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合集9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1-17 10:28:2928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运动损伤;针灸治疗;康复方法

一、校园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1.腕关节扭伤

(1)腕关节扭伤的诊断

腕关节是由桡骨下端和关节盘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三骨联合组成关节头,是一椭圆关节,关节囊松弛,活动度大,摔倒时手腕背屈撑地,使关节间隙变小,对关节盘以及周围的韧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腕关节挫伤。腕部扭挫伤多因直接暴力的打击或者跌扑时桡腕关节处于背伸、尺侧偏斜位,从而使桡腕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引起相应的腕部韧带、筋膜等组织损伤。伤后腕关节疼痛、肿胀、皮下严重淤血,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明显受限,局部压痛明显。

(2)腕关节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损伤时采用加压包扎和冰敷,需24小时来减少局部肿胀,早期应减少患侧拇指活动。推拿疗法,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侧上肢阳溪、阳池、合谷、腕骨、养老穴,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针灸疗法,泻法,选取阿是穴、合谷、阳溪、手三里、列缺、太渊、内关、大陵等穴,电针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疗,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2.踝关节扭伤

(1)踝关节扭伤的诊断

踝关节是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的。踝关节周围包围着肌腱,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遮盖比较缺乏,保护薄弱。距腓前韧带是关节囊最容易损伤的部位,距骨上部关节前缘较后缘宽,活动范围大,距腓前韧带有时过度牵拉导致损伤,轻则拉松或部分撕裂,重则完全断裂,并有距小腿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踝的屈肌力比伸肌力大,内翻肌力大,加之外躁比内躁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强,因此,内翻比外翻活动度大。踝关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内外踝前下方均有压痛,活动功能受限,局部皮下淤血青紫,检查时,足内翻将加重疼痛,足外翻则无痛,部分撕裂时内翻角度不增加,但伴有剧痛。完全撕裂时,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在极度内翻位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在x线片上可见骨折。

(2)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损伤时加压包扎,局部冷敷:当足内、外翻损伤时,应让足向受伤相反的方向放松,使受伤的韧带松弛,将脱脂棉或绷带放在损伤处,绷带用力缠住,条件允许可在损伤处裹上冰块效果更好,这样可以减少血肿的形成。嘱患者24小时内不许打开绷带,睡觉时抬高患肢,使创伤部位的血管收缩,出血减少,肿胀可以减轻。24小时后打开包扎,再根据患部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以毫针刺局部取穴为主,取解溪、昆仑、绝骨、丘墟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可加针刺电麻仪,用疏密波,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推拿:用点按法选点风市、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墟、绝骨、解溪、太冲等穴,以通经络之气,再以揉、摩等手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周围施术,以活血祛淤。点刺放血疗法,在淤青出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消肿止痛。

3.急性腰扭伤

(1)急性腰扭伤的诊断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急性腰扭伤有关的两条韧带主要是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扭伤可累及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等,病情较复杂,急性期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转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多数人急性腰扭伤后向患侧屈曲状的强迫,腰部活动受限,尤其向健侧的侧弯、旋转及前屈为甚。

(2)腰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腰损伤时让患者躺在平地,平卧,少活动,减少局部水肿。早期应减少患侧腰部活动。推拿疗法:俯卧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针灸疗法,泻法:选取局部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肾俞、远部选取委中,绝骨等穴,电针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疗,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二、校园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

运动损伤发生后,除了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治疗外,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运动损伤康复的主要手段有: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矫形器的辅助训练等。

1.腕、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

(1)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踝、腕关节扭伤主要是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导致韧带的断裂,在急性损伤之后的处理后,会出现关节的僵硬,使关节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对关节的活动度的恢复极为重要,主要以字母训练为主且效果显著,具体方法:踝关节和足,腕关节和手描绘字母表a-z的训练。

(2)肌力的恢复训练

踝、腕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不可自行恢复,只能通过手术或周围肌力训练的代偿才能恢复,手术对伤员的创伤较大,通过肌力训练效果更佳。具体方法:足底肌群训练,脚底放置厚毛巾,用脚掌反复抓放毛巾练习;外踝力量训练,以右脚为例,右脚前脚掌缠绕橡皮带,左脚踩住另一端,两脚间距10厘米,右脚反复外展。

2.腰椎损伤的康复

(1)本体感觉训练

腰椎的损伤主要是由腰椎的力量不足或者不平衡导致,要在康复训练中加强肌肉力量以及其他功能的训练。具体方法:以右手为例,取跪撑位,右手支撑,左手前平举,左腿支撑,右腿后平举。

