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朋友圈有个段子,叫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说的是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前后的状态。

最近又有两篇文章朋友圈刷爆了:

“有房送车配嫁妆,能不能现在就接走!”

一封给未来亲家的信。。。

「正能量」你还在为孩子的学习苦恼吗?这个必须看

“亲爱的未来亲家,我女儿有房有车有嫁妆,

只求你现在接走辅导作业!”

竟然有人接招了。。。

「正能量」你还在为孩子的学习苦恼吗?这个必须看

不久前,现代快报报道有位年轻妈妈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孩子太磨叽,一动怒,导致血管堵塞中风了。

这不是段子,这是真事儿。

「正能量」你还在为孩子的学习苦恼吗?这个必须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作为一个立志于中小学教育、传播正能量的公号,我们应该少吐槽,多从正面看待这个问题,然后一点一滴加以改进,最后表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不管是对自己家人、身边的朋友还是陌生人),不断地释放正能量,达到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素质的最终效果。

也有人嘲笑剑客,说书呆子气太浓,迂腐。

但剑客不为所动。

有些事情大家平时都习以为常,总是一哂而过,但关键时刻往往会产生十分言重的后果。上个月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中,就是因为有些人习惯于当看客,有些人幸灾乐祸,甚至不排除还有一些吃馒头想蘸人血的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可以说,假如当时剑客在车上,一定不会让事情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多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都阻止了)。

以下是我关于孩子教育的一些个人观点,请方家批评指正。

首先,第一条,尊重理解,爱心第一。

对孩子的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心的教育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是不可能达到教育、教化的目的的。

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有的家长身上存在着一种“伪爱心”,其特征是:以爱孩子、为了孩子好为名义,一切从自己出发,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接受能力,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在害孩子。这样子的例子很多,暂不赘述,希望以后有机会专门开篇详论。

提示一点:对孩子的爱要建立在尊重、理解、关怀、体谅、互动……这些基础上,失去了这些基础,肯定会出现偏差,最终表现出各种各样让父母头疼不已的病症,再治理起来就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第二,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我们先要对孩子的性格,特长,爱好……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然后扬长避短,对症下药,把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很好,说的是:有的孩子是苹果,有的孩子是香蕉。我们不能把香蕉变成苹果,也不能把苹果变成香蕉,让苹果长成苹果,让香蕉长成香蕉,就够了。

有的孩子擅长抽象思维,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语言,有的孩子擅长音律,有的孩子擅长体育,有的孩子擅长绘画。。。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是这样子的: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喜欢叽叽喳喳,她(他)就希望孩子安安静静,然后让孩子去学那些需要安静的课程;

如果孩子喜欢蹦蹦跳跳,她(他)就希望孩子去学画画、学钢琴,恨不得孩子一天就变成乖乖兔;

如果孩子喜欢乱写乱画,她(他)就希望孩子去学音乐、学舞蹈。。。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这里不是说这种想法完全不对,孩子的性格、爱好也确实需要磨练和修正。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办法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些特长呢?满足孩子的天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孩子学起来也轻松,成就感也容易激发出来,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增加获得感,难道不是更好吗?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情,让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父母也可以轻轻松松的享受最大的资源开发成果,根本不存在为孩子的学习苦恼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尤其是当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人进步的速度,超过我们学习的速度,甚至超过我们能够理解的速度,而孩子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适应能力都要远远超过我们,我们为什么还不舍得对孩子放手呢?

第三,抓大放小,以道御术。

我想问各位妈妈们几个问题:

孩子的一道或者几道题目不会做,真的那么重要吗?

孩子的一两次考试没有考好,真的就不可救药了吗?

为什么吐槽的都是妈妈居多,而爸爸比较少?

我觉得,对于孩子教育,孩子的性格培养、人格塑造、社交能力等等,远远比会做题目更重要,而且更迫切,因为窗口期很短,而且不可逆转。试问那些辅导孩子上瘾的家长,你自己上学的时候都是老师讲一遍就搞懂了吗?

