,进而积极主动的在课堂学习中配合教师,提升学习自信心,踊跃的回答教师提问,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与沟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给予其必要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应对学生全盘否定,应通过正面的鼓励与激励,充分的肯定,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与时间自主的思考研究。对于难点教学问题,可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甚至是争论。对教师讲授内容不明确的环节可积极咨询教师,进而通过民主和谐环境的创造,提升教学有效性与综合质量。

2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良好的提升教学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便离成功不远。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令其始终积极主动的学习,可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令学生至于自由、开放、多变、贴近生活的环境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并对新知识积极探究、深入学习。可借助问题情境模式,例如在讲授有关描写大自然灿烂阳光、迷人景致的课文内容时,可首先令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思考,并可就课文题目提出问题,文章对大自然的优美景观进行细致入微、生动感人的描写,那么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类好处,阳光对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呢?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篇

一、采用直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直观教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活动,它最能够直接说明问题,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同时他们也具备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的特点。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育的一线执教者。我们应该将有些语文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转化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比较直观的教具、操作学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亲自操作能力,激发主动性

小学生自身容易动,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演示学具,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刻;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兴趣浓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育的一线执教者。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艺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敢于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实现教育目标。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一篇

为了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易于接受教学安排,并且完全理解并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具体的表达手法来看,教师应该多使用小学生所熟悉的手段及方法,多使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表达形式。例如,根据低年级的小学生乐于想象的思维特征,教师教学的口语表达除了要注意语法的简单浅显、词语易于理解、表达有趣活泼外,还应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则要侧重使用更加严谨的口语表达。

如在进行诗歌《瀑布》的教学引导时,我这样设计课程引入的: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小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着;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江里的水向前奔涌着;大海里的水更加汹涌、澎湃。无论是小河里的水还是长江里的水,或是大海里的水,都在马不停蹄地向前流淌着。但是有一种水却一反常态不是向前流去,而是自高处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水吗?(大部分学生很快联想到要讲的是“瀑布”,心中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谁见过瀑布?有的学生心里可能在想,它是水为何叫做“布”哪?或许还有学生想,瀑布从高处的山上径直向下倾泻,情景必定美妙极了!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褒赞魅力瀑布的小诗吧。这种教学引导法,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小河、长江等向前流动的水,来展示另外一种种流动方向的水——瀑布,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使之容易接受新知识。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二篇

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

可是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会照老师的指令去思考,按统一的要求来表达,这样下去,学生的悟性、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锢。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多处提出要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新大纲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学生以往的不良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新大纲明确指出故事会、朗诵会、课本剧等形式都可以引进课堂教学,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本文试图从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两个方面,谈谈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学生始终是知识、能力、情操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上下功夫,必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1、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动机是行为的诱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活动课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语文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语言警察巡逻、语文游艺宫、相声表演会、绘画日记展、社会考察录、语文联谊会、信息擂台赛、新书介绍会、十分钟演讲、影视评析论坛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适时地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活动课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学生不仅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这些活动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密切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例如:在修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如果大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课内容,老师就事先与学生商量,准备以如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学生就会在近期内,对这方面的内容主动探索。这样,活动课就成为连贯的、有一定次序的活动。前一次活动为后一次活动打下基础,后一次活动在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新的内容,以积累的方式向前推进。学生就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学生的能力就会持续发展。

2、端正主动探索的态度。 语文活动课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要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①让学生查找资料、自我准备。学生在开展某项活动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例如:低年级开展的"声母和韵母找朋友",中年级开展的"词语开花",高年级开展的"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活动。在活动前,学生都要花较长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成语游戏"活动前,学生自我积累成语,进行成语分类,开展成语接龙等。在正式开展成语游戏时,又引进了竞争机制,效果十分理想。

②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活动课中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成语游戏时,学生担任主持人,要求大家讲成语故事,谈成语的作用。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成语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再如三年级学生开展以"春"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时,每个学生说出与春有关的词语,每个学生背诵与春有关的名句、古诗等。在说词、背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