(2)腰背肌静力性训练

既要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又要使腰椎具有完成动作的能力,具体康复练习方法:以右脚为例,取仰卧姿势,双膝弯曲,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腰、臀部绷紧,悬空,右脚向前上方蹬伸,保持静止。

(3)抗阻力训练

在进行腰椎的康复训练时,可以采用一系列抗阻器材和设备如综合健身器械、哑铃、拉力带、杠铃等完成腰背肌和腹肌的训练,在进行以上康复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强度。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保护健康,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注意安全教育,在校园运动时不讲究运动卫生就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做准备活动,运动器材或场地存在缺陷,如场地不平、垫子过滑等。场地、器械不合格,思想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差、技动作不熟练,违反了自身的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运动疲劳、心理过于兴奋或紧张。运动损伤的预防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要经常检查场地及器械,练习方法要合理。校园损伤,事关重大,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2篇

每一项运动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任何运动都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舞蹈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损伤的出现直接影响训练的时程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在舞蹈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尊重科学训练是将舞蹈艺术与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着手对舞蹈科学训练的研究以及它在舞蹈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舞蹈运动人体科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加强舞蹈运动损伤及伤后其体能康复训练的研究对健全舞蹈训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训练中动作不同,学习时机不同,损伤产生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椎关节、腰骶关节、胯根、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而且损伤的类型包括: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组织损伤等等。产生原因:1.舞蹈训练准备活动练习缺乏针对性。2.缺少运动训练后的拉伸练习。3.肌肉、韧带的柔韧性不佳导致的运动损伤。4.动作技术错误。5.运动性疲劳所致。“蛮子”、“云里”是舞蹈专业学生必学的翻腾技术动作,学生在学习空翻技术动作时,由于维持膝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常会出现膝关节十字韧带拉伤和髌骨滑脱。其原因是稳固膝关节的肌肉、韧带的能力差,维持膝关节肌力平衡被破坏,导致膝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倒踢紫金冠”技术含有伸髋动作,伸髋幅度由于受髂股韧带的限制,只能达到32°—35°,为了增加伸髋的幅度,可以加强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髋肌力的训练;拉伸髂股韧带,增加柔韧性可以达到良好的动作效果,但是由于髋关节处的髂股韧带的柔韧性不够,以及髂腰肌、股四头肌的长度不够,在做“倒踢紫金冠”动作时,由于主动伸髋的幅度小于被动伸髋的幅度,突然用力时往往出现髂股韧带损伤,同时由于下肢后伸的幅度不够,常常是由骨盆的前倾代为补偿,此时不单纯是髋关节的活动,还有脊柱腰骶椎的椎骨参与运动,增加了腰椎以及腰骶关节的生理负荷,也会出现运动损伤。这两个案例说明关节稳定性差以及肌肉伸展性、韧带柔韧性差是导致损伤的原因,虽然这些运动损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如果建立一套安全的教学程序,可以给予我们一个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将会大大降低损伤的几率,这是我们从教人员应该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据笔者了解,学生出现损伤解决的常规办法是找医生去治疗、休息然后达到恢复。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达到了病理上的恢复,在恢复期间其运动能力也会同时下降,没有达到其功能性的康复,出现运动损伤只接受医生治疗仅仅解决了治病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实际的机能水平,更没有达到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效果。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和功能康复学的方法与手段,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通过评估技能技术和体能水平,寻找舞蹈运动损伤的机制、规律。采用个性化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结合技能监控的手段,预防已损伤部位不在复发,恢复舞者的机体功能和体能水平,达到整体系统化的恢复和提升专项运动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个舞者来说好的“运动体能”和“伤后的康复治疗”,是延长其舞蹈寿命的基础环节,所以说良好的体能基础是提高舞者运动水平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可靠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体能训练与预防损伤相结合。总结起来讲“康复治疗”有几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掌握舞者机体损伤的病理学变化;其二,通过物理疗法帮助改善局部状况,使受伤的部位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疼痛;其三,做好损伤部位的局部保护;其四,找出运动损伤的病因;最后,做好伤后的运动康复训练。在康复上大家有一个不太了解的地方,看起来康复是一个治疗工作,实际上在所有的康复工作里运动疗法占主导地位,即在运动创伤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肌肉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负荷训练、平衡训练、耐力训练和竞技能力恢复训练等,而且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动静结合”的训练思想,这也是治疗的核心问题,把运动康复训练上升到运动损伤后期的主导地位,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功能性恢复和健强,以提高整个机体的健康水平。

