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策略分析怎么写范文(共3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5-07 17:59:5710

传播策略分析怎么写范文 第1篇

摘要:当前阶段,媒介素养作为推行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具体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直以来,校园媒体都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与介质,对于培养高职教育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基于这一现实背景,高职教育院校需要针对校园内的媒体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全面组建全民参与的教育活动,并及时跟进相关的制度建设,开发出我国高职教育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全新路径。

关键词:校园媒体;高职院校;媒介素养;学生

一、校园媒体

高职教育院校中的校园媒体,主要是指校园内的校报、网络平台、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宣传窗等各种形式的媒体,虽然其推广规模比较小,但是其内部构造却十分的完备。现阶段的高职教育院校中的校园媒体的构建,必须要严格遵循媒体技术的发展需求。[1]校园媒体要基于高职教育院校、教师与学生、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它不仅是高职教育院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途径。

二、运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

(一)提高自我对于校园媒体的重要认知

当前阶段,高等教育院校在开展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校园媒体这一培养媒介的重视意识。通过不断强化媒介素质教育活动中的专业教学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在高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前提下,全面贴合学生的自我个性化发展。在制定高职人才素质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内容、培育方式、研究评价等内容,明确体现出校园媒体是高职生个体媒介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2]科学地运用校园媒体,对媒介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宣传,进而营造出气氛浓郁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外部环境。例如,某高职教育院校中的领导非常重视对于校园媒体的应用,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学院一再地宣传、强调必须要重视媒介素养,充分地发挥出自我的教学优势,充分运用校园内的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微博、公众号等校园媒体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传播。

(二)全面进行组建“全民参与”的媒介教育形式

(三)合理运用校园媒体构建媒介素质教育平台

三、结语

笔者在文中主要对运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玉静.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原因及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93-194.

[2]马艳,闫庆.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5(14):149-150.

[3]钟之静.运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研究个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8-30.

传播策略分析怎么写范文 第2篇

[关键词]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特色化;专业化;品质提升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科学上的重要发现和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融合。交叉学科科技期刊作为发表跨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学科融合与创新经营的重要传播载体,其经营思路和刊文水准直接体现和推动着交叉学科的建设发展水平,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交叉学科科技期刊与单一学科科技期刊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研究范畴的学科“交叉性”。在办刊实践中,往往由于对期刊交叉属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期刊定位不准或含糊,导致期刊失去了特色,这主要是由于对交叉学科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等把握不准造成的。其次,刊文内容不能紧扣交叉学科的属性特点而偏重于某一学科,从而丧失了交叉学科最本质的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特性,其刊发的研究成果也很难体现交叉学科的创新价值。最后,部分交叉学科科技期刊不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纸刊方式传播研究成果,信息传递方式单一、效率不高。交叉学科科技期刊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需在充分认识学科属性的基础上,从期刊定位、内容组织和传播途径三方面着手,打造特色鲜明、专业性强、创新度高的精品期刊。本文基于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经营中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从期刊定位、内容组织和传播途径三个方面,探讨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的品质提升策略,以期为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把握学科属性特点,找准期刊定位,塑造期刊品牌

期刊品牌是期刊的办刊宗旨、理念、特色、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期刊所从事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劳动,得到相当数量的读者群的认可,成为具有潜在市场效应的物质存在,有了一定的市场附加值,是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无形资产。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的品牌塑造因横跨两个或多个学科,因此在学科属性把握、期刊定位、研究方法选择、内容组织、特色构建等方面不同于单一学科科技期刊,存在很大的“波动性”和“倾向性”,不同的办刊者、不同的办刊目的和视角、不同的专业背景,对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的定位可能都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一)牢牢把握学科属性特点,坚持准确、科学的办刊宗旨把握好学科的属性特点,是交叉学科科技期刊提升品质的第一要务。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产生了新的交叉学科,各学科在交叉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影响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交叉学科科技期刊首先要厘清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把握学科的属性特点,进而树立准确的、科学的办刊宗旨,使期刊的宗旨、方针与学科相匹配、相适应,这样才能为期刊的良好运营奠定坚实的支撑。

