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18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9-01 16:51:38596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 要】自2000年以来,报考艺术类的美术考生越来越多。在这些艺术类考生中,除了报考“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专业的,还有很多报考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时隔几年,这个专业的很多学生毕业了,那么,在学校他们究竟学到了哪些课程知识?毕业之后又都到了哪里?就业率如何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提出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工业设计 就业状况 措施

在我国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需求有关,但我认为还需要考虑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问题。当中国的某些高校在利益经济的驱使下,无限地对艺术生进行扩招的时候,就业问题就成了国民关注的头等问题。在2007年2月13日,xxx就“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做出了重要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此后,商家争先恐后地进行企业文化改革,以工业设计为企业优秀竞争手段,试图通过工业设计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树立企业品牌、增加附加值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上电子产品推陈出新,一代比一代强。下文就当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就业率展开探讨。

1 当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本人是2009级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对母校多届毕业生的调查,当前的状况无疑是难以使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事与设计相关专业人数较多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类院校,这种问题更是尤为突出。所以,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年学习生活中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正确的就业观念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在这一点上,辅导员可以发挥其“密切学生”的优势,为他们做必要且积极的引导。首先,在艺术类院校中,能否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有关艺术的俗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艺多不养家。”“艺多不养家”主要是指有的学生学的技艺多了,却没有一个是“看家本领”,必定不能有所成就。究其原因:这些学生过分注重均衡发展,身上缺少核心竞争力,所以导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可以施展,而“艺多”也很有可能致使这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产生偏离,门门学科看着都还可以,慢慢地模糊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方向。所以,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一门专业主项的学习。其次,专业的就业指导分析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设计也会对学生的就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有:一是对就业、考研、出国深造成功的学生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出其发展路径,并在学生遇到就业难题的时候,以案例分析为材料,展开答疑解惑。二是,开展各种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的知识讲座,讲座中可以邀请教务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找准职业定位。

二、结语

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但要承担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服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依据学生学科专业性强的特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细致耐心的引导工作。笔者作为一名音乐艺术类院校的辅导员,在这一点上深有感触,可以说,学生在校一天,辅导员的引导工作就要开展一天。只有切身的为学生着想,心系学生,才能使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在学生中间发挥最大的功效。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讨论毕业实习在高校实践教学重视性开始,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分析独立院校的教学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管理和正确引导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等方面提出的方案建议。

关键词:毕业实习;高校实践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知行合一

目前各大高校开始对实践教学的越来越重视,因为高等教育不能单指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要紧密的联系毕业设计,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光可以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借助实习公司的资源帮助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实现就业。

1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管理工作的现状

由于现在的独立院校越来越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各大高校都开始扩招,人才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同时也是在各大高校拼实力和品牌的竞争,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的工资待遇往往较低,学生又不容易接受工资累,低报酬,然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毕业就开始找工作,有工作经验的毕竟少数。这就会出现用工荒和最难就业年的局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学生难就业等问题。

2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的时间

有些院校的实习时间过短,这样用人单位会觉得学生好不刚适应工作内容,就要回学校上课,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更加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很多学生因为实习时间过短而找不到实习单位。

毕业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如果安排在与毕业论文同一时间段,学生既要完成毕业实习又同时找工作还要做毕业论文(设计),会使学生处于过于忙碌的状态,而并非充实,这样无法做到专注,导致什么都做不好。

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安排

学院所制定的毕业实习的文件要求是针对全院性的,没有特别针对某个系部某个专业,毕业实习虽然是实践类的课程,但是应该制定教学大纲,把在毕业实习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说明清楚,并且在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的时候,也没有把实习中的内容简单明了的分门别类详细地告知学生,这样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和需要完成学院下发的实习报告手册,实习报告心得等报告内容无法做到统一格式标准,最后又要返工重填。对于教师如果没有教学范围的要求,这样教师无法实时跟进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情况,也无法深入企业,对于事情做的多少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也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毕业实习的校内基地

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应该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动态和流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时代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不及时跟进很容易就和社会脱轨,学生只懂得知识点,但却不知道如何把它与实际成果相结合,如果学校没有校内实习基地,没有这样一个有氛围课余的学习基地,学生下课之后就只能回宿舍看电影、打游戏,对于毕业实习和就业就更加的迷茫。

毕业实习校外基地的数量和岗位过少

毕业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者形式,如果独立院校的实习基地过少,这样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的学生来说,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实习任务而随便找家实习单位,或者找朋友的单位随便盖章蒙混过去,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单位也不是全面了解,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岗位不对称性,作为独立院校的艺术类,更加应该多发掘并签订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帮助学生更好的定位,对于招生工作来说,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很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实习基地多而且品质好,那么对于招生来说也是一个优势。

3 完善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与校企合作改革的对策建议

教学场地设备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各大高校都开始扩招,同时也是在各大高校拼实力和品牌的竞争,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选择和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也很大,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技能至关重要,因此,艺术类的院校更多的应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既然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那教学方法、场地和硬件设备必不可少,因此对于服装系,如打板室、缝纫机房、熨烫室、摄影室、画室、资料阅览室、创业园等基本的设备必不可少,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机构并熟练技术,在时间设置上面可尽量延长实习时间,如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七个学期的开学,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暑假进行实习,在第七学期的课程安排上面应开设贴近市场的课程,非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选择可上课程,因企业培养人才需要时间,时间太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企业培养成本,时间延长自由化也方便学生寻找实习公司,提高学生就业等问题。

生产实习管理工作的对策

(1)毕业实习前期准备工作和成绩考核评定。这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而且通知大多是以文字居多,这样如果只是原封不动的发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到文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的时候必须把毕业实习的重要内容,实习心得要求、实习注意的事项、实习结束需要交的文件、上交时间等用PPT或者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态度,把毕业实习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对待,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院任务,随便找个单位实习,从事普通劳动力,做简单的事情,这样是无法达到实习目的,一定要和自身所学专业或未来发展方向相对应,成绩考核必需让学生严格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的标注来进行考勤和综合表现评分,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分各占总分的40%和60%。把在实习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写一篇实习心得。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四篇

浅谈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艺术处理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演唱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更好地完成二度创作的必要手段。