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时间上应该尽早进行,并且贯穿于运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舞蹈康复训练应该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而且康复训练应以健肢带动伤肢,动作要做到对称、平行、协调处理的练习方式。使舞蹈损伤的患者恢复到损伤前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状态,缩短康复期,是舞蹈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整体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恢复任务,应该设定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目标:首先,在损伤期间不要耽误舞者健康肢体的身体素质训练;其二,治疗并缓解舞者损伤部位及肢体的疼痛;其三,在损伤康复训练期间进行必要的机能练习以维持舞者原有机体的心肺功能水平;其四,关节部位出现损伤后,关节运动功能的下降可能与多种病理变化有关,韧带和关节囊结缔组织的萎缩,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的肌肉与腱单位对牵拉产生阻抗,所以要进行恢复关节运动幅度的锻炼;其五,采用等动练习和等长练习方式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及耐力的恢复,进而是损伤肢体的功能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3篇

9月21日下午,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9B会议厅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共有150余名内分泌界、营养学界、运动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刘境女士到会致辞,并对分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主持了会议。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糖尿病的医学营养和运动康复”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就糖尿病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的现状、模式、研究进展等方面充分交流,提出了有关糖尿病康复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其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常翠青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陈伟教授分别就《糖尿病患者运动安全评估》、《中国糖尿病患者运动习惯及其效应―全国多中心调查结果》、《糖尿病营养康复:新指南,新证据》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陈伟教授指出,“糖尿病的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这个主题非常贴合目前的糖尿病全程管理与综合管理理念,对于预防糖尿病易患人群患病,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会场学术气氛浓郁,精彩纷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共收录论文8篇。与会专家学者对于会议的组织筹办、主题内容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论坛主办单位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方面做的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之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

经过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并圆满结束。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4篇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5篇

鞍山师范学院从2014年9月开始招生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目前已招收3届学生。为培养运动康复应用型人才,运动康复专业教师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途径,为社会培养亟需的运动康复应用型人才。

一、“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途径

(一)聘请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我校讲学、做讲座、进行现场辅导和示范,让师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

(二)重视师资培训,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我院目前担任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是从医学专业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师转行过来的,他们的康复手法和康复治疗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学院多次选派运动康复系教师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培训学习,学习理论课程和实际操作课程,如常见运动性疾病诊断与预防、运动损伤的原理与预防、运?犹?扎实用技术(含实操内容)、运动损伤康复的原则与方案制定(含实操内容)、运动牵伸理论与实践(含实操内容)、运动现场凶险状况的判断与处置(含实操内容)、传统养生术等课程。通过培训学习,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康复的技能和手法以及康复治疗仪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校企联合途径

学生实习基地的选择很重要,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保障。由于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在大二就开始了。大二、大三开设的课程有必要及时去康复机构临床实践观摩和现场练习,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从大二开始,每学期预留时间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践基地观摩学习,把实践能力的训练与理论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鞍山,服务鞍山周边地区。目前与鞍山市汤岗子医院、鞍山市长大医院和鞍山市学生保健所3家机构签订协议,建立鞍山师范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

(一)鞍山市汤岗子医院是一所集康复、疗养、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治疗多种慢性病的专科医院,因其优质的温泉水和亚洲著名的天然热矿泥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而闻名遐迩。这个实践基地供医疗所用的各型物理治疗仪器和康复设备有千余台,康复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突出。我院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通过在该医院实习能够观摩学习水、泥、声、光、蜡、电、磁等100余种物理疗法和传统的按摩、针灸等中医疗法。

(二)鞍山市长大医院康复科拥有大型康复治疗设备20余台件,我院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在该医院实习能够学到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同时观摩学习传统中医康复技术。

(三)鞍山市学生保健所是为全市中小学生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工作包括调研、指导、监督中小学健康保健工作,开展学生卫生保健服务。我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到鞍山市学生保健所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健康服务工作,既是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延伸,又为学生拓宽了实践能力渠道。

三、重视课内实验教学,督促学生多练多操作

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传统康复技能和康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适合学生个体的操作思路。

四、课外运动康复技能培养途径

(一)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运动康复技能竞赛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了运动康复专业技能竞赛。学期初将康复技能竞赛情况告知学生,并把复习题发给学生。在学期中旬举办运动康复专业技能竞赛,参赛的学生主要是运动康复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由于刚入学,只列席不参赛。每次竞赛中学生都热情很高,积极参加,踊跃抢答,赛场气氛活跃,比赛结束,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给学生颁发学习用品和纪念品以资鼓励。