③让学生勤于总结、自我评价。每次活动结束时,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开展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比如,成语游戏活动结束时,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对本组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并评出本组的"成语大王"。主持人也对全班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颁奖。同时,让同学们找出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质量。

3、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 语文活动课教学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结合起来。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可与教师商量后,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之,语文活动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 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在安排"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时,首先,师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语文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讨论、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讲述文学家的故事,布置文艺会会场等;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节目。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年级学生开展板书擂台赛、标点符号的自述等活动时,同学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中个个争先恐后,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多同学的板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可以这样说,有的同学的板书比老师设计的板书,比资料上的板书还要好。在开展标点符号的自述的活动中,有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些活动由班级活动逐步发展到向学校开放,向社会开放。有些活动的内容由小学语文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涉及到了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如古诗擂台赛,诗词背诵比赛等。

也许有人认为,主动探索的学习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其实,这是一种保守的看法。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老师就要求他们独立地收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说明自己对社会、自然的看法。年幼的学生,同样具有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只不过要为他们设计适宜的活动方式,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已。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创造的本领……"所以,通过语文活动课,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两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中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矛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在活动过程中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既有直接明示,又有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和指导密切联系,不过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活动课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的了解,而且对学生的活动需要、活动能力等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的方案、程序,进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活动课中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活动课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编导。语文活动课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 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指针,有计划地做好各个年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

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的形式。如:和高年级相比较,低年级同学更适合开展"击鼓传花"等语文游戏活动;和低年级同学相比较,高年级更适合于开展"成语游戏"等活动。相对而言,高年级应多开展一些"社教"、"科教"等方面的活动,低年级更适合开展"文艺"、"体卫"等方面的活动。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开展小组活动,如背诵等;有些内容更适于开展班级活动,如语文游艺宫等;还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全校活动,如读书节等。不管是哪些内容,哪些形式的语文活动,都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整合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小语活动课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除了像晨会、知识讲座、报告会这样的语文活动外,还应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欣赏自然风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了解社会生活等。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做一些分析和比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尽一步理解他们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还可以看到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畅谈个人的感受与理想,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

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语文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在开展语文活动时,既要考虑到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的联系,又要注意语文活动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我的家乡》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该课文的内容,开展语文与数学、美术、手工等相结合的语文活动课。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各种物体,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套立体学具,并涂上颜色等。再如,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了古诗后,可开展"绘画·表演·编文"的语文活动。要使活动课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2、引导。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①导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儿童对活动的内容或形式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创造能力的余地,儿童就不会感到有意思。在语文活动课开始时,如果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索愿望,他们就会入情入境,主动参与活动。比如,一位老师在开展成语游戏活动时,巧用投影映出四条成语,每条成语空出一个字,让学生填空,填对一个得10分,所填的四个字就是"成、语、游、戏"。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导向。在开展语文活动时,老师要起导向作用。即这一节课要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等,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开展成语游戏活动时,老师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要开展"成语接龙"、"巧填人体部位"、"成语大王"评比等活动。这样,四人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有选择地开展活动,不至于使活动产生盲目性。

③导路。即老师引导学生大致要按怎样的思路开展活动。比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老师想通过"树叶剪贴画"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学习。那么,老师首先请同学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树叶剪贴画"的优秀作品,学生知道了小蝌蚪的生 长变化,是用剪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再造想象,也可用树叶剪贴画的形式来表现小蝌蚪的成长经历。这样,老师就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3、开导。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①导疑。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疑惑之处,这就要看老师释疑的功夫。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同学们开展字谜竞猜活动时,有的同学就不知道如何根据字谜的谜面来猜这个字谜的谜底,也不知道如何根据一个汉字的特点来设置谜面。经过这位老师的巧拨善引,大部分同学解决了一这疑点。

