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做法和成效总结(必备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06 18:24:1957

形成做法和成效总结 第1篇

澧县开展农业产业链党建工作的做法与启示

近年来,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村党员分布状况的新变化,让党的旗帜在农业产业链上高高飘扬,湖南澧县县委大胆探索在农业产业链上设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一、澧县开展农业产业链党建工作的初衷和思路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澧县逐步形成了一批以优势产业为主导、跨越地域和行业、产供加销相衔接的农业产业链,聚集并整合了大量生产要素、协会组织和农户,扮演着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器”、“加速器”的重要角色。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仍按行政区划设置,没有对分散在各地域的产业链党员进行集中管理,工作方式行政化、模式化,相关的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导致农业产业链发育缓慢,内部竞争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领导,发挥党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新时期澧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澧县农业产业链党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模式

据调查,为确保农业产业链党组织不虚设,能和行政村党支部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澧县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农业产业链党组织设置运行模式:

1、灵活建立农业产业链党组织体系。该县打破单纯按行政区划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根据农业产业链经济规模大小、协作关系松紧、党员人数多少及党员活动性强弱,尝试了独立式、联合式、挂靠式等多种党组织设置模式。所谓独立式,是指在经济规模较大、协作程度较高、党员人数较多的农业产业链上,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相对独立的党组织体系。该县棉花产业链党委就设在县华湘棉业有限公司上,下设6个种植基地党支部、4个购销分公司党支部和1个纺织公司党支部。所谓联合式,是指在缺乏龙头企业主导、协作单位联系松散的农业产业链上,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各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和经济大户联合建立党组织。澧县草食畜产业链党总支就以县畜牧局党委为依托,下设县金牛牧业公司、中武乡草食畜养殖协会和九垸乡隔堤养殖场等4个党支部。所谓挂靠式,是指在没有相应或合适行业主管部门的情况下,将产业链党组织挂靠在驻地乡镇党委上。目前,澧县共建立农业产业链党委6个、党(总)支部17个,其中独立组建6个,联合组建15个,挂靠组建2个,管理党员1956名。

2、妥善处理农业产业链党组织管理关系。该县规定:凡未跨乡镇或以某一乡镇为主建立的农业产业链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乡镇党委实行属地管理,跨多个乡镇建立、不便属地管理的由所在乡镇党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共同管理,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独立设置的产业链党组织则由龙头企业代管。在党员管理上,该县鼓励产业链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产业链党组织,参加产业链的党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不愿转入的可将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行政村党支部,同时参加行政村和产业链的党组织生活。这样,就减少了开展产业链党建工作的阻力。

3、及时抓好对农业产业链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一方面,该县县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在农业产业链上开展党建工作的意见》,提出产业链党组织“参与而不干预、引导而不主导、协办而不包办”产业链经济事务的总方针,指导各产业链建立了信息交流、情况通报、党内生活、联系群众等工作制度,规范了产业链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县委定期召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研究部署农业产业链党建工作,选派6名富有行业管理经验的科级干部到牲猪、水产、果蔬等六个较大的产业链专职指导党建示范点建设,帮助协调产业链内外关系,各产业链党组织还内定了一批党建联络员和信息员。全县先后协调解决农业产业链职权职责矛盾、用地用工纠纷及其他问题170多起(个),起到了为产业链党建工作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澧县开展农业产业链党建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效果