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做到对歌曲本身有个整体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进而产生良好的听觉效果。

《鼓浪屿之波》作为一首初级声乐作品,在气息控制、咬字吐字、情感表现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分析研究价值,因而在声乐教学中常被作为示范教学的曲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鼓浪屿之波》的作品分析、声音运用、情感把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一、《鼓浪屿之波》的作品分析

如果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只注重声音而不注意作品分析,就无法在演唱中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也更不能保证听众能够从演唱中得到真正的美的享受。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五篇

内容摘要:毕业设计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部分,也是检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参考。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艺术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在2015届毕业设计工作中,充分研究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规律,分析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问题,结合学院推行的“主题+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强调流程管理。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建立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毕业设计监控系统,从而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完成相关的设计工作,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运行机制

1.毕业设计项目规划。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是指为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明确最终目标,制定短期或长期的计划安排,拟定详细策略,并确定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管理学理论认为,项目规划是最基本、最关键的。

2.毕业设计组织配置。毕业设计的组织配置是根据已定计划,为项目确定运行行为主体、发展组织结构。组织配置包括人员的配置和资源的配置。

3.毕业设计监督机制。目前,学院安排有院、系两级督导,在此基础上安排下一级基层监督,即教研室监督。监督工作具体可分为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三个阶段,各阶段形成报告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4.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是为设计实践确定直接的设计行为,判断是否按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更注重整个设计实践中的质和量,并具有直接的对照标准。

二.实践情况

1.第一阶段:前期策划。在院部毕业设计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毕业设计教学目标,强调毕业设计选题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性、时代性、规范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专业特点,毕业作品创作的管理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毕业设计项目应囊括毕业作品创作、毕业实习教学、毕业展示及答辩等环节。

根据《实施细则》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情况,制定《毕业设计教学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对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的时间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执行人员进行了确定,分项目合理定位,责任到人。

2.第二阶段:中期管理。根据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及评阅情况,除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外,突出开展同一主题性、情境性、场景性的课题设计:以产品特点开展系列性课题设计;根据工艺特点开展成套课题设计;计划参赛比赛开展课题设计;导入企业项目开展课题设计。为更好把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记录,填写《指导记录表》并由教研室进行检查。

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是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根据《中期检查工作安排》,各专业教研室分批进行中期检查工作,采取学生汇报,中期评阅小组成员到场听取汇报并记录的方式,对毕业设计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检阅。同时,这也是针对毕业答辩进行的一次模拟。中期评阅小组填写《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第一阶段工作的工作量、工作进度量化考核。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汇总通报,对不合格人员提出整改意见,并于20日后再次进行整改检查。中期检查是毕业设计流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

3.第三阶段:后期工作。毕业答辩之前,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和《毕业手册》,对学生毕业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按照答辩要求及程序参加毕业答辩。答辩过程以学生自述和回答问题为主,答辩小组填写评语并给出答辩分数。答辩情况当日进行汇总通报,有违反《毕业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或其他原因导致答辩不合格者,于2日内提出申诉。针对申诉内容,系部及毕业创作指导小组与3日内给出裁决意见,下达裁决书,并于7日后组织二次答辩。

毕业答辩工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填写毕业答辩成绩,由毕业班指导教师、教务秘书和辅导员协同完成毕业作品的著作权、专利申报和毕业生档案工作。

针对艺术类高职教育特点, 建立一套富有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机制是专业教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艺术类专业应根据院校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 逐步拓宽建设思路, 探索更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特色运行模式。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毕业生就业力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力现状就行分析,并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力的三点原因,对此进而提出了政府、高职院校和学生自身需要做出的提升就业力的各种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为国家和社会所关注,艺术类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难的问题,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面对这种现状,如何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完善和提升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力水平,成为当前不断扩招的艺术类院校、政府当务之急的重要课题。

1 毕业生就业力内涵

就业力不仅仅是求职者与生俱来的能力,更应包括求职者后天能够习得的各项职业技能与所具有的职业价值观。笔者认为,即就业力是个人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组合,如适应能力、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是高校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后,具备获得首次择业、保持就业及赢得新职位的就业能力。

2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

学生自身就业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差,优秀专业技能薄弱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职艺术类毕业生要想超越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需要培养自己的独一无二专业技能。很多艺术生为了应试高考,进入大学降低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造成这些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用人单位人员也提到,有些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强,将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弱,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职业意识薄弱,求职技能欠缺

当前毕业生在就业时准备不充分,求职前缺乏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求职时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差,应聘时不能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和策略,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以上种种都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求职能力欠缺的表现。

就业环境

用人单位方面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还是很重视学历的,一些教学质量高、设备条件好的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而那些教学质量差的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较差;艺术专业中有的专业是市场急需的,这样的专业竞争力就大,与市场需求贴近的应用型专业就业形势较好,如设计、动画、声乐等;国画等传统类别的专业择业面较窄,市场需求量相对要少。

高职院校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机制初步形成,但是某些高校艺术类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这就必然会影响到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一方面,社会急需要的艺术人才无法满足需要,另一方面,一些艺术毕业生因学科结构、知识结构不适应社会需要而难以顺利就业,如师资、硬件设备要求等不能满足。

3 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力的因素

政府方面因素

我国很早就出台了相关决定要求各地政府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拨付足额的职业教育经费,但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承担起督促的职责,经费投入的不足,不仅严重的影响了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也为艺术来高职院校的长直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近年来,政府为了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针对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但是由于学校和地区的差异,措施的落实和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

学校方面因素

我国现在还出于发展阶段,其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上未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强调专业符合,盲目求新,导致毕业生专业不突出,偏离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这种状况加剧了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就业的矛盾。

校方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面的缺失也是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空洞乏味,缺乏对应聘技巧的培训,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形同虚设,对毕业生的就业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学生自身方面因素

现在部分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过硬、眼高手低,大多用人企业恰恰注重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机能和创造力,这些与学生本身对专业的学习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侧面显现除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的不努力,学习能力差,专业基础不牢靠等问题。

除了以上方面,用人企业很注重毕业生是否具备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但是在就业中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往往显现出自身特色不明显,实践能力和市场需求相差甚远,使得企业招聘时偏向学历更高的艺术类人才。