(二)基于学科属性确立正确的研究思维科技期刊是传播、积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促进科技、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交叉学科科技期刊需要基于学科属性,确立适应交叉后学科特点的研究思维。研究思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宏观、中观及微观的学科属性,具体在所研究的主题上,应采用科学的、适用的研究思维,使研究思维与研究主题相匹配,只有这样,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科学性,并有可能推动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三)与国际接轨,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科技期刊在绝对数量上较大,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占比相对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科技期刊大多是中文刊物,由于语言的限制在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考虑学科特点、忽略论文实用性、单纯用“被引量”“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指标衡量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长时间存在;另外就是过分推崇SCI、SSCI、EI等国外索引目录。上述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国内期刊在办刊侧重上受到干扰,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期刊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受到挤压。由此也导致国内高端研究成果大量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这类研究成果虽能获得一些国际引用量,但囿于语言障碍和传播途径限制,导致我国科技成果在国内认知,以及生产力转化的深度、广度上受到制约。因此,科技期刊尤其是具有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学科科技期刊如何自强有为,培育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就显得非常宝贵。

三、期刊内容组织要突出交叉学科的创新性要求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专业学术期刊应该是本专业领域科技进步的引领者、推动者。交叉学科科技期刊的学科定位,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其对研究内容的创新性要求,也往往高于专业期刊。因此,交叉学科科技期刊须紧紧立足学科特点,突出交叉学科的“交叉”属性和“创新”属性,创新研究方法,建立高水平的编审队伍,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聚变,催生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一)研究主题和内容要体现创新性要求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及成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假交叉”,即只有形式上的交叉,而没有学科之间研究思维、科学逻辑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交融。因此,交叉学科科技期刊在对来稿进行审核时,应着重审核其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创新性及其科学性。交叉学科的研究应建立在所交叉学科发展水平基础上,充分考虑科技、社会发展之趋势、之所需,并重点考量学科之间融合与交互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融合与交叉,才能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性成果,并以此推动科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研究方法需有所突破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横跨两个或多个学科,除在内容上表现出典型的交叉性、融合性、创新性外,在研究方法上也必定需要有所突破。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综合考虑各交叉学科的研究思维、研究基础,考量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时还需对研究方法进行优化或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以满足学科交叉后的研究需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是研究成果科学性的重要基础,也是交叉学科研究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往往能够催生或促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传播策略分析怎么写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行业;施工设计图;著作权;保护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明显增多,一些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使用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由此产生了种种纠纷问题。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借助知识产权法作为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建筑行业中设计单位近些年存在的一些侵权问题,通过结合国内知识产权法中著作权法的规定,并对著作权法中所保护对象的内涵及范围进行扩展解释,并针对建筑设计行业工作中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师本人在知识产权角度存在的不足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建筑设计及施工设计图的内涵

在古代,我国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并没有划分清晰,一个建筑的建造者同时也是该建筑的设计者;到了近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分别成为了独立的学科。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建筑设计方面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讨论。

(一)建筑设计的涵义

一般来说,建筑行业的责任主体有五个,分别是:施工、设计、监理、地质勘探和建设单位。设计是一个建筑的灵魂,施工方最终会按照施工设计图来进行施工,因此设计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核心。设计单位中具备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格证的注册建筑师按照建设单位及规划部门的要求在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有关设计的各项工作以图纸和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设计单位在整个工作中要经历信息资料搜集、制作投标书、中标后的设计合同的签订、进行方案的设计、确定最终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的设计、图纸归档、设计交底、工地配合、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的流程。在这些设计工作流程及步骤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工地配合流程中,设计单位要根据施工方、建设单位以及规划部门的要求实施做出调整,因此在之前已设计好的图纸基础上要做出多次变更。