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澧县县委初步界定了农业产业链党组织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产业链发展;组织各类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党建水平。围绕发挥这些职能,该县引导农业产业链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三大系列党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立足提高致富本领,依托阵地开展多种培训。一是集中办班培训,在以产业链自有生产经营场所为基础建成的六大产业培训中心办班300多期,培训产业党员万人次、普通农民万人次;二是组织务工培训,定期选送产业链党员干部到链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务工,边劳动边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三是开展结对带训,鼓励产业链党员结成帮学对子,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四是推动合同培训,引导龙头企业按产供销合同为党员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澧阳镇生猪产业链党总支积极促成县旺达良繁中心与新桥等5个村的农户开展产销合作,良繁中心向农户赊销仔猪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服务,养殖户负责把合乎标准的育肥猪交售给良繁中心,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目前,澧县2000多名农业产业链党员和链外7100多名群众已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具备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2、立足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常年组织“我为产业链发展献良策”、“产业基地话小康”等建言献策活动,先后收集有关产业链发展的合理化建议3600多条,其中招商引资、市场开发信息1400多条,创造经济效益398万元;二是广泛开展科技示范园、高效种养基地、节能挖潜标兵、模范协作企业等创建评选活动,仅张公庙镇8个党员科技示范园就带动6个村1200个农户发展高效环保蔬菜6500多亩,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挥动一面旗,带红半边天”的效果;三是精心实施“党群共建致富链”、“村企共建致富体”等致富帮带活动,要求每个产业链党员扶持1个以上科技示范户和1个以上经济困难户,每个产业链协作企业帮助1个以上行政村发展产业化经营,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党群共富、村企共富。2002年来,澧县先后涌现各类党群共富链1297个、村企共富体112个,覆盖32个乡镇、416个村的万个农户,有力促进了粮、棉、油、猪、禽等传统产业和蔬菜、瓜果、杨树等支柱产业的产业化进程。2004年,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家,“国人啤酒”、“惜春蜂蜜”、“双龙西瓜”等享誉省内外的名优农产品发展到10多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破记录的2982元。双龙乡西瓜产业链党总支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结构,全乡西瓜种植面积连续三年超2万亩,农民每年仅西瓜一项就可实现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上。

3、立足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借助优势培养农村优秀人才。一方面,借助产业链的科技、人才、经济优势,大力实施致富经营能手与优秀党员干部“双向培养”工程,使产业链党员干部成为致富能力与政治素质“双优”型人才;另一方面,以产业链为平台,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中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打工有成者及其他方面有识之士回乡或来澧参与农业产业开发,丰富了产业链及乡村两级党组织的优秀人才储备。近些年,澧县六大农业产业链常年保持了300人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先后引进各类创业人才93名,培养“双优”型党员265名,为76个行政村输送后备干部98名。全县“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比例分别达到了和,被常德市委评为全市首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四、澧县开展农业产业链党建工作的启示

澧县在农业产业链上开展党建工作的做法,给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是基层党建工作永久不变的主题,经济工作拓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澧县“把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正好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产业链党建工作,该县既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无缝覆盖,又为产业链经济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农民市场化进程。

启示二:基层党组织必须准确进行功能定位。实施政企分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环节,减少直接干预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适应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必须准确界定自己的功能和职责,减少自己的行政倾向和行政色彩,放手、放胆让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发展。澧县产业链党组织确立的“参与而不干预、引导而不主导、协办而不包办”产业链经济事务的工作方针,对促进产业链经济组织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启示三:基层党务干部必须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广、头绪多、事务杂,党务干部仅凭单打独斗是干不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只有跳出党务部门的小框框,树立借力运作的“大党建”理念,发挥物质生产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的力量,把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抓,基层党建才可能卓有成效。澧县把农业产业链党建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创建学习型村镇活动结合起来抓,在22个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村企、村会联合型,融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一体的高标准学习阵地,在链外企业以给补贴的方式设立产业链“党员干部培训岗”,就有效解决了产业链党建阵地不够的问题。

南京市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做法与启示

形成做法和成效总结 第2篇

乡镇党委抓党建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责任制落实。镇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年党建工作。坚持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联系村领导、村支部书记具体抓、各联系村机关单位协调抓、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先后组织召开党建专题会议3次、明确了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与各党支部分别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及时把党建工作任务逐项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责任目标,做到认识、责任、行动三到位。