所以对于孩子的不上心学习,我们不应该过分的看重。稍微缓一缓,改变一下方法,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说不定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里我想隆重推荐我父亲经常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很喜欢吃肉丸子,可是又很烫。大家一起吃饭,也不能一下夹太多,又不能等到别人都吃完了再吃,因为人多肉少,等到别人吃完,就没有他的了。

于是这个人在别人夹第一个的时候,他也夹一个,然后放在旁边,先吃别的菜。等到别人夹第二个的时候,他又夹一个,又放在旁边,先吃别的菜。等到别人吃第三个的时候,他再夹一个,然后放在旁边,开始吃第一个。别人每夹一个他也跟着夹一个,然后吃前面已经放凉好了的。。。

这样子,别人吃了几个,他也吃了几个,但是别人吃的都是很烫的,他吃的都是已经凉好了,不烫不凉的。。。

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子。当我们刚刚学完,一下子没有搞懂,没关系,先放在旁边晾一晾,看看别的书、做做别的作业、打打球、跑跑步、看看小说……说不定过几天,等后面的知识串起来以后,前面没有搞懂的问题也很快就搞懂了。

所以有个教育专家提出一个理论:小学90分万岁,初中80分万岁,高中70分万岁,大学60分万岁。。。

清华北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企望,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按平均70分计算,750分的总分考500多分,也许只能上一个很普通的学校,但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尤其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身体搞好了、情商提高了……远远比那些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或者那些因为家长拔苗助长而产生的厌学症、恐学症,效果好得多。马爸爸不是因为学习成绩特别好而成为首富的。

拿我自己教育孩子的亲身体验来说,从我小孩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给她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业余时间,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不参加所有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标的课外培训,而且每个周末最少要安排半天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尽情的玩(高中以后这一条形同虚设,你懂的)。如果晚上超过时间没有做完作业(小学九点、初中十点),不用做了,家长直接签字通过。

(这一点我曾经作为“经验”多次在家长会上分享过,但是许多老师不感冒,家长也不敢用,而我一直坚持下来了,最终受益良多。另外还有一个更重磅、可以让孩子学习、考试更轻松的“宝贵经验”暂不透露,仅与有缘人交流分享。关注我,关注“黄金定位格”,成为有缘人@_@)

所以我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了音乐、舞蹈、跆拳道……而且还看了海量的动漫,她的英语口语和日语口语都可以达到母语水平,就是通过看动漫学习的(她的日语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都是看动漫学习来的,去日本旅游无任何交流障碍,而且对日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可以娓娓道来)。

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会安排她去外地旅游1到2次(我们只是省下了让孩子参加培训班的钱让她出去旅游,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她自己跟团或者跟同学一起去,不需要父母陪伴)。

2010年那年她还不到12岁,一个人坐火车去上海看世博会(住在亲戚家,但是亲戚也很忙,没有时间陪她去玩,反而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小弟弟要她照顾),令知情者惊叹不已。

到初二的时候,她萌发了从看漫画到画漫画的念头,于是就自己在网上找老师学习,从线上到线下,最终走上了艺术道路,考上了一个比较好的美术学院。

我之所以要这样做,目的有两个:

一,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把业余时间都拿来磨洋工。这一招不但让她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解决了令很多家长头痛不已的拖延症问题(希望以后有机会聊聊怎么治疗孩子的拖延症)。

二,就是我刚才故事里讲到的,当肉丸子太烫的时候,我们就先凉一凉,吃吃别的菜。其实学习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有时候一味的朝前走,钻牛角尖,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不如腾出时间学习一些其他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可能就一通百通了。

第四,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相长。

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在学校,除了老师,还有他的同班同学。因为同学之间的课程都一样、学习进度都一样、理解能力也差不多,所以对问题的理解都相差不大,沟通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在互相沟通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又都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总是会鼓励我们组成一些学习小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现在这么好的传统快要失传了,我们有义务帮助、鼓励孩子找回来。