(二)课外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健康服务实践活动

每年9月下旬,受鞍山市学生保健所委托,带领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本年度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工作(鞍山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每5年进行1次,鞍山市体质调研1年1次,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学生体质情况的原始数据。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把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体质调研的实践中,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课余时间开放运动康复实验室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6篇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早期康复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以期防治并发症和合并症,促进神经再生,改善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方法:将3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患者根据情况(有些患者无康复治疗条件,如时间、经济等问题)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再加上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过术后随访1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优良率,对照组优良率(P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中药

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2月―2009年6月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包括显微修复术后的和未行手术治疗的)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与非康复组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情况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两组。康复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3-50岁,平均30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5例,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4例。非康复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2-52岁,平均31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6例,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4例。所有患者机器压伤15例,牵拉伤8例,切割撕裂伤7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伤后予以口服甲钴胺片1片(),每日3次,应用2个月,1个月后间隔2个星期继续服用。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加入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具体康复方法为:(1)物理疗法:包括温热疗法(红外线、蜡疗)及激光疗法:有一定消炎退肿、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蜡疗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软化硬块及疤痕。(2)失神经治疗仪治疗促进神经再生恢复。(3)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注意在神经损伤的急性期进行,动作要轻柔,运动量不能过大。保持功能位、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提倡主动运动。肌力训练方法:损伤3周后予以肌力训练,肌力在0-1级可进行被动运动及水中运动,1-2级可进行助力运动,2-3级进行助力运动及主动运动,3-4进行主动运动及轻度阻力运动,4-5级主要是以抗阻运动为主。(4)矫形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神经修复所需的时间很长,很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因此早期就应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康复期间,日间康复时取下矫形器,夜间睡觉时予以固定。(5)心理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一侧肢体丧失了大部分功能,患者不仅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也十分困难,加上恢复慢,病程长,普遍存在焦虑、恐慌、烦躁情绪,应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6)作业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这是不可缺少的康复治疗项目。(7)中药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地龙5g临症配伍加减治疗。同时可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平均时间(±)d。定期肌电图检测了解神经恢复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单根神经损伤疗效评定法[1]对患者进行评价,康复组:优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54-0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早期康复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以期防治并发症和合并症,促进神经再生,改善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方法:将3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患者根据情况(有些患者无康复治疗条件,如时间、经济等问题)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再加上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过术后随访1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优良率,对照组优良率(P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中药

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2月―2009年6月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包括显微修复术后的和未行手术治疗的)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与非康复组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情况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两组。康复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3-50岁,平均30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5例,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4例。非康复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2-52岁,平均31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6例,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4例。所有患者机器压伤15例,牵拉伤8例,切割撕裂伤7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伤后予以口服甲钴胺片1片(),每日3次,应用2个月,1个月后间隔2个星期继续服用。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加入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具体康复方法为:(1)物理疗法:包括温热疗法(红外线、蜡疗)及激光疗法:有一定消炎退肿、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蜡疗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软化硬块及疤痕。(2)失神经治疗仪治疗促进神经再生恢复。(3)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注意在神经损伤的急性期进行,动作要轻柔,运动量不能过大。保持功能位、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提倡主动运动。肌力训练方法:损伤3周后予以肌力训练,肌力在0-1级可进行被动运动及水中运动,1-2级可进行助力运动,2-3级进行助力运动及主动运动,3-4进行主动运动及轻度阻力运动,4-5级主要是以抗阻运动为主。(4)矫形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神经修复所需的时间很长,很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因此早期就应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康复期间,日间康复时取下矫形器,夜间睡觉时予以固定。(5)心理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一侧肢体丧失了大部分功能,患者不仅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也十分困难,加上恢复慢,病程长,普遍存在焦虑、恐慌、烦躁情绪,应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6)作业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这是不可缺少的康复治疗项目。(7)中药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地龙5g临症配伍加减治疗。同时可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平均时间(±)d。定期肌电图检测了解神经恢复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单根神经损伤疗效评定法[1]对患者进行评价,康复组:优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非康复组:优5例,良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两组优良率比较x2=,P<)。

两组患者肌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显示:治疗后,康复组基本功能分级、实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非康复组(P<),康复组的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非康复组,极大降低了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的程度,部分患者有基本完全正常的恢复,降低了畸形及残疾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说明早期康复可促进功能更好的恢复。

两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肌电图均得到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均优于非康复组,说明早期康复对神经损伤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3 讨论

