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作文范文(通用十七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8-26 15:08:52397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一)

葡萄在极干燥的环境下能够存活下来的,有老藤。因为老藤较新藤来说扎根深,基础好,汲取到的水分也就多,更易存活。

在人生中不也正是如此吗?有了基础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基础打好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这就像建造一幢大楼,如果你地基打的好,打的牢固,那么再继续向上盖就会更为轻松;而若你连地基都没打得好,那一切恐怕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而古今也有许多名人获得了令人羡慕不已的成就,在他们的背后大多都是有极其牢固的基础作为成功的基石的。

《列子》上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叫他回去先学不眨眼的基本功,纪昌练了三年;而后飞卫又叫纪昌练视小如大的基本功,纪昌又坚持不懈地练了三年;之后,飞卫再教他,他竟能做到箭中虱心而牛毛不断的境界。可见,打好基础,可以成就非凡的事业。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意大利达·芬奇为了练就精湛的画功,不知临摹了多少个鸡蛋;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一池清水也被洗成了黑色。

可见,在人生的道路上,基础是不可缺席的。正如老子所说的那个样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是做好事情,学好知识的根本。同样,它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也犹为重要。

这在英语方面就体现地犹为明显了,我们要从一个个单词开始打下牢固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学得扎实了,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基础不仅仅在英语方面有如此之大的.功效,对于其它学科也是如此。

可见,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能缺少基础的一席之地的,就让我们一点点打好我们的基础,建起学业的高楼大厦,在成功之路上迈进吧!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二)

内容提要:“公共’原则有着特殊的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透视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过程、公平目标及其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若干违背“公共”原则的现实缺陷。必须使“公共”原则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上得到反映,主体上得到遵循,公平目标的“立体”性上得到体现,内容上得到落实,才能确保相应的公共政策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公共政策学者斯图亚持?尼古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就是根据政策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的公共政策中确定何种政策将最有效地实现一套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分析过程,是政府“政策主张的先决条件”,亦即政府决策、主张及其实施的前提,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是指既实现人类经济发展的目标,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地发展。笔者认为,尽管不是每个具体而微的政策问题都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关,但至少从宏观而言,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共”原则,才能使公共政策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公共”原则的内涵我国台湾学者张世贤、陈恒均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处理或解决公共问题或公共目标”的。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也认为,公共政策就是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可见,“公共”指向的目的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政策分析只有遵循“公共”原则,才能真正体现这一本质属性。这里所谓“公共”原则,一是指政策问题取向的公共性,即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坚持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原则。公共利益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各利益主体间的此得彼失,影响着公共利益的实现,甚至影响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机构”,在借助政策手段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谋取公共利益,而不能在私人领域侵犯私权,或为少数人甚至政府自己谋取私利。