(二)以抓特点创新发展途径。一是找准载体,推动党建与经济共发展。镇党委立足镇情,找准载体,以“强党建、促民富、共发展”为目标,将“双信工程”建设纳入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体系,把“双信工程”建设作为乡镇党委与金融企业党委抓党建促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整合双方党建资源,把党组织在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同农村信用社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走出一条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从而实现“强党建、促民富、共发展”的目标。立足丰富创建活动内涵,着力实施信用镇创建、阳光信贷、党员群众快车信贷、信合连心卡牌、党群共富创联“五大工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深化在“双信工程”建设中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内涵。三是创新机制,营造抓党建促发展氛围。双方党委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每季度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每年共同到联系点参加2次以上组织生活,给支部党员干部上党课、作形势报告不少于1次,帮助联系点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截止目前,双方党委已结对上党课26场次,村支部和党小组组织召开信用镇创建群众会议40余场次。每年对评选出的“十佳创业带富党员”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底和2011年7月对涌现出来的13名创业带富党员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提升党建内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在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以及有条件的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点设置“双信工程”窗口,将“双信工程”建设纳入服务内容,拓展了服务范围。借助服务型党组织这个平台和“双信工程”的创建,使得贷款利率大幅降低,贷款程序简化,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村党组织通过从信用社贷款,带头发展,充分利用茅垭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引领群众发展茅垭特色农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33211”工程,即(3000亩魔芋、3000亩金银花、2000亩红粮、1000亩蔬菜、1000亩青椒),在“十二五”时期,实现“一村一业”的目标。同时,紧紧围绕“33211”工程的实施,切实做好魔芋和金银花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五是抓示范带头带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支部带动、党员带头作用,从而达到地方党委政府、金融部门和农民群众“三赢”的效果。比如:和平村党员张斌,2008年外出务工返乡,通过信用户评定后,2010年6月他从信用社享受“双信工程”贷款3万元,创办注册资金41万元的“绥阳县农联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魔芋218亩,带动周边发展魔芋种植600亩。同时,在镇党委、和平村支部的协调下,张斌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创办了“绥阳县裕华魔芋精粉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在去年11月底投产,产值达700余万元。据了解,信用社已明确表示,该公司在今后的原料收购及加工过程中若出现资金困难,可充分享受“双信工程”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抓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和各种会议传达学习、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切实加强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用新思维、新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整个班子及成员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镇党委成立了督查组,深入到各党支部和党员中细致了解学习课题和学习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制定和下发了《茅垭镇2011年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方案》和《茅垭镇2011年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集中学习与干部自学有机结合,将干部自学与工作相结合,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做到工作和学习双促进。认真学习各类理论、政策、法律党建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干部理论政策知识和业务素质。

(五)抓职能转变。年初,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了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合理安排各单位人员编制和镇管辖单位的拆销合并。切实做好“党务、政务、村务、办事”等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操作。按照省市县“四要十不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督查力度,重点抓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充分激发了全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在全镇上下形成党员人人思进步、干部人人谋发展,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通过乡镇职能转变,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转变了干部作风,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抓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为抓手,通过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引进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积极作用,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截止目前,实施村公路建设公里、烟水配套工程1处、人畜饮水工程2处、集镇防洪工程1处、水库修复工程2处、“一事一议”工程2处、客运站建设、茅垭中学新建工程、新农村建设1处、土地开发工程1处、电网改造工程2处。争取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5处,目前正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引进魔芋精粉加工企业1个,投入资金500万元;引进小水电开发项目1个,投入资金300万元,该项目建设年限为3年,正在审批过程中。

(七)抓党员队伍管理。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半年共发展党员4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3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培训学习工作,每周星期五下午2点为集中学习时间,把学习贯彻_章、科学发展观、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镇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镇远程教育站点作用,加强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力度。全年举办村干部培训班3期;举办党员培训班2期,截止目前,共培训党员175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抓民生促社会和谐。农村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卫生投入不断加大,全镇7个行政村已设置10个定点村卫生室,18名村医执业;全面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返贫问题。累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817座,完成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创建。及时发放各类救助低保金,切实保障和救助困难群众,解决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8人。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较好地实现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工作,积极探索综治管理模式,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平安村寨建设”、“扫黑除恶”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全力维护了“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稳定。