随着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形态学修复深入到功能修复的新阶段,医学观念已由单纯依赖手术治疗向康复治疗、功能与职业训练方向转化。形态学修复只是手段,达到功能修复才是目的。功能康复对于肢体神经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由于神经生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靶器官,在此期间,效应器官组织萎缩、纤维化、关节僵直,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肢体费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积极的早期介入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减缓效应器官组织萎缩、纤维化、关节挛缩僵直的发生,促进神经再生,取得较好效果。

从随访结果可以看出,运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1年后的优良率要高于对照组(P<)。提示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在观察组早期综合康复程序的设计上,在伤后一周就采用红外线、激光、蜡疗、中药熏蒸等改善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局部组织代谢,达到消炎、消除水肿的目的[2]。向心性的按摩和小范围的被动运动也有消除水肿的功效。在伤后或术后3周后,我们运用了失神经治疗仪电刺激治疗及肌力训练、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治疗手段,恢复患肢正常的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同时循序渐进的运用被动-助动-主动的过程进行训练,逐渐增加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神经冲动的传导训练,使相应的运动皮质和脊髓前角细胞兴奋,发动冲动到轴索再生区,加速轴索再生[3]。在此基础上予以配合矫形器的使用,预防和减轻关节挛缩。此外,神经损伤的部位距离靶器官的远近及不同的神经也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中药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恢复有明显疗效,此处用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也有明显效果,它通过中药补气活血作用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功能恢复。

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康复计划的实施与患者对治疗的合作态度、对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都有重要的关系[4]。其中个别患者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系统康复训练,以致恢复效果不满意。患者在医院进行7-8周的康复治疗后就回到家中进行自我训练,以致每周乃致每月到康复科复诊1-2次。时间长了,部分人就放弃了。能坚持练下来的一般恢复都是比较理想的。此外,心理康复对患者的恢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心态乐观,积极自我训练,一般恢复良好。心态悲观,整天愁眉苦脸、伤心哭泣的人就觉得恢复的希望小,恢复效果就差,这一点在康复上表现的是相当明显的,所以医生要不断的鼓励病人,让他对恢复抱有信心和希望。

通过研究随访我们发现,早期康复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较长期坚持治疗,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积极早期的康复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能残疾及畸形率,提高远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9(3):133-134.

[2] 顾玉东.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1):1-5.

[3] 蒋斌,杨佩君.四肢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问题[J].现代康复,2000,4(12):1763-1764.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7篇

[关键词] 运动康复路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效果

Application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pathway on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ENG Mengying1 YANG Jianquan2

Department, Shaanxi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18, China; 2. Sports Department,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f rehabilitation pathway o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13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6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evaluated, including the patient's cardiac function index and the incidence of re hospitalization with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LVEDV and LVESV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LVEF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 6-minute ambulation distance of the exp?鄄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admiss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ath can improve the motivation and initiative of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 indexes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pathway; Chronic heart failure; Elderly patients; Clinical effect

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治疗多数为控制病因,改善和降低患者心脑血管存在的病变的风险,其次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并辅以药物治疗[1-2]。有报道称康复疗法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康复治疗时,受到年龄、疾病及生理功能等原因,使得护理效果较差[3-4]。运动康复路径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制订的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锻炼,调动和增强患者的积极性和对康复治疗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加速康复治疗的进程[5]。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康复路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为60~79岁,平均(±)岁;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订的心功能分级方案[6]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Ⅱ级32例,Ⅲ级63例,Ⅳ级35例;疾病类型包括:高血压心脏病39例,冠心病42例,扩展性心肌病3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具有可比性。表1。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手段,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保证尽量多的休息时间[7]。

实验组 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路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锻炼的指导,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8-9]。

轻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第1周指导患者进行平地步行训练,每次步行距离100~200 m,每天进行2次,早晚各1次,持续1周;第2周指导患者进行500 m左右的平地步行训练,每天进行2次,早晚各1次,持续1周。

中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医疗体操的相关运动锻炼,主要活动肩部、颈部和上肢。连续进行1周后视患者的恢复情况,若恢复良好可进行围床行走,3~4 d后可在病房内行走,然后进行更高强度的平地行走训练。

重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在绝对卧床休息的前体下,由护理人员和家属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锻炼,主要包括肢体及翻身运动。床上腿部关节运动,主要是脚踝关节、膝关节的被动运动,床上上身部位的运动包括上肢手臂、肩部、颈部等关节的活动,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约5~10 min,被动运动结束后由患者尝试主动进行关节运动。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慢性心衰症状消失,心功能分级为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受限制;显效:体力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心功能分级为Ⅱ级,休息时无慢性心衰症状,运动时即可出现;无效: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慢性心衰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迹象,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1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进行监测,包括LVEDV、LVESV、LVEF[11]。监测患者在平地上6 min行走的最远距离。统计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为慢性心衰的症状再次住院的发生率[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运动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见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再住院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