“公共”原则要求,要以公共利益的实现问题为纲领性的政策问题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使政府决策能够更有效地约束、引导各社会主体,包括政府自己在公共领域内以其秩序化的活动增进公共利益,并“中立”地使之为现实和未来的各社会主体所平等分享。二是指政策目标取向的公共性,即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坚持以代际目标的实现为原则。从一个历史过程来看,“公共”原则要求,通过公共政策分析,使政府决策得以把政府的行为目标,规范、约束在既立足当代人的利益要求,又确保未来人可发展的基本条件的取向上。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政府行为在代际之间的公共性、公平性,而不是偏执于当代的自私性、狭隘性。“发展才是硬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当代和未来连续、不间断的发展,即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确保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这种代内和代际的持续发展,是当代人和未来人公共利益的根本体现。因此,从另一角度也同样可以说,以代际目标为取向的公共政策分析,同样是在公共利益实现意义上的“公共”原则的体现。三是指政策问题范围取向的公共性,即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坚持以整个发展系统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原则。根据前面的结论,持续发展问题也应该是当代政府纲领性的政策问题。持续发展是整个发展系统内各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威胁着持续发展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生态破坏等严峻问题,正是由于当代政府违背“公共”原则,默许甚至鼓励人们对公共资源“各取所需”式的无节制开采与利用,才造成了发展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尤其是人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失调,使符合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资源的供给呈现出间隙性,甚至短缺或中断。因此,从政策问题认定的范围来看,“公共”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就所有制约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当代人到未来人的各种有关发展问题的有序而系统的解决,既尊重人类的利益,又尊重自然界的利益;既尊重当代人的利益,又着重作为利益主体目前尚还缺位的未来人的利益。还需提及,如上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并’原则,实际上已内在地与持续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了。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状态,又是当代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的一种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共”原则之间,是内在相连的。可持续发展理应成为人们透视公共政策分析的“公共”原则的基本角度。二、当代公共政策分析对“公共”原则的偏离从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角度看,当代公共政策分析在若干环节上的局限,使公共政策难以真正体现公共利益要求,实现代际发展目标,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偏离甚至违背了“公共”原则。(一)公共政策分析理念对“公共”原则的偏离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提出的个人利益先于公共利益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政府的决策理念,以致于发展为约瑟夫?雷茨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立原则,认为纵使公民的所作所为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所不赞成或违背了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只要不侵犯他人权利,国家也不得干预。美国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甚至专门论证了“不可能定理”,认为社会一般不可能形成某种一致的选择,或对事物进行一致的优劣排序;即使这里的所谓“一致”仅理解为“多数决定”,也是不太可能的。按照这样的逻辑,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公共利益,至少,不存在一种能够明确定义,在现实中能够实际起作用的公共利益。这种否定公共利益的存在,片面强调国家中立,而不得干预所谓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个人利益的决策理念,无法使公共政策分析体现“公共”原则,必然损害公共利益,当然也影响着体现了公共利益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公共政策分析过程对“公共”原则的偏离不少学者认为,“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能通过经济市场来解决,而要通过政治市场来解决”。因此,当代政府的政策分析过程,多是凭借政治市场进行博奕的过程。一方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尽管政治市场在起点上具有一人一票的平等性,但在终点上受“少数服从多数”的主导,表现出了“多数”强制“少数”的不平等。并且,“国家在过去被看作是大公无私的,现在则被当成参与政治活动者进行交易的市场”。因此,作为有“经