形成做法和成效总结 第3篇

市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采取新举措拓展新途径构建新格局实现新突破

××市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坚持以党的_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按照全面抓、整体促、攻弱项、破难点的工作思路通过落实

“五个到位”突出“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有人办事、有场所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工作目标使街道社区干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确保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逐步建立新型社区工作体系市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下发了《××年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社区建设指导性文件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措施办法。县市区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实行了县市区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网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和社区与驻地单位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各县市区委、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包挂帮建单位通过召开会议、开辟专栏、印发资料、出墙报、办版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点任务深刻认识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调动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大力宣传社区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社区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全市印发宣传资料万份利用电视、报纸、专栏等形式报道期。

三是运行机制到位。各县市区普遍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协调制度、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将社区党建工作任务作为单位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辖区单位双文明考核、辖区党员职工民主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文明单位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票否决制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有序、共建共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辖区单位包挂帮建居委会制度确定包挂领导、帮建单位、具体任务以及牵头单位细化量化目标责任并一定三年不变强化了社区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市个社区共确定了名县级、名科级包挂领导和个帮建单位。

四是投入机制到位。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工作思路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各县市区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导向和牵动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政府财政拨、包建单位帮、街道社区筹、社会各界捐”的社区建设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同时以开展街道社区“党建突击月”活动为契机本着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万元。

五是工作制度到位。为进一步规范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各县市区普遍健全完善了《党工委议事规则》、《社区党支部职责》、《社区党建联系会议制度》、《社区党员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项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活动制度和项居委会工作制度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健全完善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上墙对各种薄册表卡重新整理装订成册。各社区居委会还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制定了组织章程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有章理事打下了基础。

在落实“五个到位”的同时还突出抓了“五项重点”工作。

⒈突出规模布局调整使社区组织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县市区按照地缘性、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来划分社区将个城市居委会调整为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数量减少了布局基本达到区域清楚结构合理定位准确设置科学。全市设立街道党工委个个社区“一居一支”率达到个社区建立了居委会代表会议和议事委员会。针对当前辖区党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各社区党支部对各种类型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了调查摸底核对登记党组织个党员名名党员纳入社区管理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较好地体现。

⒉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各县市区把解决办公场所、改善办公条件放在突出的位置。近年来全市共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达万元协调解决办公室处平方米其中房产权属于街道社区的处平方米目前全市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全部得到了落实面积最大的平方米最小的平方米平均平方米。

⒊突出领

形成做法和成效总结 第4篇

基层党务公开调查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关键是提高党务公开的规范化水平。近年来,我们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基本程序,将公开工作贯穿于党内事务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党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

(一)、实行党委领导,建立党务公开的组织。党务公开实行“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纪检协调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成立了“镇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办。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承担本单位党组织工作相关内容的公开任务,并负责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抓住热点难点,细化党务公开的内容。公开内容是党务公开的核心,一定要体现全面、真实、具体、合法的原则。在党务公开中,我们科学确定公开内容,做到既涵盖党组织工作全局,又突出重点。凡属《中国_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它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党内主要事务和组织活动中应当让党员群众知晓的事项,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_,都做到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实现

(三)、坚持实事求是,丰富党务公开的形式。我们坚持按照“规范、实用、简明、灵活”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是只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员活动日等形式进行公开。二是适宜对一定范围内的党员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定期通报等多种形式,逐级和及时地向党员通报。三是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在群众集中、便于观看的醒目位臵长期设立党务公开栏的形式进行公开。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将党内重大事项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党外人士、非公企业的代表通报并征求意见。同时,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及时更新,定期维护,最大限度地方便党员群众查询。在公开的时限上,做到及时到位。公开的时间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保证公开的实效性。此外,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坚持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以党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以政务公开夯实和丰富党务公开的内容,达到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统一,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四)、结合工作特点,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公开的项目、范围、形式由各部门和各单位提出,镇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批准;公开的内容由职能部门或所涉及个人提供,镇党务公开办公室审核。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采取仅限于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公开。