3 讨论

运动康复路径是指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治疗计划,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功能[13-14]。有研究表明,规范系统的运动康复路径可以增强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量,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能够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15-16]。有学者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运动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发现实施运动康复路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患者主动治疗的意识和提高了康复运动的治疗效果[17-18]。

Hollander等[19]对于运动康复路径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主要包括:①运动康复路径运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时,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安全,保证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不会出现跌倒、关节损伤、骨折等突况,因此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全程陪同。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告知运动康复路径对慢性心衰的治疗重要性,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③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患者康复锻炼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18]。

本研究中,比较了运动康复路径和常规临床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6 min步行距离以及再住院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采用运动康复路径的实验组患者在所有评价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是运动康复路径改善了患者的外周运动功能,增强了患者的运动耐受量,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增加骨骼肌的功能,达到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左心室功能的目的[20]。其原因可能是康复运动主要是改善了患者的外周功能,提高了患者骨骼肌的氧化代谢功能,改善骨骼肌组织学和生物学形状,提高骨骼肌的功能和耐受性,改善外周血液循环的内皮功能,减少外周阻力,增加骨骼肌血流,同时降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进而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综上所述,采用运动康复路径可以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老年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王昆,朱天刚,于超,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0):901-904.

[2] Sionis A,Sionis GA,Manito LN,et al. Comments on the 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Rev Esp Cardiol:Engl Ed,2016,69(12):1119-1125.

[3] 张成跃,李发冀.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0):80-81.

[4] 黄秀霞,黄镇奎,陈小微.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4):34-37.

[5] Comín-Colet J,Anguita M,Formiga F,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 in Spain:results of the VIDA-IC study [J]. Rev Esp Cardiol:Engl Ed,2016,69(3):256-271.

[6] 吴国顺.N末端B型钠尿肽原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相关性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250-251.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8] 饶高峰,付庆林,张文福,等.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5):13-16,20.

[9] 李雪玉,王建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57-1259.

[10] 刘琳,黄强民,刘庆广,等.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及其在运动康复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0):435-438.

[11] 刘淑芬,陈丽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90-94.

[12] Klinke ME,Hafsteinsdóttir TB,Hjaltason H,et al. Ward-based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hemispatial neglect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Int J Nurs Stud,2015,52(8):1375-1403.

[13] 隋朔,梁怨.稳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83-284.

[14] 张振英,孙兴国,席家宁,等.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7):2061-2067.

[15] Pradat-Deihl P,Joseph PA,Beuret-Blanquart F,et al.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PRM)care pathways:adul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Ann Phys Rehabil Med,2012,55(8):546-556.

[16] 高华,张振英,刘艳玲,等.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3):54-57.

[17] 金娟,韩宇博,邹国良,等.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37):11-12, 15.

[18] 杨春耕,徐光青,兰月,等. 5分钟坐立试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661-666.

[19] Hollander SA,Hollander AJ,Rizzuto S,et al.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program utilizing standardized care pathways after paracorporeal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placement in children [J]. J Heart Lung Transplant,2014, 33(6):587-592.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8篇

(四)骨关节系统

骨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的加压和牵伸,站立位的重力使骨受压,肌腱的作用在于牵伸,以上两力直接影响到骨的形态和密度。太空飞行相关的研究证明,沿长骨纵轴的压力减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长期制动,骨骼将发生一些变化:开始骨吸收加快,特别是骨小梁的吸收增加,骨皮质吸收也很显著;稍后则吸收减慢,但持续时间很长。常规X线摄片不能观察到早期的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40%时方有阳性发现。而骨扫描则较敏感,由于骺端的血流增加而使该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长期制动可产生严重的关节蜕变。关节周围韧带的刚度降低,强度下降,能量吸收减少,弹性模量下降,肌腱附着点处变得脆弱,韧带易于断裂。关节囊壁的血管、滑膜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和软骨面之间发生粘连,出现疼痛。继而关节囊收缩,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关节囊的缩短和关节制动于一定位置,使关节软骨接触处受压,关节软骨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减少。慢性关节挛缩时,关节囊内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重构,软骨变薄,血管增生,骨小梁吸收。

(五)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制动以后,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和痛阈下降。与社会隔离,感觉输入减少,加之原发疾病和外伤的痛苦,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和神经质,或出现感情淡漠、退缩、易怒、攻击行为,严重者有异样触觉、运动觉、幻视与幻听。认知能力下降,判断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协调力、精神运动能力、警觉性等均出现障碍。