济人”特征的选民与政治家,其政治市场上的价值取向,不能不受组织良好或力量强大的利益集团的影响,使政府常常不得不制定有违“公共”原则的政策,把公共资源的利用导向对公共利益的破坏,或者反过来,借公共利益之名,据公共资源为非“公共”之用。另一方面,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当代政府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按政治市场的要求去准确地收集信息,并形成与整个社会的公共要求相一致的偏好。这就使政府与其各个部门之间难以获得有效的沟通,形成对公共利益的共识所需要的充分信息。其结果是,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政出多门,难以协调发展系统内部诸因素间的矛盾,误导出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社会主体对公共资源的无序利用,最终使发展失去其可利用的资源而被迫中断,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公平目标对“公共”原则的偏离公共政策分析的公平目标,是指“政策执行之后,政策的标的团体,所分配到的社会资源,所享受到的效益,所负担的成本等公平分配的程度”。公平应该是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统一,是政府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要求,提高自己的合法性及其政策权威的重要目标。它既是一种客观状态,又是一种主观判断。从伦理上讲,公平是指未来各代人与当代人分享资源与环境利益的平等权利。然而,当代人的认知局限及其难免的功利主义倾向,使他们难以克服代内公平的目标偏好,很难理性、自觉地从未来人的角度,要求公共政策分析能着眼于在代内和代际之间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并使之成为其政策诉求的主要取向,谋求从当代指向未来的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当代政府还面对着解决有关代内公平的公共问题的现实压力。斯图亚持?尼古认为,“从政治上讲,增加效益也许要比降低成本容易些”,效益的增长意味着政府及其政策“运作得更有效或会得到更高的评价”,“而降低成本或削减项目预算”,“也许会激起人们的反对”,因为这意味着在一定效率的条件下,人们可能获得的效益将下降。因此,当代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在“使穷人的境况好起来,而不使富人的境况坏下去”的前提下,其“公共政策只有当它们提高最小人群组的福利时,才应该被采纳执行”。可见,人们要求公共政策实现的代内公平目标,不是靠清xxx式的节俭,而是靠成本投入、靠自然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增加,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平均效益,并扩大其在穷人当中的得益面与得益程度的。显然,严峻的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这种公平目标,存在着严重的结构缺陷。它忽视了代际公平而偏于代内公平;并且,在代内公平的现实压力下,难以对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当代人的利益要求进行有效限制,将断送未来人发展的条件,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间隙性。从人类历史的动态过程来看,与其说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由于公平目标的结构缺陷,不如说由于严重违背了“公共”原则,才使政府的职能范围超出了其广义的公共领域,使人类(包括本来人)的公共利益更多地满足了当代人(或政府)的眼前私利,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对“公共”原则的偏离国内外学者都把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概括为多种决策模型。其中一些决策模型的固有局限,决定了相应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原则的倾向。国内也有相关著作对这些决策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批评。最典型的,一是团体决策模型的局限。该模型认为,作为政治过程产物的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间斗争的产物,并反映占支配地位的利益团体的利益。随着各利益团体力量和影响的消长,公共政策将变得有利于其影响增加的那些利益团体的利益。这就清楚地表明:该决策模型下产生的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支配地位的利益团体的利益,而不是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尽管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无论哪一个利益团体,在法理上,还是能力上,都无法取代政府的主导地位,公共政策不一定就反映影响力最大的利益团体的政策要求,但是,这种模型无视公共利益要求的倾向,无疑将是对政府及其政策背离“公共”原则的某种认可。二是精英决策模型的局限。该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官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的,公共政策反映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很明显,虽然该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实际可能的情形,然而,与团体决策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多地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更是直接地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公共利益。总之,这些局限,将不同程度地带来了公共政策分析对“公共”原则的偏离,弱化了政府的政策手段对人与公共资源间关系的协调能力,难以实现对公共资源掠夺性利用的控制,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条件。三、公共政策分析应如何体现“公共”原则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是导向未来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公共政策分析中体现“公共”原则,就是使公共政策能既立足当代,又面向未来;既面向人类自己,又兼顾资源、生态、环境,维护人(包括当代人和未来人)与自然共有的公共利益。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在自然限度内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并使其利益得到持续实现与尊重,进而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可靠保障。(一)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必须反映“公共”原则人类的活动在自然界面前不是绝对自由的。为了保护更多的公共利益,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必须彻底抛弃视人类为自然界的中心的陈!日理念,形成以保护自然并协调其与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新理念,进而“建立一个以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经济持续发展为任务、社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新的发展观。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反映“公共”原则,一方面,就是以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把人类利用自然的自由,限制在自然界本身作为人类生态体系总体利益中利益主体的一方,使其权利不被侵犯的范围内,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是人类生命和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当代政府必须将其关注的公共领域进一步拓展到自然界,使自然界中的每一个变化,无论是否人类活动所致,无论是否对人类有直接利害,都成为公共问题而进人政府的视野,进而进人政策议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从根本上协调整个经济、社会