4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力提升策略

政府措施

引导社会各界投资职业教育

在引导社会投入方面,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高职艺术类学院开展合作办学、院企合作经营收入、实训基地建设等减免地方税费。

鼓励高职艺术类院校转变办学理念、特色办学

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的品位,依托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学院的艺术类专业设计和办学方式既要体现国际性、开放式要求,又要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高职院校艺术类学院建设要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用市场化方式推进艺术实验实训基地和学院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原有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政策,合理调控毕业生流向;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积极制定艺术类专业人才流动的优惠政策,切实维护艺术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并完善规范统一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高职院校措施

根据实际需求创设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案

各高职艺术院校应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这样不但能满足每个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增强其优秀机能,更能拓宽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提升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价值

就业指导工作要摒弃长期枯燥、乏味的就业指导模式,鼓励毕业生在实践中积累就业知识,为学生的就业实践创造条件。其次就是要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系列的追踪调查工作,走访用人单位,根据现实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自身方面的措施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理念

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来说,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其次,对就业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市场经济体质相匹配的就业市场不可能没有竞争,甚至竞争是残酷的,做好失败的准备。再次,毕业生要意识到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增强专业机能。

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感染力

在高学历充斥就业市场的今天,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升自身的优秀竞争能力即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毕业生至少在三年的学习当中刻苦学习基础知识,努力夯实本专业的艺术造诣,培养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保持常胜。

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毕业生在学校学习了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具备了相当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而言,实践意识刚刚建立,要转化成在实践能力尚需时日,这就需要艺术类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 要]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艺考热”逐年升温的同时,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并直接制约了艺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故此,笔者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经验,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客观分析梳理,以期为更好好解决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照。

[关键词]艺术教育;就业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快速发展的文化市场刺激了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策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调整,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然而,艺术类院校扩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等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就业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就业明显低于各专业平均就业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焦点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问题

(一)人才分布不合理,供给矛盾突出

就业地域集中,倾向于沿海发达城市是艺术类毕业生的显著就业特点。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戚戚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三线城市的艺术类人才需求量、发展空间和相关资源远低于一线城市。因此,用人单位所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显现出明显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局面,艺术人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过度集中,造成一线城市艺术人才过度饱和、竞争压力过大,而二、三线城市和边远地区艺术类人才紧缺、艺术市场低迷,陷入了缺少人才制约发展,市场低迷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二)就业意识淡薄,就业随意性大

由于艺术教育侧重个性化培养的特点,艺术生在择业过程中倾向随意性较大的岗位,对于与管理机制较为健全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顾虑重重。再加上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对社会和行业的准确认知,往往盲目的追求个人艺术价值的最大化,选择“宁缺毋滥”的方式,经常会出现自愿性待业,就业机会慢慢从身边错过。而更为普遍的情况是艺术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跳槽的过程中寻找自身价值,无法长期为企业工作,给所在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印象,造成艺术类院校与社会企业无法长期搭建人才输送合作关系,对之后的学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三)行业相对集中,就业面较窄

艺术学科专业性强,教育口径比较小,与其专业相对应的传统艺术行业相对集中。艺术类毕业生因其自身知识结构特点,往往难以在学科之外寻求职业发展,学生的就业面过于依赖专业知识对口。加之周围朋友、亲属的关注期许,在传统的就业思维指导下,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客观评判自身职业取向,憧憬成为“艺术家”而耻于从事艺术产业相关辅助行业,就业路径难以有效拓展。

二、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路径建议

如前所述,影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的主要因素:一是自身专业业务能力,二是学生自身的就业观。故此,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

(一)以就业率为导向调整专业布置和招生计划

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各类艺术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异,而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往往只从自身师资出发,忽视社会需要,造成与社会人才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故此,相关学校应积极调研调整,从长远角度出发,合理规划招生和专业布局。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为帮助毕业生科学地进行自我分析、定位,客观及时地寻找到适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学校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开展师生座谈、往届优秀毕业生以经验交流会和专题报告等形式,交流就业、择业、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畅谈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增强毕业生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社会,避免落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潭,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充分发挥自己所学、所会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发挥艺术类“师徒制”优势

结合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和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应积极发挥“师徒制”教学优势,依靠专业教师成立就业指导小组,实施“一对一”重点服务,通过重点指导、优先推荐,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实现以点带面,促进毕业生整体工作提高。同时密切关注毕业生中特殊群体的就业动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其实现顺利就业。

(四)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引导

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创业。组织和动员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瘴鞑考苹”、“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国家就业扶植项目。

(五)实行毕业年级辅导员招聘会跟踪制

由于工作岗位特点,辅导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整体特点,与学生具有更亲密的关系,通过辅导员跟踪招聘会制度可以更好地抓住就业黄金期,实行对学生的动态管理,有利于宣传办学方向和教学成果,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人才特点,进而形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八篇

由于我国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过于严峻,而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引导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对策,让更多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现阶段,国内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法规、政策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从激励与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必要条件与基本对策展开分析。

激励与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必要条件

1.加强艺术生的个性培养利于自主创业

从毕业生的个性特点来看,一方面,许多艺术类大学的毕业生往往具备一定艺术涵养,思想十分灵活,富有想象力,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取向。由于在艺术类大学,经过长期的专业化训练,将艺术类毕业生与普通的毕业生相比,前者往往观察外界环境能力十分细腻,而且能够全方面的分析问题并及时捕捉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多数艺术类毕业生一般在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已经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在艺术类大学进行相关学习的时间内,所收获的艺术教育实践教育也普遍高于普通专业的教育。甚至一部分学生经常在校期间尝试从事各种类型的兼职,以致成长的更为成熟,更容易适应外界的环境。所以,需要加强艺术生的个性培养,从而有助于自主创业。

2.创业成本相对不高及空间范围广,利于自主创业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创业的资本不高,且规模较小、风险不高、易见效等多重优势。例如,艺术类大学所学的广告、音乐专业,往往只用创建一个工作室,其内部成员少则3-4人,普遍花费3-12万就可以创办一个工作室或者小公司。因此,许多的毕业生往往选择这样的道路进行创业。而且艺术专业范围广,不仅仅包括广告、音乐,还有美术、设计、舞蹈、器乐等多种专业。加上一些传统观念的渗入“技多不压身”,如今,许多的家长热衷于自己的孩子学会一两门特长,以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无疑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程度上的机遇。