(六)消化系统

长期卧床及病痛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可减少胃液的分泌,胃内食物排空的速率减慢,食欲下降,造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产生一定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胃肠蠕动减弱,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结,引起排便困难,造成便秘。

(七)泌尿系统

卧床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均增加。由于钙自骨组织中转移至血,产生高钙血症。

运动康复知情同意书范文 第9篇

关键词: 康复专业;体能康复训练;队医;体能康复训练师

中图分类号: G 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03-03文献标志码: A

1体能康复的概念

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有的人也称体能康复训练为康复性体能训练或康复体能训练。由于康复体能训练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训练的特殊形式,它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恢复性运动训练;所以体能康复训练亦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体运动机能的康复训练,有人亦称为功能性训练。但这些不同的叫法没有像体能康复训练的叫法更能突出体能训练和康复的理念的关系。体能康复训练是相对新的理念和方法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根据中国的举国体制下演变出来的一门综合学科。横观国际上的专业分类,与体能康复训练相关的专业有体能教练、运动防护师和运动康复师。

2体能康复专业与传统康复专业的关系

我国康复专业的设立最早开始于一些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系,有的也叫运动保健康复系,近几年在医学学校也开设了康复系。

从职业环境上来说,目前学习康复专业的较大一部分人员在各级医院的康复理疗科就职,所服务对象一般为神经内科病人(如脑瘫,偏瘫),脊神经损伤(如截瘫);骨科术后康复(如股骨头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医学科术后康复(如关节镜ACL重建术)的手术期康复;常见运动损伤、腰腿痛、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这部分人群的康复目标,绝大部分以恢复一般的日常基本生活机能为主,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

在各职业运动队和体育爱好者中有着另一个庞大的人群,这些人长期受到运动损伤的困扰。尤其是运动队中运动员因运动损伤而无法完成高强度训练与比赛是长期困扰运动队的一大问题。同时还有很多职业运动员由于术后康复不得当,安排不合理而无法继续其运动生涯。目前,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中,“训科医”是3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包括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而相对国外的运动队一般还有运动康复师、运动防护师和体能教练。这3种专业人才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运动康复师主要负责运动员伤后(手术后)的伤病恢复,康复的地点在医院或康复诊所。运动防护师主要是帮助从医院归队的运动员防止运动创伤,协助医生或康复师帮助归队训练的运动员恢复其基本运动功能;而体能教练则可以帮助有伤或无伤的运动员提高体能和运动素质水平,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从而增加了防伤的资本。然而,在国内不少运动队尚未能配备以上3种专业人才,这对于国内的运动队来说无疑给队医和教练员比国外同行提出更高的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例如,手术后的运动员归队后的康复过程往往由队医兼职做康复师和运动防护师,而教练员兼职做体能教练。虽然当中也不缺乏许多成功案例,然而亦有许多伤后和手术后的运动员因运动队里无法兼顾到,体能和康复工作不到位造成许多运动员无法及时恢复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有的甚至因为伤病不得不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体能康复训练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型人才。体能康复训练师要求具备扎实的运动训练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康复理念和方法,通过以体能训练的方法恢复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素质水平,以保证运动员能够正常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体能康复训练师的功能就像教练和医生之间的桥梁,协助教练、医生与科研人员去保障有伤病运动员的功能恢复并防止运动损伤。

3体能康复训练的工作范围

由于运动队的主旨是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这决定了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必须集中到运动训练中去,而体能和康复训练都需要时间,所以其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场地必须设法融入到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去。体能康复训练的切入点有以下5个方面。

准备活动

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是增加针对性的防伤练习内容的有效途径,而且适当增加准备活动的强度亦可以有效地激活有伤部位的肌肉群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并减轻训练时的功能障碍问题,一般情况下有伤病的运动员除了参加全队的集体准备活动外,应该最少有5~10 min个性化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达到全面热身的目的,同时应使受伤部位能正常参加训练,尽可能不加重已经有伤部位的疼痛程度。

专项训练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比团队的其他人员更了解运动员受伤部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每天的功能状态,并在专项训练的负荷量和技术完成的要求上,可以随时与教练和医生沟通,尽可能避免过早过多地去参加某一项运动训练内容而造成伤病的反复。体能康复训练师在运动场上参加运动训练的全过程,仔细观察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形态和技术变化,这要求训练师本人对该专项运动技术和训练方法有充分的了解,能有效地从运动训练的角度与专项教练沟通,共同为运动员作出最合理的安排。