(二)施工设计图的内涵

施工设计图是指设计单位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专业的注册建筑师运用Photoshop、CAD、3DMAX、VRAY、BIM、全系贴图RPC等软件根据施工方、建设单位以及规划部门的要求进行电子版的图纸绘制,先用硫酸纸打印出相应的硫酸图,然后再将硫酸图拿到厂房使用专业设备晒出的纸质版设计图,一般称之为蓝图。这些蓝图最终将用于送审、留存备案等工作。施工设计图是建筑设计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它们都是工程设计的工作成果。方案设计根据工程需要可添加建筑模型,包括各个专业的说明书、总平面设计图纸、项目估算以及透视图等四个部分组成,涉及的内容有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批准的项目文号、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等内容。初步设计是工程的基本蓝图和实施构想。总体来说,施工设计图是设计院的承担该项目的专业工作人员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想法,通过图纸目录、说明、详图及零部件图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书面材料,它是连接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重要环节。

二、施工设计图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界定

(一)我国施工设计图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施工设计图是出于设计人员的一项智力成果,因此要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是一种可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的独立的民事权利。并且建筑设计单位属于科学知识密集型单位,设计图纸是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由设计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符合最新设计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智力劳动所得到的设计成果。这些设计图纸具有创造性、可复制性等特征,是设计单位的主营业务、资金的重要来源。建筑设计单位加强对本单位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等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就意味着本单位的核心竞争部分得到了一种法律的保障。近几年,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由于建筑市场产能过剩以及建筑设计企业数量和人数的扩张、处于低迷态势,因此对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就越大,随之市场份额的占有量就越大,竞争力也就越大。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民用建筑设计院,它的设计包含建筑、结构、水、暖、电气等专业,专业性不仅很强,而且非常细化,因此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显得很有必要。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随之急剧增加,导致建筑行业各个专业的注册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作品的抄袭和模仿现象也随之严重。一部分设计师的设计图的著作权会遭到他人的侵犯,因此设计师个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应受到重视。

(二)我国施工设计图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工程设计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包含: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权、商标权及相关识别性标志权。工程设计的著作权主要包括:工程投标方案;工程设计阶段的原始资料、计算书、工程设计图及说明书、技术文件和工程总结报告等;设计企业科研活动的原始数据;设计企业自行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企业标准、导则等。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属于第二部分工程设计图的著作权保护问题。首先工程施工设计图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牵扯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利益分配的关系。知识产权法对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图的著作权保护是一个从无到有、尚待完善的发展趋势。1990年第七届全国_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著作权法》并未涉及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的具体规定,只是对美术作品做了扩大解释,新增了建筑作品。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只是明确建筑作品是与美术作品并列、独立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之一,但是由于新出台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出台相应的操作条款,因此含括在建筑作品的施工设计图的知识产权仍然常常受到侵害。《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七项规定,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在我国著作权立法中对建筑有关的作品进行的类别分类,分别是对建筑物、工程设计图以及建筑模型作品的保护。这三者的关系是不能割裂的,首先建筑物是工程设计图及建筑模型的现实化;工程设计图是建筑物的平面化的表现形式;建筑模型和建筑物都是立体的,建筑模型是建筑物的缩小化表现形式;建筑物和建筑模型都是根据工程设计图而进一步产生的,并且工程设计图是凝结着设计师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以来本人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情感、艺术创造、设计工作经验的综合作用的智力成果。回到根本来看,著作权保护的是具有建筑艺术的独创性建筑作品,如果工程设计图本身并未体现能够区别于其他设计图作品的具有独创性的精神元素,则不在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内。如果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仅仅是为了表达设计者个人的设计思想表达,而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建筑物的建成,同样,这样的建筑设计作品也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建筑设计图是否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之列,主要在于建筑设计作品最终的用途。

三、我国施工设计图著作权涉及的权利内容

(一)设计施工图著作权人的归属问题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