激励与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对策

1.构建自主创业平台,营造实践机会与环境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逐步让毕业生尝试了各种类型的自主创业平台,均获得了相应的成效。例如,积极开设创新大赛等自主创业平台,然而单纯的依靠竞赛平台很难推动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关研究人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创业渠道。一方面,各高校可在校内外积极建立自主创业基地,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一些学生获得在外可以实习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探寻自主创业的机遇。另一方面,各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好突出其布置与设计的特性,尽可能将创业教育结合校园文化,从而更好的帮助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2.建立良好的艺术类自助创业的服务体系

政府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各类毕业生的各种需求,迫切需要建立满足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机构,将具有自主创业需求的毕业生渐渐纳入相应的创业培训体系当中。(1)积极创建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体系,从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积极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经营咨询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帮助。(2)各个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训的基地,逐步让各校园创业实训基地成为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迈入自主创业的港湾。(3)有关部门要更多地为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一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资金运作、信息、项目评估、业务代办等多方面的服务,才能真正建立全新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

3.积极培养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识

相关研究人员应该重视培养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实行自主创业,具体方法如下:第一,从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接触亲近的高校而言,需要最初给大学生灌输创业的观念和意识,使他们逐步对实现自身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可能将不切实际的期望降到最低,理性衡量,从而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第二,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且大幅度提升自身自主创业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能将创业要求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等多个信息及时反馈给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让他们灵活应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积极组织学生们开展自主创业教育的活动。第三,各高等院校能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和大学生积极交流,激励并引导大学生解答创业中各种疑惑,从而正确指引方向。

结束语

然而,对于经验不足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而言,自主创业的工作依然十分关键,相关学校以及社会需要给予更多支持与鼓励,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九篇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实现学生较好的就业,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与“艺考”逐步升温,使本已严峻的艺术生就业市场更加白日化。本文以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为着眼点,探寻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创新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的变革引发毕业生数量的井喷,就业竞争日趋白日化。“艺考”热的不断升温,使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艺术类毕业生对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就业市场中却屡遭碰壁,如何使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中紧跟国家政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其就业优秀竞争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

1.政府调控

政府在就业机制上对艺术类毕业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利直接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机械智能逐步代替人工制造,致使大量的工作岗位减少,加之“艺考”热影响下的毕业生数量激增,使市场需求与学校供给比例严重失调,大量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其次,政府就业机制还不完善,政府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架构存在延缓,不能直接、快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艺术生就业渠道较少。再次,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设置政策性壁垒和体制障碍限制毕业生就业与落户,如很多企业以户籍来卡人,对学生的就业有较大的限制作用。

2.学校课程体制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涉及学科专业的更新,对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但与之相矛盾的却是高校教育模式革新相对滞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以致出现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找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3.学生自身因素

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社会需要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却在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上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就业观念淡薄,职业紧迫感、危机感较弱。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情况较好,生活上没有太大压力,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时常报有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

解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市场需求、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就业环境。首先,“政府发挥调控作用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调整招生专业与招生规模”。防止出现供需矛盾。其次,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对“艺考热”进行合理降温,着重进行精英培养,且对就业好的专业加以扶持,对就业差的专业减少招生人数。再次,政府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并广泛的公布与毕业生;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拓展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宽度,增加就业岗位。最后,政府要为毕业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控制毕业生的合理分布,打破区域限制,鼓励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人才流动。

2.学校设置科学课程体系,确保就业质量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集聚地,专业是方向,课程是优秀。学校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应以“市场”为导向,多与社会、企业对接,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的好坏,“高校应该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出国进修或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再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设计专业在“设计-产品-商品”的特点,形成有专业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设计公司或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及设计师互为补充的师资结构”。最后,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引入“工作室制”“项目制”等,教师牵头,学生以助手身份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使学生与社会、企业无缝对接。

3.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目前相当部分艺术类毕业生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目标、无动力、无规划,且就业观念存在较大误区,如态度不积极,听之任之;蜂拥于大城市,基层、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考虑;等待父母安排工作等。事实证明,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观念是一个长久的意识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会议、一次谈话就能解决的。解决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的问题就应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使他们能够达到四个阶段的转换: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提升职业素养;四年级初步完成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从而,转变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和规划。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优秀竞争力是自身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优秀竞争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具体方法为,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后,再日常的学习中多与企业、社会对接,多参与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成长,在项目中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加深理论修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增强其优秀竞争力。

结束语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篇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为了迎合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广播影视产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始增加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因此,大批的艺术类毕业生开始涌现社会,为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问题。对于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将是未来几年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话题。

【关键词】艺术;毕业生;就业;压力

艺术类考生可以享受文化课相对较低要求的照顾,更多的考生将目光转向艺术类专业,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不断增加艺术类考生的招生人数。社会中艺术类毕业生的人数开始出现了积压,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关注也在增加。

一、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春节过后,新一年的艺术类考生又开始涌向各大高校,不断增加的考生人数以及为了增加录取机会不断出现的娱乐新闻使得艺术类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现实下实际也存在着艺术类毕业生难就业的隐患。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艺术类毕业生数量,2003年的30万,到了2006年已经有了70万,而最近几年的增加更多,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近100万,而在这些艺术类毕业生中,除了个别成为影视界发展的新生力量外,有一小部分人找到了相对对口的工作,零基础开始了打拼,而绝大多数人,或是继续在北漂中彷徨,或者放弃艺术特长,为了生计开始从事其他方向的工作。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就业难,对口专业就业更难。因此,我国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就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纯艺术类工作基本很难接近,对口专业就业机会同样不高,待就业或者随意就业是主要选择。