体能康复训练课

不少运动队除专项训练外,根据不同的训练周期安排每周2~4次的体能康复训练课,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承担部分,甚至全部队员的体能或康复训练的内容。由于康复的主要恢复手段就是个性化的体能训练,体能康复训练师必须能根据医生的医学诊断结果和建议,再作一个全面的功能检查,找出并分析伤病的内外因,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作出相应的运动处方,并监控和执行计划。其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整理活动

专项或体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亦是体能康复训练师介入的一个好时机。运动员机体的疲劳和伤病位置的炎症控制最佳时机往往是在训练结束后,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及时指导运动员参与训练后的放松。例如,有氧慢跑、拉伸、冰敷、水疗与按摩等积极的放松恢复。不少运动队和运动员对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不够重视。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积极参与和帮助教练与医生负担起有伤病的运动员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人的整理活动。事实证明,注重整理活动的队和运动员往往大大减轻了训练后医生治疗的压力,并能有效地减少伤病的发生。

协助医生的治疗和防伤

由于体能康复训练师有一定的康复知识和动手能力,例如拉伸、按摩和运动疗法,在运动员休息治疗时可以协助医生的治疗和放松,在工作内容方面应遵照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不能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当运动员提出体能康复训练师工作范围外的要求时,应当及时按其要求转介给相关的专业人士去处理。

总而言之,体能康复训练师深入到运动队一线去与教练、运动员、医生和科研人员在一起为运动员服务,是新时期复合型保障团队的一名新成员。它是在教练和医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这种人才在国外通常由运动员出身的,同时具有物理治疗师(PT—physical therapist)和运动防护师(ATC-athletic trainer certified)执照的复合型人才充当,这种人通常考过或当过私人教练(PT—personal trainer)与体能教练(conditioning coach),并热爱在一线运动队里从事工作。由于运动队不可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的比赛和训练,这要求体能康复训练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去解决问题。

4体能康复训练师培养的现状

在中国目前的体育系统下,体能康复训练师尚没有正式的职业称号和岗位,在运动队中也没有正式编制,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通常只能往科研教练和队医上靠,而在高校教育上尚未有一个单独的专业来培养出这种复合型人才,即使目前在美国亦没有这种复合型专业。与其相关的专业有运动物理治疗专业、运动防护师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而学位教育本身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时数的限制,不一定能提供足够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熟练技能。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通常鼓励有工作经历和有运动员训练经历的人参加学习,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体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参加各种体能教练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并参与相关的校内外体能康复类的工作,以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由于高校中重理论教学而相对忽略了实践教学,往往不少技能性的专业,只能在其他职业培训中去补充,而高校一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及香港地区都常常碰到,所以,在美国这类人才往往是跨专业的复合人才,他们一般都具备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参加过相关职业培训的人员。

5体能康复训练师的培养途径

基于目前在中国的情况,为了解决短期内的体能康复人才短缺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和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开设了“黄埔一期”培训班,尝试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中选拔出有志向于体能康复训练的学生参加1年至1年半强化职业培训,通过以“传帮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以实例个案的解决办法来学习体能康复训练的体系、思路和实施方法灵活应用,并且以小班制教学(每班20人),以保证每个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互动和练习。师资上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培训班首先通过7个月的强化理论学习后就开始在一线运动队再进行长达1年的跟队实习,目标是培养出实干型、动手能力强的初级体能康复训练师。这一批人的教学模式和效果,要在通过实践的检验后才能最后评定其职业培养的方向是否正确,为将来的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培训班共设立了12个实习基地。2011年10月第1批体能康复训练师已经陆续进驻羽毛球、曲棍球、水球、游泳和蹦床等队。

综合实习阶段,学员们分成12组,深入不同的国家队及专业机构,利用所学的运动体能康复训练知识为国家队一线运动员提供运动体能康复服务。据统计,实习期间,20名学员共为343名国家队运动员提供过运动体能康复服务,有86人长期接受保障,其中不乏国家羽毛球队、蹦床队等金牌运动队及林丹、何雯娜、佟文等世界顶级运动员。培训班结业后,20名学员中将有18名继续留在实习所在国家队或回各省转训基地继续为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工作服务,为中国运动体能康复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6体能康复新专业的前景

虽然“黄埔一期”成功地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可以直接到一线工作的体能康复师,但对于弥补这个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够通过各大专院校平台,有更多的对体能康复事业有兴趣的人来系统地学习从事本专业,并能设立相应的职业称号、注册证书,使得体能康复训练这个专业能够发展下去,并帮助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