所以当我女儿有不懂的地方问我的时候,我总是跟她说,第一,明天你去学校问你的同学;第二,如果你同学也搞不懂,那就问老师。

其实很多问题就在她晚上睡一觉以后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这样经过自己思考学到的东西,根深蒂固,不容易忘记。

我女儿高二那年去参加美术集训,七个多月时间没有上课学习。校考回来第二天参加三模考试,成绩不降反升,令任课老师和同学惊讶不已。

我想,这只是因为她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的东西比较扎实牢固而已。真正学到脑子里面的东西是很难忘掉的。

我计划把我的这些心得写一篇《央美女儿养成记》,欢迎关注指导。

第五,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以外,我觉得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学到的东西更重要。因为不懂的东西还可以再学,学到的知识也可能会忘记,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而且一旦养成就会终生受益。

在此,我要重点感谢一位好老师——陈春燕老师。

陈春燕老师是我女儿的小学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是就近上学,没有费尽心思去择校。学校是一个矿子弟学校刚刚转过来的,起点比较低,但是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陈老师就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数学日记。刚上学的孩子不会写字,就口述,父母签字。再大一点了就画图、写数字,最后慢慢的学会用文字表达。

这个习惯,虽然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但是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写数学日记,不在于表达多精美、文采多飞扬,关键在于把所学的知识串联、消化、巩固,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孩子的这个习惯,我一直要求她坚持到初中毕业。现在看来真是受益匪浅。

说句实话,我是一个很懒的父亲,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我很少去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小学高年级时,老师要求在作业上签字,但因为我们两口子经常要出差,所以特别跟老师沟通,不需要家长签字)。我们夫妻俩出差时间最长的一次,孩子半个月一个人在家(有人帮做饭^_^),没有任何人监督,学习和生活完全靠自觉。高中时候也是一个人单独住在学校附近,放学时间的学习全靠自觉。但是我孩子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独立能力、社交能力上,都表现非常不错。作为父亲,我感到非常欣慰。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我的建议是,家长要学会放飞孩子,抓大放小,就像放风筝一样,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而不是牢牢抓在手里不撒手,最终变成一个平庸无用的人。

学习是潜移默化的事情。有句话说得好,一旦你认真,其实已经输了。

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起,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要求她做两件事情:

第一,每天的新闻联播必须看,不管当时正在做什么事情,都要放下,全家人围在一起看新闻。孩子看不看得懂不重要,让她养成一个好习惯、感受一下全家人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氛围、顺便了解一下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足以。

说句不顺耳的话,我们成年人又有几个敢说完全看得懂新闻联播的呢?了解就好。

第二,看完新闻联播以后,全家人出去散步(这个习惯我们已经坚持快三十年了)。

在散步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玩玩游戏,顺便了解一下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时候给孩子讲讲故事,讲讲新闻联播背后发生的事情;有时候玩成语接龙,背背儿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培养了亲情,增加了对父母的信任感、依赖感、自豪感。这样的亲子活动,只要有机会就尽量的多做,无论做多少都不过分。

但是,话说回来,有的家长确实比较忙,忙工作,忙生活,压力山大,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所以我推荐一款目前最火的儿童陪护、教育机器人——小智伴给大家(我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这么好的东东,我们只好给了买了一个录音机,最后被她用坏了)。这是一款适合3到12岁小朋友的教育机器人,陪护、教育、娱乐、互动,融于一体,可以代替父母做很多的事情,而且效率高、知识面宽、随时随地可陪伴。给个眼神,自己体会:)

「正能量」你还在为孩子的学习苦恼吗?这个必须看

第六,言出必行,以身作则。

这一点大家都懂的,不赘述。发一个小视频,自己体会。

视频加载中...

(本视频由柳州朝花夕秀模特影视艺术学校友情提供,致谢)

如果想看更舒服的排版和精美图片视频,请移步微信号“黄金定位格”。

——评论区福利——

对于孩子教育,您有什么好的方法,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将精选三条最精彩的评论置顶,有神秘礼物答谢哦!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