的发展系统,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二)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必须遵循“公共”原则政府是公共政策分析最重要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内各因素、各环节的利益要求,包括资源、生态、环境作为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即能否遵循“公共”原则,既影响着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又造成人们对资源的种种不合理占用,进而使政府面临着能否遵循“公共”原则,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大压力,也就如著名政策科学家叶海卡?德罗尔所说的政策制定中的“逆境”。德罗尔认为,在决策主体处于“重大的两难境地”时,应尽量“将这些政策坚持若干年”,“因为对大多数逆境来说,没有持续和连贯的多年努力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这就提示人们,着眼于人与自然各自利益及其共同、长远(包括本来人)的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分析主体理应在各种干扰面前“不为所动”,在人与自然组成的公共领域内,坚持“公共”原则,不徇政府私利,力戒价值偏好,协调整个发展系统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否则,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实现。需要进一步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工业的盲目增长,已经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系统的失调。如若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所说“政府的任务是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并且这种公共利益是“普遍而又连续不断的为人们共同分享的利益”的话,那么,当代各国政府作为决策主体,就应该遵循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原则,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公共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使全人类“可持续”地享受其应得的公益。可以认为,把利益的可持续性分享看作公共利益的属性,是安德森有关公共决策问题的深刻见解,他实际上已经把公共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在地联系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全球的公共利益,即可持续发展,就会如德罗尔所说的,将“减少了各个国家政策制定的自主程度”。各国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甚至不能因本国的价值偏好而违背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原则,损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条件。(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公平目标必须体现“立体”要求多数学者公认,就社会意义而言,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现代社会规范的灵魂,因此是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目标。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就要在其目标取向上,以横向的代内公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从而为未来发展准备条件;以纵向的代际公平保障经济、社会未来不间断的发展。也就是说,以“立体公平”来反映代内、特别是代际间的“公共”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代内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分析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发展。人们达成的共识是,代内的公平,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权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使公共政策作为“看得见的手”而更具有效性。一方面,代内公平的提高,可以抑制经济、社会活动对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公平利用以至破坏,并使之纳入到秩序化的轨道,促进全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节制性使用,进而,减少对末来发展可能有的资源短缺或生态、环境制约。另一方面,代内公平可以保护穷人在当前公平利用资源方面不可侵犯的权力,以避免各社会主体对资源占有的不平等,解决贫困问题。常常是,在贫困状态下、人们处于基本生存需要难以满足而无奈的境地,“只好顾及眼前利益,采用高贴现率的方法,去利用资源”,从而“加剧资源的退化以至枯竭”。因此,立足于避免或减少代内贫困,代内公平既是现实的发展,又是资源可持续供应,生态、环境可持续平衡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代内公平的导向下,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所需的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R.格雷戈里等认为:“只要经济是完全竞争的,资源配置将处于最优状态”。而“完全竞争”的逻辑要求,就是公平,起码是代内公平。在当代条件下,作为“有为”政府,就要能够通过公共政策分析,获得必要的政策手段,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把社会最短缺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中去,维持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在有效、低水平地消耗和利用自然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的当前需求。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助于提高资源满足未来的持续供给能力,进而又将有助于未来人的发展。以代际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分析有利于保障未来不间断的发展。固然,代内公平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但其着眼点仍然是当前的发展,只具有未来发展的起点意义。代际公平“是从时间特性和人类认识能动性出发提出的现世人类应有的责任感和对未来人类利益的义务感”。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可行的体现代际公平目标的政策约束,常常是“从事长期行为的人,只承担长期行为的成本,而未必能得到长期行为的收益”。其结果,必然使短期行为普遍化,不顾及甚至破坏未来的发展。因此,当代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在“公共”原则下,通过公共政策分析,形成政策导向,使当代人负起历史与道义的责任,避免其利用相对于未来人“近水楼台”的优势,垄断性地主宰自然,并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从伦理意义上讲,当代政府的公共政策,不仅要从当代人,而且要从未来人的角度,看待有关发展的公共问题。在未来人作为利益主体缺位的情况下,由当代人短视需要的满足,透支资源、生态、环境的成本,伤害甚至丧失未来人赖以发展的客观条件,是不道德的。19世纪末美国的自然保护运动,已明确提出要将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必须通过“公共”原则下强制性的政策规范,立足于人与自然间的互惠互利,在代际之间实现人类对于资源、生态、环境的共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应该注意,这里强调以“公共”原则,而不仅仅是以公平目标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其优越性在于,前者立足于各利益主体,包括富人和穷人、人类和自然共同利益的实现,来解决贫困与发展,以及持续发展问题,而又一般不至产生富人与穷人、人类与自然的对立,有助于使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系统内各种因素内在的协调,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三)