②导难。在开展语文活动时,学生有时在思维方法上会碰到难题,这就涉及到如何导难的问题。比如:同学们开展查字典比赛时,首先要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部首查字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音序查字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笔画查字法。同时,还要掌握这几种查字法的方法、步骤。为了让学生掌握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一位老师引导同学们编了这样的口诀:部首、偏旁掌握好,按照目录、页码找,除去部首数笔画,勤查多练收效高。这样,就解决了同学们思维方法上的难题。

③导法。学生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方式、方法上加以指导。比如:老师指导学生可以在校内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校外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可以在全班开展活动,也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活动;可以开展竞猜活动,也可以开展擂台赛。在活动方法上,老师要加以指导,学生才不至于无所适从。

总之,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开展活动。这样,把语文活动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语文活动课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实现新大纲所要求达到的语文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情感内容较多,而且有利于学生想象的内容也较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甚至脱颖而出的重要依托,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开始。

一、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

学生创新的热情是创新教育的质量保证。只有确保学生对创新具有一定的兴趣,教师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只有保证学生对创新的热情,才能确保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1.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此外,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在教学枯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小学语文课文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导入时,笔者一般以此为突破口。如在教学《狼与鹿》时,笔者选择了文章的前半段,即狼群捕猎鹿群,最后狼群为人类所灭这段内容创设了教学情境。在课程刚开始时,笔者就用故事性的语言讲述了这些内容,然后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这个故事还有下半部分哦,而下半部分就在我们的课文之中,你们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吗?”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

2.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稍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阅读课文。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

二、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可以积极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稍微想象课文描写的内容是怎样一种景象,或者在教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内容。这些训练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想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创新。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轻易相信他人的结论,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世界有自己的认识。虽然有时候,学生的观点有点幼稚,但却很新奇,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式。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在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和选择之后,可以合理地吸收他人的意见。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广大教师要积极重视创新教育,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好语文创新教育。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四篇

生动性指的是教学语言必须生动、形象、有活力。为了做到与小学的语文教材、小学生思维特点相适应,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小学教材中生动形象、耐人思考的作品俯拾皆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教科书创设的意境形象、解除疑惑、领悟道理、掌握作品、培养形象思维,教师就要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开展课堂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李燕杰曾说过:“讲到最为动人的事例,最为典范的人物,最为吸引人的情节,既要细致刻画,又要有声有色,使听众听之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此可见,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化深奥为浅显。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讲解“幽静”一词,教师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的解释为“安静幽雅”,虽然十分准确,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但如果教师创设一个生动的环境来解释,效果就显而易见。“在一个月光朦胧的秋日夜晚,小镇的河边有条无人行走的小路,穿过这条小路,在闪烁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远处的茅屋,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大概就是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的至高境界吧。”这种形象生动的描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沉醉在“幽静”的气氛之中,深刻体会到安静旷远的意境。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五篇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六篇

传统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 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 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 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 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 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 笔者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探究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 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 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 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俯下身子, 放下架子,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如做到教态亲切、情绪饱满、多表扬, 对发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指导, 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营造探究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 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 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 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营造探究氛围,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探究氛围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 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 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 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二、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 引发探究意识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 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 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 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说:“老师, 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 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适当地给予鼓励, 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

2.质疑问难, 增强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 善于发现问题, 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 有很多一字多义、 一词多义的现象。如 《》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 才用20分钟。” 这里为什么用 “才” 不用 “共”? “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 前一句表示时间短, 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 是因为战士们被的精神所激励。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有这样一段话:“你想,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 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 “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 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 教师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 学生明白, 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学生完全理解后, 继续追问:“通过谈碰壁这件事,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鼓励独特见解, 巩固探究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 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判断, 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 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 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 发表自己意见, 深入理解课文。再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 对狐狸有什么样看法? 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 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 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 教师应予以肯定。 同时指出, 狐狸确实动了脑筋, 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 这是不好的。

三、生成探究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生成性。生成问题指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维教学, 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 生成新的教学问题, 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持续下去。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 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生成问题的前提是让学生多思善问, 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 应该让学生在学 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 去提出, 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其思维实际, 更能引发其探究。