二、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上面已经指出了目前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影响其就业的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1.艺术类毕业生的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在艺术类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就存在着其文化课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正是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低门槛的要求才使得更多文化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最终选择了艺考,由此,艺术类考生在文化课基础知识掌握上就出现了问题。此外,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艺术类学生也是忽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的。双方面影响最终使得艺术了毕业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然而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只是从自身需求出发,他们需要艺术类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基本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也是有要求的,而艺术类毕业生往往很难达到企业要求。所以,艺术类毕业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2.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的文化知识掌握不足,不代表其专业能力就能达到要求,在大学教育期间,艺术类学生每天接受专业艺术学习,但是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或者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是没有学习习惯,同时,应试教育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方式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固化的。所以,在进行对口专业找工作的过程中,艺术类考生也会达不到企业要求,进而影响就业。

3.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偏高。对于艺术考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表演或者有机会出镜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础工作,幕后工作,他们一般不愿意考虑,所以,他们对于就业的要求很高,而企业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准备的工作很难达到学生的要求标准。这也是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因素。

(二)客观因素

1.社会中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与毕业生供应不成比例。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类考生使得艺术类毕业生逐年增长,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小有成就,但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仍然是有限的,不管是广播影视业,还是其他类文化产业,每年提供的就业缺口与艺术类毕业生的实际数量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这也为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问题。

2.普通类职位对艺术类毕业生存在歧视。对于不限专业的普通岗位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普通类毕业生,因为在他们的观点中,艺术类毕业生存在着不好管理,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也就是说,普通类职位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是存在一定歧视的,这也不利于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

三、增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从教育的环节来讲,增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主要有:

(一)对于艺术类学生展开全面教育模式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不能只局限于艺术,也可能涉及其他行业,所以必须保证艺术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掌握,不只有专业知识,其他基础的科学知识也同样重要,只有做到全面教育,才能保证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二)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社会不需要,那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命运很有可能是无业。所以,学校要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专业的技能培养,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有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解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

四、结束语

只有关注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艺术类教育的长久发展。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就达到了极为有效的影响效果,本文就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用效果和影响

包装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品的保护,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含义,开始具备一种商业性和市场性,包装的新意义使其需要更准确的进入市场需求,提升销售水平。优秀的包装设计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包装艺术更是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造,是时代特点的代表性见解。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联系

世界文化种类繁多,每距离数公里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每经历数年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改变,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特定的事物展现出时代的文化特点,而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就是对文化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的折射,由设计师所接触的文化特征和影响所决定。

地域文化与包装艺术设计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或者是不同区域的人民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由其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背景所决定,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语言、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地域文化往往能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产生鲜明对比的同时又为彼此增光添彩。包装艺术设计是包装在时代意义上的升华,其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和概念,为包装提供了美化商品的新职能。包装艺术设计要将商品的优点和形象充分的展示,要做到准确的传达信息,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包装中地域文化存在的影响就在于,包装设计本身的灵感发源地就是存在于地域的文化背景中,地域文化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包装艺术设计必须迎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寻找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包装艺术设计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商品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运用了艺术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地域文化,同时还能实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现代包装艺术文化的内容

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美感具备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是初步和直接的感官刺激,经由设计师美感的表达,丰富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的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文字、色彩等内容,得到其传递的信息。现代包装除了丰富人们眼球这一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实现,让人们从包装上了解到产品的特点。经过设计包装的产品还能够并引发消费者的自主联想,比如人们常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判断食品的味道。例如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草莓、番茄和辣椒,看到黄色往往就是橘子、橙子、芒果一类。所以现代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技巧,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者的思想受到引导和转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销量。现代包装中的审美还有其表象叠加的手法,通过感官的拓展和表象结构的深化,使观看者产生多层次的综合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表象叠加主要是依靠包装的风格、材质和形态综合组成的造型美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与消费者意向的互动,现代包装设计能够做到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由于其融入了设计者本身的审美情绪和艺术思想,造就了内容与形式更深层次的完美统一,赋予了产品包装更多的文化底蕴,这些艺术内容能够与观看者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共鸣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以达到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类型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总结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着,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信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信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信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信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信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体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信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理林,蒋晓丽.关于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2,(11):22-22.

[2]王锐.民族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02-107.

[3]陈勇军,钟丹.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66.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艺术类学生写论文一直是难点,学生如此,教师亦然。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毕业论文辅导,以及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剖析艺术类本科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说:论,思也、叙也、议也。文,错画也。其意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反复论证、交错描述,以求正解。因之,论文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运用理性和逻辑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文体。17世纪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理性主义,把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变为可能。笛卡尔强调人要正确地运用才智。他所说的才智就是判别真假是非的理性。自笛卡尔的方法论问世后,世界各大学均采用这种文体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大学论文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4年本科的专业学习后,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并非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而是通过论文写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种比较思考、分析范式、逻辑推理、辨析结论的科学认知方法,为一生的人生实践打好基础。

然而,艺术类本科学生在论文最基本的选题、结构、内容、用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是选题。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躁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其次是结构。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由于高校扩招、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在择业心理、行业性质、就业形式等因素,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破解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难题,就必须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一条与设计艺术类学生就业特征相适应的就业指导、人才培养与服务体系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

设计艺术类毕业生作为我国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为例,从高校扩招、毕业生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选择范围等角度,分析了设计艺术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力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积极促进艺术类学生就业从而帮助破解设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一、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的影响

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700多所高校设立了艺术专业和院系,包括一些综合性、师范类和理工科院校。伴随着艺术类毕业生人数的跳跃式增长,与之相对的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的缓慢增长,导致艺术类毕业生的供求矛盾增大。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师资队伍、设备设施也无法满足扩招后的要求,艺术类毕业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难以跟上就业市场变化的步伐,这些情况的存在极大的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的难度。

2.择业心理的突出矛盾性

设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突出矛盾性主要体现在:(1)学习的高投入与就业的低收入之间矛盾。由于艺术学习前期投入偏高,受“成本-效益”心理的影响,在物质回报方面都寄予过高的期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失落的情绪;(2)精神方面的高期待与现实低回报之间的矛盾。从小在艺术殿堂里学习绘画,怀揣设计师梦想的学生的精神追求是十分纯粹的,当物质追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颓废厌世、随波逐流、放荡不羁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3)内在自我实现与外在激烈竞争之间的矛盾。从小被家庭、社会寄予厚望的设计艺术类毕业生,都希望通过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回馈父母和社会。但是面对整体不理想的就业坏境和狭小的发展空间,他们就会失去精神信念的支撑。