July 20, 2000

Dear Mrs. Smith,

My name is am a final student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 am currently seeking employment in which I could make full use of my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For this reason, I would be interested in any job vacancies available in your company. I am confident and enthusiastic, so although I have little work experience, I believe that my personal qualities will allow me to mak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your company.

I wish to work for Haier in particular because as a newly opened joint venture company in Hefei, I feel you could offer me the chance to work among Chinese and overseas employees in a morden and friendly environment.

I enclose my curriculum vitae; I am available for interview at any time. If there are no positions available at this time, I would be most grateful. If my applica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for future vacancies.

Yours sincerely,

Chencheng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四)

新、旧桥桩基础的差异沉降控制是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但国内外对加宽桥梁新、旧桩基础差异沉降控制研究较少,我国相关的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目前正在酝酿中,其中关于地基基础部分涉及很少,且主要沿用岩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结合郑漯高速公路加宽工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其理论预测等方法,对加宽梁桥新、旧桩基础的受力与变形机理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梁桥加宽新、旧桥桩基础沉降差设计控制技术.主要成果体现在:

1.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梁桥加宽后新、旧基础间的沉降差控制指标为5mm;指出新桥桩基础成孔过程对旧桥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有一定影响,并给出了工程建议.

2.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加宽梁桥桩基础在施工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的沉降变形规律,实际桩基础沉降变形约3mm,验证了沉降差控制标准的工程适用性.

3.采用灰色系统预测了梁桥桩基础的沉降变化趋势,并和实测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较好的吻合结果为相关加宽梁桥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结合梁桥加宽的工程特点,采用弹性理论方法,研究了新、旧梁桥桩基础相互作用下应力特性和沉降变形的规律,提出了新、旧梁桥桩基础沉降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5.提出了基于沉降差控制的梁桥加宽工程设计技术,填补了现行梁桥桩基础设计技术在加宽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论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高速公路梁桥加宽工程桩基础沉降控制技术中的难点问题,针对性和适用性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推广前景广阔.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五)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hart, 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who go on the Internet has increased from million in 1999 to 118 million in 2004. This indicates that Internet has gained its popularity in China at a very high speed.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Internet‘s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First, as a convenie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s well as an efficie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ternet becomes more and more useful to our study and work. Second, due to fierce competition computer companies have lowered the price of their products. The cheaper computers become, the more users there are.

With computer, they can easily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ur living standard, people in China pursue a more colorful life with Internet. Some people download music and movies from the Internet, some join various clubs and make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and some even often do some shopp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Internet is also a sword with two edges. It brings about troubles for us. One common problem is computer viruses. They spread very quickly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cause great damage to computer users. Another is crime committed through the Internet. As a result, we feel happy abo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 China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guard against its negative effects.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六)

One day, Xiao Lan and Xiao Ming went back home together. They were laughting and talking after a whole day in the , xiao Ming saw a bird in a tree. No sooner had Xiao lan stopped him than Xiao Ming picked up a stone and threw it at the bird, The bird was badly hurt and fell off the tree. Xiao Lan flet so sorry that tears rolled down her cheeks and said, "I won’t be your good friend any more if you hurt a bird again." Just then an old man came uo to them and told Xiao Ming not to kill birds again. The old man then went on saying,"Your young Pioneers should Protect animals and the enviroment. Birds are friends of mankind."

Xiao Ming felt ashamed and nodded his head. He said to the old man that he would never forget what he had told him.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七)

July 20, 2000

Dear Sir,

I have obtained your address from the British Council. I intend to study Engnish next year, and am intrested in your summer school English class. I would be most grateful if you could send me your latest prospectus.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s truly,

Jame Li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八)

做任何事,都需要基础。就像小孩子数数,必须从“1”数起。

学书法要临贴描摹;学绘画要素描;学做戏要扎功,练功又首先从拿顶、虎跳、剪子、小翻四样简单的动作开始;学写文章基于练词联句、造句。

读罢“三重楼喻”,掩卷不禁发笑,那个“富翁”愚蠢到如此地步,真是贻笑天下。他不懂什么是基础,亦要不懂得打好基础的重要性。我想《百喻贴》记载这则笑话恐怕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还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做学问,搞建设,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如今有些同学,却似“愚蠢的富翁”,不重视打好基础,课本中的东西还学不懂,就去做课外的巧题、偏题、难题,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与那个“富翁”幻想的三重楼多么的相似。

而有些同学往往这样认为:“来日方长,现在正是玩的时候,还是到高中再努力吧。”由于他们不注意打好基础,虽然上了高中,成绩赶了上去,考大学都没有希望,进如社会后也无所作为,可悲也,呜哉!