1.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 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发问。但是, 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 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还有的学生就发现不出问题。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 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 问来问去, 既浪费了时间, 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 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 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⑴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如《全神贯注》一文, 写谁全神贯注? 从哪几个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 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 如《峨眉道上》, 最后一句话: 啊, 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 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问: 平常, 我们把什么样的人叫英雄? 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2)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 有“沉思” 一词, 在文中两次出现, 爸爸这两次沉思, 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3)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 往往揭示出了问题, 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 就要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⑴读思结合, 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让学生仔细阅读, 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 经过周密思考, 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有这样一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什么。教师出示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①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②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③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得到正确答案。⑵思议结合, 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 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 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 也有可能是答案不只—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⑶合作讨论, 探究问题。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 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一责任, 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小学生论文范文语文 第二十七篇

在小学阶段,一提起语文,教师就对作文感到头疼;一提起数学,教师就对应用题感到心烦。其实最头疼的也许就能给你带来对工作的热情,最心烦的也许就能点燃你对工作钻研的欲望。当然,如果你不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只能是永远的去感受工作给你带来的压力,而不是活力。同时,你做其它事情也肯定不会做好。但如果你在工作中能善于钻研,敢于创新,那么,你就会在工作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在失败中探求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感受失败的辛酸,同时,也会将工作越做越好,

接下来我要写的是自己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课中探寻的一点感悟。

那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三的一道作文题。要求写一件家用电器或一种农具,要求是:围绕它的形状、特点、用途(功能)、使用中应注意事项等来写,突出一两个方面,先讲给大家听,然后写下来。

在设计这节作文指导课时,我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了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劳动的情况。在农村,多数学生都参加过自己家里的田间劳作,也使用过一些较普遍的家用电器,也有部分学生了解一些农具和家用电器,但没有实际操作过。这说明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还没有进一步提高,劳动观念有待于增强。为此,我在讲课时,将一些农具和家用电器搬进了课堂,让学生分组实际观察、操作,然后由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际操作中所体会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小组同学给与补充,以促进其它学生思维的逐步完善,头脑中思路的逐渐清晰。

接着试行以点带面,师生互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方法的完善。我选择了一只石英钟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进行细微的观察,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描述。这样,在所有学生的头脑中已对石英钟形成了印象。这时我又拿出几只不同样式的石英钟,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并且一一进行叙述。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它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即功能)。我一边引导,一边让学生发挥想象,石英钟的样子像什么,嘀嗒嘀嗒的秒针声像什么,报时声像什么,定时报时声又像什么?我们在写作业是它像什么,早晨报时又像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为写作积累想象素材。待学生表达后,强调: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写作这篇关于石英钟的小文章,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等到学生写完后,先让学生诵读自己的文章,并阐述自己写这篇文章的思路,师生一起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进行修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评价能力。最后,我将自己的小文章也当堂进行了诵读,让学生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又提高了许多,纷纷进行了评论,许多学生都能简明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语句流畅,有一定内容。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评价,然后向他们表示感谢,并与学生达成共识:课后一起对文章进行修改,在下一节课时再进行评改。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我还能沉浸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之中。这节作文指导课上,学生诵读的文章,基本都达到了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并且有一定中心,有充实的内容。在这些作文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带有大量的想象内容,还有的进行了议论或抒情,90%的学生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部分运用了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一堂真正的作文指导课应该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绪为主,使学生愿意去观察、比较,想要描述自己的观察所得,想要将自己的观察、所思、所想用笔写出来。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之处是:与学生一起去写、评价、讨论、修改。使学生感觉到了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气氛。而不是事先写成的文章在课堂上念一念,然后讲一讲自己的思路,再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文章去写就是完成任务了。

对于语文来讲,学生的作文确是一道难题,但还得看我们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去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想: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在作文这道难题上多钻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些素材,一定会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上来的。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