3.就业行业性质的单一性

从我校设计艺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性质统计中可以看出(如表一),30%和15%的毕业生选择了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调查访谈中,有毕业生提到“自己辛辛苦苦学习设计艺术这么多年,一直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将自己设计理念推广出去,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现给世人”,如果转行去做销售或者管理不但无法实现设计师的梦想,还浪费自己在设计艺术这条道路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金钱。这就导致大部分设计艺术毕业生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无法及时就业。

4.就业市场范围的狭小性

设计艺术事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的长足发展会为设计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物质保障。艺术生通常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从表二可以看出:广东、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2013届毕业生占了16%,选择省会城市的毕业生占了44%,而选择其他地级(县)市的为27%。另外,在访谈中,绝大部分的同学也表示就业时要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

二、破解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把握特点,分类指导,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鉴于设计艺术类毕业生的求职诉求会因为性格特点、职业目标、所学专业、就业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高校应根据其就业特点,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完善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高校紧抓就业群体这一重点,根据其就业意向又可分成私营企业、党政机关和自主创业等几个类型,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时间阶段,开设专门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规划课程。大一,旨在通过学习方法与指导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业生涯规划与前期职业指导服务。大二,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活动。大三,通过社会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四,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开展求职技巧的培训,提高面试应聘能力。

2.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

为了顺利完成高等教育与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的对接,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饱和程度。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专业人才需求量调整招生人数,做到招生与就业配套。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增O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课程,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应加强设计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极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尚的艺术品位。

3.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从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来看,其就业难部分是因为其就业观念陈旧和就业心理矛盾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加强心理调适,才能促进其更快的适应社会。一方面,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引导学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小地方有大作为”等科学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另一方面,高校需帮助设计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心境、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引导其合理应用自我激励法、注意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排除心理困扰。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摘 要:文章以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为例,通过分析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着眼于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分析各专业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自身职业规划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的指导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工作举措

一、美术与影视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与意义

目前学院涵盖有动画、绘画、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等7个专业,为准确把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培养和就业工作指导提供参考,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求职竞争力,_展了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确定今后工作的侧重方向,帮助2017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2.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通过前期的文献检索和对毕业生以及部分辅导员的访谈,笔者自编并印发了《美术与影视学院2016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和《美术与影视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2016届751名毕业生和74家用人单位,分别收回有效问卷714份和74份,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学情况、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建议几个方面,采用班级集中和个别调查、用人单位走访和电话访问等方式,此次调查覆盖面广,数据真实,可信度高,避免了资料质量问题、回收率低、文化水平不一致、填写误差等缺点,可以相对真实地反映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就业期望值等。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举措

1.继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就业观”。通过调查,本科学生就业积极性较高,就业工作完成的较早较好。在各类就业招聘、宣讲,就业指导讲座中,本科专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最终就业率完成的较为理想。专科生就业情况整体完成的比较滞后,对各类就业信息和指导讲座积极性不高,主动意识不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继续贯彻实行“一把手工程”,落实“全员全程就业观”。学院积极搭建“平台”,将班主任,系主任和专业教师纳入就业指导队伍。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地就业态度;系主任积极关注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因势利导,及时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优势、特色及行业背景介绍与说明,引导学生实现就业。

2.深入加强专业化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我院毕业生就业行业较广,其中含有文化娱乐、租赁商务、信息传输软件、科学技术、教育等行业。文化体育娱乐行业的人数是最多的,占了151人。根据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统计,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学生有121人占了;与专业基本对口的学生有344人占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有235人占了。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毕业生中普遍存在“有业不就”、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等情况。学院要积极为学生开展职业导航服务,组织开展就业讲座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引导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并且定期指导学生就业心态和面试心理调适的方法,在就业工作上做到早动手,早落实;推动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就业质量,学院根据就业以及实习单位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深入加强专业化指导,通过大量的专业建设和团学活动的开展,培养思想道德良好、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准毕业生”,同时结合专业特色,使这些准毕业生有机会进入相关公司工作实习,通过实战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3.加大考研、基层项目、三支一扶政策宣传,拓宽就业渠道

今年751名毕业生中西部计划3人,考研14人,未能达到学校基层项目和考研人数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考研、基层项目、三支一扶政策宣传力度,早计划,早动员。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增加基层项目、考研动员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观,积极投身西部计划、人才引进计划,服务基层,锻炼培养各方面技能;向学生宣传学校扶持考研的各项政策,帮助学生分析考研对个人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影响,因势利导启发更多的学生产生对考研价值的认同。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前景教育、个人成才教育、以及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做正确的学习生涯规划,以考研为契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活跃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成立“毕业生考研指导小组”,做好早期动员,中期辅导,后期指导工作。针对我院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现状,重点开展针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考研专题指导和英语指导讲座;举办“考研动员周”活动,强化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考研意识,组织班级开展“考研动员”为主题的班会,邀请考研成功学生参加经验交流会,帮助更多的学生解答考研困惑,树立考研的信心。

4.名师、骨干专业教师导航学生创业团队

2016届毕业生中有6人创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帮助学生能够清晰的明白工作的取向,从低年级抓起,培养就业创业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校内外专家、创业导师深入指导,形成全院创新创业良好氛围。配备学校名师、骨干专业教师团队、博士团队打造创客空间,结合专业特色,成立以博士团队为优秀的创业导师团队,开放我院数字媒体工作室,作为创客团队的工作室,打造我院精品创业团队。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一、与学生谈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地进行谈话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切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话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着想,在沟通中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如果我们盛气凌人、高高在上那么学生的心门在谈话之初就已经关闭,任我们再怎么感人至深也不会为学生所接受。另外,与学生的谈话是双向的沟通,我们要从学生的嘴里了解其自身的问题,在我们的厉声呵斥之下,威严之中,学生是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的。那我们所得到的信息就极有可能是虚假的,这次沟通就失败了。为此,我建议在与学生谈话时,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座位,这样人的重心降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对等之心易于沟通;其次,谈话中不要涉及学生敏感的短处,比如家庭的拮据、父母的平庸等。否则学生会出于自尊的本能对教师的谈话产生反感,也就不会起到很好的收效了。