还有些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不学走路就想飞。譬如学书法时,还未学会写好点、撇,就想写楷书。学跳舞时,舞步亦不会,就想学芭蕾,这显然是一种可怕的“急性病”。

他们的“通病”都是不愿认认真真打好基础,这与“富翁”的“不要下面两层”,不是一样吗?愚蠢的“富翁”既然造不成“三重楼”,我们又怎能攀登科学高峰?所以,只有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地打好学习基础,成功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在教育。我们只有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祖国“金碧辉煌”的四化大厦才能早日矗立在世界东方。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九)

July 20, 2000

Changjian Road 23,Hefei

Anhui Province

China

Dear Mr. Li:

We acknowledge receipt of your letter of 29th May. We have pleasure in enclosing our latest prospectus. If you require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Sincerely,

Professor Cook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ience is a kind of management which changes with serious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social values defined by publ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troduces a complete set of diversified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theories.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vid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value of differe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on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gradually extended to other administrative fields, it strengthened the path of govern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western administra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not on the basis of law. Administra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a problem of modern government when it turns from art to science..

中文翻译:

公共行政学(MPA)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在追求公共定义的社会价值观的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理论问题而发生的变化的管理。公共行政学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多样化的一套完整的历史和现实理论,公共行政学中的概念与方法这一理论提供了行政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不同理论和方法的价值,行政学在美国行政学的确立逐渐扩展到其他行政学领域后,更有效地强化了政府的路径西方行政学的研究应从管理基础出发,而不是以法律为基础,行政由艺术转向科学,行政将继续成为现代政府的问题。。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一)

Over the past 10 years, China has made much headway in its afforesta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For instance, the national forest acreage has increased by million hectares since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n forest resources in 1990. Despite these great achievements, some serious problems still remain to be solved such as how to improve forestry in the western area in the course of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estry build-up in the west is a long-term task. In order to have this goal materialized, I think some concret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mmediately. For example,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west, some previously cultivated areas should be returne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the course of improving forestry, some strict laws should made and their enforcement must be guaranteed. Those who violate forest protection laws must be severely punished. Only by taking these effective measures can forestry in the western area be improved.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二)

祥井村位于潞城东部,全村185户,人口726人,拥有耕地1310亩,林地380亩。村民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田务农,村里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约有550人,占总人口的75%,而从事的也基本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据村支书吴天良统计,全村人均纯收入约为3000元/年(主要是打工收入)。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玉米、大葱为主要农作物。有约200亩核桃树、苹果树、梨树等经济林木,但缺乏管理,不成规模;养殖业主要是村民散养的猪羊鸡等,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2009年一户村民引进了60多只波尔山羊,由于不懂科学养殖,死亡率高,目前存栏80余只,效益不好。村委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个项目以拉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说,祥井村的主要困难有三方面:

1)空心村的尴尬: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支书吴天良说,种地不合算。以最普通的旱地西红柿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不过2万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小心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一人打工一年也挣2万元,所以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发展经济也就没有人,造成恶性循环。

2)没有支柱产业。村里搞工业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搞农业形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总体上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落后阶段。村委干部对此感到头疼.

3)基础设施薄弱:全村虽然都已通电,但线路老化,导致电压低、电压不稳等情况,很多离变压器稍远的村民家中电压只有100多伏,甚至是连电风扇都无法启动。村内路灯少,只在村中主道上有几盏路灯,村民对此抱怨很多,因为都是老弱病残,晚上活动很不便;没有健身器材,许多村民说,城市里到处都有健身器材,许多村也有,为什么我们村没有。但村委干部说,我们村没钱。

4)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12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城里上学,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摆脱这个困境。打工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二、具体帮扶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局立足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帮扶:

1)力所能及地解决路灯问题。我们认为,越是政策光辉暂时照不到的地方,越能体现政策的温暖,越能体现党对群众的关心。经过调研,我局计划为村中道路解决路灯20盏。并联系解决该村的全民健身路径问题。

2)开展标志性帮扶共建项目。拟选择一些市场前途好的绿化苗木,在该村种植“工商林”。既是帮扶的见证,也是与村民联系的纽带。年年岁岁,共同呵护,希望其最终成为一座村民的绿色银行,成为友谊之林。

3)实施造血工程。经过研究,我局拟帮助该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为其注册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其农业比较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带动周边,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同时在该村积极培育和培训农村经纪人。

三、几点建议

我市东部乡镇办事处各村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基本相近,从祥井村着眼,从振兴我市东部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定期约请农业专家来为村民做技术推广及保障,选择适宜当地的农业新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力求上规模。

2)建议突出规模养殖。通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功的典型,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积极引导养殖户加大对养殖业投入的同时,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促进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业,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形成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公共事业的支持。一是通过统一制定城乡发展规划,由公共财政作为主要投资主体统一投入发展资金,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农民有迫切需求的,有能力且愿意出钱办的公共事业,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由农民集资兴建;在乡村集体经济不强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开辟财源,增加积累,以提高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能力;三是推出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项目,引入社会和企业资本。对现有公共事业基地、设施、资源大胆拍卖、租赁、转让等,以提高其效率、效益。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小水库、闲置校舍等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变卖所得资金,由乡、村两级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变卖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由产权人使用、管护、补偿和受益。这既可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也解决了公共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三)

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与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持续永久地服务农村、惠及农民,是一项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几年来,共完成改水52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8500户;改厕1918户;改用沼气灶试点1500户;新建村卫生所15所、武装中心村卫生所35个,新上医疗设备120台(套);新建村文化活动室21个、“万村千乡”农家店55个;新改造有线电视光缆18公里、通讯光缆15公里,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73%;完成重点绿化村屯51个,栽植绿化树280万株;新建村内公园5处、万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11个村,安装路灯530基杆;共硬化道路公里,有51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总数的62%,有65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占通村通畅公路任务的。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西胜、大古洞等5个村村内道路建设工程5个,道路总长10024延长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个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20个,道路总长53963延长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设。全县改造泥草房2800户。三是路边沟建设。建设东胜、富林等5个村水泥路边沟总长34990延长米。四是村屯绿化建设。绿化浓河、富强等村屯10个,栽植绿化树万株。五是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亮化长兴、东胜等5个村屯,安装节能路灯171盏;改造庭院栅栏林胜、清茶等6个村,总长度43900米。

二、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管护情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管护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等问题。

一是管护不利、使用不善。少数村对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层土、雨天一层泥、冬天一层冰的现象;个别村没有调动起村民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文化活动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资金,路灯不能经常使用,由于没有专人看管、维护,公园内的休闲、锻炼设施损坏严重;等等。致使公共设施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管护意识薄弱、不到位。个别镇村领导干部重建设轻管理,将主要精力用在争项目、跑资金、搞建设上,忽视公共设施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部分群众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尽义务。

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不成熟。虽然各村有关基础设施管理有所考虑,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级机构自行组织人员,利用政府拨付的农村公益资金解决设施维护费用问题,但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个别村管护所用资金由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但集体经济出现困难后,导致设施无人管护的后遗症;受长期使用公共资源、设施不交费的习惯影响,部分村民没有形成公共设施需要交费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收费机制,使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负担加重。

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着眼,从农村公共设施长远永续使用的目标出发,深入研究探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和管护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建管并重意识。一是在镇村两级干部中,应切实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管并重,同步安排部署,确保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护、运营均衡发展;二是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应切实摒弃缺少资金不好管的畏难情绪,切实把公共设施管护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着力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三是在农村群众中,应切实摒弃只享受不管护思想,强化主体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向农民群众讲清“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民受益,农民自然也应成为管护的主体”这个道理,使农村群众彻底摒弃“大家都在用,但都没当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断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公共设施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