(五)、促进规范实施,探索党务公开的机制。建立了聘请监督员制度,由监督员负责及时收集、反馈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广泛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同时注意发挥各_、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建立了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派专人搜集整理,认真研究处理,特别是对署真实姓名举报的,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听取其意见。建立了党务公开责任制,明确党务公开各个环节的责任,镇党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党务公开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对党务公开的形式、内容以及实施进行部署检查,由镇纪委对不按规定实施党务公开的党组织和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二、党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党务公开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加强和改进党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有的认为党务公

3 开涉及党内机密,不便公开,也没有必要公开;有的认为有政务公开就行了,党务工作主要是党内事情,公开不公开“无所谓”;有的认为是公开就“限制自由”,在思想上有顾虑,不愿、不敢公开;有的认为党务公开只是“走形式”,不必太认真,甚至还有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意识淡薄,党员权利意识弱化,对党务工作漠不关心。

(二)、公开内容不够规范。从调研情况看,我镇虽然出台了党务公开的相关文件,对公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公开事项不统

一、内容单

一、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事项公开不够,甚至不公开等问题,与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单位党务公开的内容仅仅是一些上级党组织颁布的文件、法规制度和宣传材料,或者是本级的工作计划、安排,公开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对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等方面运作过程和结果公开不够,透明性和开放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单位党组织对有些敏感的内容,虽然也公开了,但比较笼统原则,没有进行必要的细化,公开的情况还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满意。

(三)、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党务公开、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制度,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单位制定的这些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要将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归纳和提炼,上升为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党务公开的过程和结果还没有有机结合,反馈机制还不健全,党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的只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有的不公开过程,只公

4 开结果;有些基层党组织重公开、轻反馈,或者例行公事,不能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整改、跟进、督促和落实。党务工作中存在内部监督软、外部监督远、群众监督难的问题,对党务公开工作还缺乏有效的监督。

(四)、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开展的如何,要看党员、群众、社会满意不满意,要看党组织的决策是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要看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是否得到增强,要看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看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要将这些要求标准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从当前情况看,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从内容、程序、办法和效果等方面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科学评估的体系,难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党组织搞好党务公开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党务公开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要切实增强公开的经常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必须积极探索和建立党务公开工作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一)、要注重党务公开载体的创新。党务公开的内容,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反映,因而要特别重视载体建设,努力搭建平台,丰富党务公开的内容,不断深化党务公开,以公开促发展,以发展促公开。当前,党务公开工作主要可以通过公开栏、会议、文件、报刊等载体来实现。要进一步利用好这些载体,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使公开载体真正发挥作用。一是专栏公开。要按照“科学、5 灵活、实用”的要求,借鉴建立政务公开栏的成功经验,设立专门的公开党务公开栏,保证公开的经常性。二是视屏公开。要创新载体,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形式,全方位公开党务,切实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畅通渠道。三是会议公开。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有关事项、党内常规性工作情况、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局性工作、干部任免等重要事项进行全面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五是文件公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下发文件、公示、公告、通报、编发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开,以此推动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六是报刊公开。要充分发挥报刊时效性强和内容广泛的特点,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注重党务公开制度的完善。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实用的制度做保证。要把党务公开与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馈、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意见建议处理回复等制度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以规范党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反馈意见落实及工作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具体制度,如各种评议制度、质询制度、听证制度、聘请监督员制度、预公开制度、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实行党务公开责任制度等等,使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形成做法和成效总结 第5篇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农村和谐