(二)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谈话的目的要明确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毫无准备,要认真做好谈话前的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理有据,防止漫无目的地东拉西扯,要做到有的放矢。信马由缰只会事倍功半,效果甚微。举个例子吧,比如你要和学生谈学习成绩,你就得看看他最近各门功课的成绩,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课的状态表现,在家里的学习情况,这些都要和科任老师及家长还有他周围的同学事先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在谈话时才能帮他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见,那学生才会觉得教师的分析正确,并认为教师很了解他,是真心地帮助他,这样他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那么谈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不应只做谈论者

更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品德,在谈话中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只是单单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畅快淋漓地倾诉,不中途打断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艺术,在学生的倾诉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出学生真正的诉求,进而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倾听也是一种方法,在倾听的过程中,使犯错误的学生激动的情绪得以宣泄,怨气得以平息,使不自信的学生能鼓起勇气向教师坦白心声,这样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四)注意谈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同一个学生也会有不同的问题,而不同的问题在合适的场所处理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学生因矛盾发生了打架事件可选择在政工处这种严肃的场所进行。当学生自信出现了问题时,可选择在操场、活动室等轻松愉快的地点进行,这样沟通顺畅,轻松易于接受。楼道、教室都可以作为我们与学生谈话的地点。但有些谈话需要我们精心安排地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谈话时要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而言教师应是一个指导者、参谋。所以,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不要用“你怎么不给我交作业”“你给我站住”等词汇,“给我如何”一是体现了教师的霸道、二是把学生放在了客体上,学生会落得被动;另外要多一些对事理的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少一些指令性的命令;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指责,会使谈话变得更有效。

二、精心选择谈话的方法谈话的方法

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象不同,学知水平不同,需要、爱好不同,谈话的内容、方式、语言等也有所不同。

(一)“背后言”的方式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我们可以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因为这样的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丧失了信心,各种鼓励的方式以前可能都用过了,但是对这样的学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说明直接对话的方式行不通。那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别人的嘴传达教师的意见,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让他听教师的“背后言”,这样会起到暗示作用。

(二)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对于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这种谈话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例如在班上有几个学习尖子,成绩一向很好,但就是纪律性差,平时在课上爱接教师的话茬,课下又活蹦乱跳。所以,我就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当面指出他们的不足和缺点,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不许在课上说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废话;并要求他们在课下的时候少打闹以免影响其他同学。这样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也能明白老师这样对他们谈话,是对他们的一种督促、一种关怀。所以,直接点到痛处对于校正他的错误更为有利。

(三)书信的交流方式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摘 要 随着高校对艺术类专业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也逐年增加。本文从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因素两方面着手分析,试图归纳出解决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方案,提升其就业能力,从而更快的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能力 市场竞争 职业生涯规划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这样的社会局面则需要高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00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大约为107万,2014年大约为727万,增长了(如表1),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艺术类学生也是如此。艺术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情感丰富,个性张扬,自我主义较强,集体主义较弱。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们更应该了解如今的就业市场以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1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艺术类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专业实践性较强,就业时呈现与非艺术类学生不一样的特点。

就业灵活性强

高校艺术类学生往往被看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不愿束缚于各类规章制度,在择业时不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而注重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的一致性。很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初次就业时只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一两年后会跳槽转业,故他们不在乎与工作单位是否签署协议,这就导致在毕业时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率很高,签约率很低,工作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固定。

就业地域性强

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一些大型的设计类公司多集中在沿海或大中型城市,很少设立在边缘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市场相对狭窄。艺术类毕业生认为在经济发达城市较偏远城市拥有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能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故他们在选择工作时会首先考虑较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大约70%以上的艺术类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使得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就业观念淡薄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不积极,就业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类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时常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他们并不需要独立承担生活的重压;最后,艺术类毕业生个性过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具有优势性,找工作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心态矛盾

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更复杂的心理,在择业时更加迷茫。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认为选择了热门的设计类专业,盲目高估对所学专业的优势,对自己盲目自信,在就业时一心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但一次次失败的求职经历让他们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第二,艺术类学生的学费过高,大学四年的学费是非艺术类学生的两倍有余,故他们在择业时希望寻找到薪酬较高的工作,但大学毕业生的薪值往往达不到他们内心的期望值,许多艺术类毕业生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长期处于待业状态;第三,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良好,90后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他们虽期盼能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却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就业准备,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却显得束手无策,缺乏毅力与勇气。艺术类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在心理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过大,他们虽渴望踏入社会又害怕面对竞争。为了帮助艺术类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主要从政府、学校、家庭以及个人这四方面分析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首先,我国现有的分配政策从原先的“包分包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工作,这对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不仅需要依靠就业市场提供良好的机遇,也需要政府给与相应的扶持措施。例如政府可以颁布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政策,为其提供补助及优惠条件,同时加大对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艺术类毕业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

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高校是艺术类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育人成才的摇篮,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大多数高校对艺术类学生就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设置的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岗位并未达成一致,使得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二是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许多学校只是把职业生涯课程当做一门必修的课程进行教学,并没有把其贯穿于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中,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任然很茫然;三是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大,许多毕业生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家庭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家庭,父母以及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一方面,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生活压力小,这类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对工作的期望值较低,他们认为就业只是寻找一份工作,而工作所带来的自我提升的机遇并不重要。另一方面,90后艺术类毕业生的自主能力不高,依赖性极强。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事事由父母操办,当自己处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中则显得束手无策。

3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高校每年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面对的就业压力更大,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势在必行。

政府建立健全支持体系

政府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宏观调控,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保护政策。首先,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引进更多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其次,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中西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锻炼,为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保证其在锻炼后拥有优势去寻找下一份工作;最后,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维护毕业生的个人利益。

高校建立就业培养机制

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是专业人才,更是职场精英。高校应建立就业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推进艺术类课程的教育改革。艺术类课程作为新兴课程,面临更多的挑战。现在高校艺术类课程在设置上大多没有与就业岗位相吻合,课程的延展性较弱,这就要求高校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在教学模式上增加专题演讲、情景模拟等,使课程的教授多样化且符合就业市场。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高校一方面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出国进修或是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以旧代新,建立健全学科内部的学习交流体制。