(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径。新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目前各地还都没有成形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专业管护。对跨村、跨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等 管护难度较大的农村公共设施,可由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其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范围,成立专门管护机构,落实专项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并将公共设施管护事项纳入全县农村公益服务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集体管护。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作为一项农村重要工作编制到《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实现村委会、养护人员、全体群众“三级联动”,体现群众参与管护的主体地位。三是协会管护。鼓励群众组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协会,制定章程,落实管护措施,并在协会下设立理事会、监事会,落实资金筹措及其监督等事项。由协会负责管护资金、日常维护及对破坏道路行为进行监督。四是义务管护。引导农民自愿加入到管护队伍,主动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同时,积极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人员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义务管护。五是商业管护。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本村农民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

(三)培育乡风民风,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公共设施管护,都应以农民为主体。应切实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素质,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一是强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加强形式创新,紧贴农村基层实际,采取鼓励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倡导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节目等形式纷呈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二是强化教育载体的实用性。切实利用好农村业余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活动设施,使之成为农民学习、娱乐、交流、沟通的阵地和场所,发挥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农村文化设施“物有所用、物尽其用”。三是强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在加强群众素质提高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创新教育内容,把带领村中发展生产的“致富能手”、尊老爱幼的模范等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人物和事迹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农民、感染群众,使广大群众人人思建设、个个谋发展、家家争致富,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量大,所需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也不可能,除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外,还迫切需要从多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研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物代资等激励手段,引导、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小型水利设施、有线电视、办学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三是荣誉激励,如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政府组织评选,对贡献较大者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四是社会责任感召,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作用,动员社会富裕阶层和个体私营业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赢得全社会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要鼓励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贫困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议镇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五)

大家是否去过香港?有没有留意到香港的公共交通和广州的不大相同。一放寒假,妈妈就带我到香港玩。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所看到的香港公共交通。

在香港,马路非常窄,如果你要过马路的话,走几步就过去了。虽然路窄,但是香港的人、车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从不闯红灯。香港的公共汽车、出租车、小型巴士和地铁都是靠左边行驶。公共汽车大多数都是双层的,出租车都是红色的,小型巴士要么红色要么绿色。噢!我好像忘记介绍“叮叮车”了,它是双层的,用电做为动力,在铁轨上行驶,一进站就发出“叮叮”的响声提醒乘客进站了,“叮叮车”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我再来说说香港的地铁吧。香港地铁的提示语很简单,进站时只说一句“请小心月台空隙”,关门时只说“请不要靠近车门”,然后就响铃关门。如果你在关门时靠近的话门就会关不上,因为它有感应系统。香港地铁报站时只说一句“下一站XXX。”香港地铁换乘十分方便,一下车对面就是,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右门下车,很少在左门。

瞧!香港人多么守序,香港的公共交通多么方便。我爱你香港,就像老鼠爱大米。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六)

It has turned out that computers have become quite indispensable to education. With computers, students can do their homework more quickly and more efficiently; with computers, teachers can reduce their work load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For instance, computers can free teachers from certain kinds of time-consuming bookkeeping; help teachers "bank" test items,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time required to produce a new test, and mark test papers. More importantly, they can analyze test results, indicating to the teacher which points may need further treatment in class. They can also make it possible for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to give individual attention to students who are having trouble in their studies. While the rest of a class is working on an educational program, the teacher can take the time to work directly with a student who is falling behind. 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computer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公共基础作文范文(篇十七)

Water is a precious resource. Although we are surrounded by it in oceans, lakes, rivers and streams, our supply is limited. The chart given shows that most of the water on earth — percent — is salt water stored in oceans. Only percent of the earth's water is fresh water, and 2 percent is locked up in ice caps and glaciers. Thus the fresh water left for us to use is only percent of the total water supply.

There will never be any more fresh water than there is now. In fact, the earth is short of fresh water. Besides, the increasing 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the growing demand of industry for water,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our environment — all this makes the world in danger of running out of fresh water. In some large cities such as Tianjin, fresh water cannot meet the daily needs.

Since water is essential to all life and the supply limited, we must manage it intelligently and carefully.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