——余庆县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余庆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原则,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全力服务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3月1日,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司法部《司法行政交流》第16期上批示:“请认真总结、推广。”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批示:“余庆县在社会管理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把余庆综合整理出社会管理做得好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发挥优势,创新服务农村和谐稳定载体

(一)依托“三大阵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在各乡镇设立人民调解庭,在村(居、社区)设立村民说事室,在村民组设立村民说事点。群众有难事、烦事和矛盾纠纷,可以到说事室(点)“说事”,找人民调解员谈心。各乡镇依托人民调解庭、村民说事室、村民说事点“三大阵地”,整合镇乡司法、综治、派出所、法庭等四家人力资源,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调处为主到防范为主的转变,各类矛盾纠纷数量逐年大幅下降,民间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调处化解。两年来,全县基层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大小民间纠纷达1321件,调处成功1303件,成功率为。

(二)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

活动。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四在农家”新农村创建活动,在各创建点上制定依法治村目标规划,建立健全“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创建农民学法示范点,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和依法治村。目前,该县在802个“四在农家”示范点均设立了法律宣传栏,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开展“五心便民”活动,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该县开展以“热心接待、细心调查、耐心疏导、贴心服务、爱心帮扶”为内容的“五心便民”法律援助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向农户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开展“上家门法援”活动,积极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困难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07年至今,每年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2007年办理128件、2008年办理254件、2009年办理381件、2010年办理410件),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元以上,所办案件数和所挽回的经济损失是18年前的9倍以上。2008年该县法律援助工作获得了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全省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称号。

二、扩展领域,拓宽服务农村和谐稳定空间

(一)从上至下,从县局向基层延伸。以县司法局为中心,把便民服务网络向乡镇、村(居、社区)、村民组延伸。在乡镇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庭、综治工作中心、法制宣传站,在村(居、社区)设法律援助联络点、人民调解室、村民

说事室、法制宣传室、协办公证点,聘请便民联络员和信息员,形成了以县司法局为“根”,乡镇站(点)为“干”,村(居)联络员为“枝”村民组信息员为“叶”的法律服务网络。

(二)以点带面,从一向周边幅射。2008年5月,县司法局在构皮滩镇天生桥村率先创建“人民调解示范村”取得良好效果,后逐步在全县推广。目前,全县已有61个村居开展创建“人民调解示范村”,创建面达。如,余庆县勇顺汽车公司于2007年9月被司法厅授牌为全省第一家安置帮教基地,该基地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近200名,至今无人再违法犯罪,通过在全县推广,带动了4家企业成为安置帮教基地。

(三)以内带外,从县内向外域扩展。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做好本县法律援助工作同时,积极主动与邻县司法部门联系,开通“农民工异地维权”绿色通道,推动了与相邻县法律援助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使农民工维权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初以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外地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款331万元,为在外农民工争取工伤赔偿款212万元。

三、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确定目标,推进工作跨越发展。该县司法行政工作确定了四个年度工作总目标和每个年度分项目标,逐年把工作向纵深推进。县法律援助中心被遵义市司法局授予三等功,小腮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

调解委员会”。2010年在遵义市司法局对所属14个县级司法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余庆县司法局从2006年排名第七位跃居第一位。

(二)统筹规划,形成工作联动格局。该县司法行政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将法制宣传与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科学整合、同步推进,在开展法制宣传的同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极大地提高了民间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衔接配合,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模式,如,县司法局与县法院、县公安局联合出台工作意见,在县人民法院(法庭)、公安局(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明确各自任务,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

(三)更新理念,实现工作不断创新。该县创新司法行政工作理念,形成“三化”工作模式。一是工作形式多样化,采用播放法制专题片、组织文艺队表演法制节目等多种方式送法下乡,进行普法宣传;二是工作举措人性化,建立纠纷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等制度,实现“阳光调解”;三是工作运行程式化,制定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流程图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运行,采取“以奖代补”新举措,建立人民调解质量等级评定奖励制度,将人民调解的质量等级与补贴挂钩,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发展。(余庆县委办)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