第三,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前面的章节中也提到我国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今后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必须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四年的教学中,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的开展职业生涯课程。例如大一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定位;大二时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三时进一步指导其制定或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四时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传授学生就业技巧。这样,职业生涯规划就不是大话空话,而是真正能够帮助艺术类学生规划人生的实用性课程。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90后学生思维开放,自我意识过强,艺术类学生尤为明显。如今的90后艺术类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角,未能及时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克服择业时遇到的挫折,及时总结,汲取经验;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类毕业生应抱着“我找工作,而不是工作找我”的心态,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珍惜任何一次工作机会,以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对待每项工作;最后,坚持学习,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工作单位,艺术类毕业生都应该用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 总结

当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就业率的高低反映出高校对艺术类学生培养的成果。我们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高校自身的教育体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艺术性人才。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一、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1.加强引导,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对每个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个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有很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又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不光局限于课堂,更大程度上应该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让班上的每一位成员在活动中领悟到班级与个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到突破口开展活动,引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激发兴趣,拓展课外活动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对课堂外的活动兴趣较大,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搞一些户外的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能够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和强化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个人与团队唇齿相依的关系。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现代社会的挑战,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二、情理结合,升华班级的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靠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很多高职生自我约束力较差,这就需要班级制度来影响、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道德观念。高职艺术学院的学生对很多事情都不很在乎,对学校的校规校纪也不是很重视,学校虽然针对学生制订了学生手册来约束学生,但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很难会自发学习,所以对学校的管理规定并不了解。强化疏导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教育,又要依靠管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单纯地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教育,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及创作的时间与空间,管理上采用以疏导为主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注重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对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渠道,高职艺术类学生的成才教育必然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摘 要】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形成“一人带动一群人”的就业模式。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本文通过查找制约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原因,分析艺术类毕业生创业的有利条件,提出引导激励艺术类毕业生创业的对策,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增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心,使更多的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自主创业 对策研究

一 制约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1.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

我国历史上实行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残存。据我们对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对“您在确定理想中的职业时,受外界哪方面的影响最大?”回答是“社会舆论”、“家庭”、“学校”和“地区”的比例依次为、、和,可见,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2.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商业环境还不算优化。虽然国家和各省、市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贯彻落实情况“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许多大学生总感到“办什么事都很难”,对创业后的经营环境更是“心里没底”。

3.创业教育普遍不给力

一些发达国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阶段都有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而国内只有大学阶段才开设就业教育课,有的学校甚至大三、大四才开始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且普遍存在内容单调、师资缺乏、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概念和观念普遍不强,缺乏创业的意识,没有创业的勇气。

4.大学生缺乏创业素质

目前,我国的大学突出专业知识教育、欠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在正常的学业中难以获得创业知识,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往往是“眼高手低”。另外,现在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他们创业素质的提升相当不利。

5.绝大多数家长不支持子女自主创业

许多家长希望子女通过上大学“跳出龙门”,甚至“光宗耀祖”。他们要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大包大揽帮孩子找工作,这严重扼杀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念头。据调查,只有5%左右的学生父母和直系亲属支持子女自主创业。可以说,父母的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严重影响着子女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的创业选择。

二 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有利条件

1.个性特点有助于创业

艺术类大学生与一般类大学生比较,他们更注重追求个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更解放,富有创新精神。由于长期的专业训练,他们观察外界环境能力相对细腻、理解问题更全面、捕捉信息更敏捷。许多艺术类大学生在高中或更早就开始独立在外寄宿进行专业培训,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强,在大学学习期间,艺术教育实践教学也多于一般专业的教育,不少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从事各类兼职,与一般类大学生相比他们更“成熟”。

2.创业成本相对较低

艺术类专业方面的创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音乐、美术、设计、广告、器乐、舞蹈等专业,创办一个小公司或工作室少则2~3人就可以,经费2~10万元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规模和投入绝大多数大学生本人和家庭完全能够承担,对失败的风险同样能够承担和认可。

3.艺术类创业空间广阔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对艺术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无疑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望子成龙”“艺多不压身”的传统观念使得许多家长热衷于送自己的孩子学一至两门艺术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机遇。

4.艺术类行业创业适合于专业人员

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比例最高的五大专业依次是:艺术类、工商管理类、电气信息类、外语类、机械类,艺术类排在最前面。在对大连市15家琴行、装饰公司、广告制作、摄影等与艺术类有关的行业进行调查时发现,13家公司的创办人有艺术专业背景。

三 激励和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1.强化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第三本护照”,是创业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必须改变把创业教育作为“辅助教育”“边缘教育”的状况,切实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必修性、系统性的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列入总体教育计划,将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刚走进校门就接受就业创业教育,开始萌生创业的意识,这种创业意识,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和教育的强化不断增强,在毕业时达到高潮,形成强烈的创业欲望,乃至变成创业的行为。

2.建立创业实践机制

要加强实践教学,广泛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中心,使基地教学、中心教学成为专业教学的主阵地;要扶持大学生创业社团建设,通过大学生创业社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调研、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创业咨询、创业论坛、跳蚤市场等创业活动,为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艺术类设计、装潢、美术、音乐、服装等许多专业都可以通过建立工作室、创办公司等途径开展项目教学。

3.优化政策扶持机制

要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领域都应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要放宽资本金限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不动产及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金,对大学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登记,应不受出资数额限制;要减免相关税费,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我雇佣者,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免于工商登记,同时在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减免政策;要强化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规模,对进驻各级政府创办的孵化基地的创业大学生,可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租金补贴或优惠。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用水、用电、用气、通讯等方面给予优惠价格,创业过程中吸纳的就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切实降低创业的商务成本。

4.完善创业服务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起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培训体系,逐步将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纳入创业培训;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经营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各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使校园创业实训基地成为大学生走向创业的港湾;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政策咨询、项目评估、业务代办、资金运作、技能培训等服务,构建起大学生创业全新的服务体系。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