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生态园建设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以“行业作风优良,人民满意”为要求,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牵挂旅游单位内部管理全面实现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国际化,为提高园区旅游接待水平,为zz林生态园创建江苏省旅游行业文明单位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

旅游作为“窗口”行业,关系到城市形象。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以及行业规范服务达标的要求,具体目标是:规范服务,旅游景区(点)规范服务基本达标,力争创建行业文明单位。

三、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

(1)结合行风建设与“创优”党员大会,动员全系广大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投身创建活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2)通过报刊、电视台、电台,向全社会及全部门广泛选产创建活动的意义、标准、内容、步骤及工作重点。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5月1日——7月30日)

(1)部门对照要求进行实施。

(2)部门自查。各部门围绕创建目标和任务,找粗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分析原因,进行自纠。

(3)公司结合创建工作,组织全面督查。

(4)各部门对自查及公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8月1日——9月30日)

公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考核验收。考核验收方式:

(1)汇报创建实施和自查自纠情况,提供创建工作台账;

(2)通过有关做他会,发放民意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听取市民、游客以及员工的意见;

(3)现场考评。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2月)

总结全公司旅游系统创建行业文明单位的经验,表彰一批创建工作的先进个人和部门。

能源生态园建设工作计划 第2篇

有一位著名学者曾这样解释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它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这个城市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另一个是人文条件,‘宜居城市’应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让人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

一、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做过些一项调查,关于的宜居水平,九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发展得非常快,但交通、休闲娱乐设施、公用空地等方面,开放程度不够。说明市民对的宜居满意度不算很高。

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性行业水平低,服务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一城市的生活水平;道路建设跟不上,地处于西南山地,交通不便,要提高这一地区的宜居水平就要加强道路建设;公交设施投入不够,公共设施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群众文明程度不高,城市的文明是这个城市的软环境,群众的文明程度也是决定这个城市宜居程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建设宜居

1的环境优势

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是重庆市城乡统筹试范县,县城15万人,总人口93万,属于三峡生态经济区,近年来,县的城市布局有了很大的发展,远远超过周边城市的发展。一系列大型生态居民区配套设施的竣工完成,使县的都市化进程步伐稳健。

作为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尤其自己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处于长寿、万州、涪陵等大中城市的结合部,是重庆东部近郊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是三峡旅游陆路环线上的一个重要结点。以及交通线路的完善都将大大促进了未来的发展。县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称号,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同时在民间文化中也是铜管乐之乡,重庆书画之乡之称。这些对宜居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厚重地民俗文化基础,是建设宜居城市的软环境。县资源丰富,素有“巴国粮仓”、“牡丹故里”等美称。人民利用牡丹的文化底蕴,以花为媒,大打“三花牌”(牡丹花、油菜花、白柚花),极大地提升了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引进外资项目、引进资金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宜居建设争取到了不可或缺的资金和人才。

2的'城市定位

要发展宜居城市,要有一个设施、功能、结构基本齐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居住环境首先就是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对各类住房的需求。其次是供水、交通、通讯、生活、医疗、城市的建筑、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第三就是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如: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人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保障;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人们在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基层设施能否得到满足;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其他公共危机等方面是否有健全的应急机构,严谨的应急预案,科学的应急机制等。第四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文、文化、生态及发展环境。市民的民风、政府的作风、城市精神的提炼与认同,是人们对城市人文环境的主要需求;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是人们对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基础自然条件、环境治理能力、生态质量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是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行业、就业、创业条件能否提供出良好的机遇,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环境的主要需求。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从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看人民正不断提高着优质的生活品味。县人民日常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已坚定地预示着县的宜居城市发展事态良好、前景开阔。

从政府发面看在构建宜居城市的进程中,政府首先要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定位。根据重庆市提出的建设“绿色重庆,森林重庆”县政府已初步定义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为“重点发展工业,巩固原有的企业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培训机构,重点培训和提拔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这些方向的提出都对建设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要和谐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考虑城市建设任务时应确立一个“城市现代化、生态环保化”的目标定位。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定位。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无非也是三个方面:个体、群体、全社会。因此,在建设城市人文环境时要以“群众和谐,社会和谐”的目标定位。按照这个目标定位要求,1要以创建“平安”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公共应急体系、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建设。2要加快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不断健全县的社会保障体系。3协调现阶段社会存在突出矛盾。把公平,平等放到首要位置,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软环境平台。

三、加快构建宜居的步伐

1三个层面一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人的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宜居的最基本要求。二是软硬环境的建设。人们物质上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必然会上升至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各项公共服务措施是否完善,供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成为构建宜居的主要标志。三是和谐的宜居条件。当人们的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后,在建设生活环境方面就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就会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城市和宜居环境是这三个层面的结合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的重要方面。

2齐心协力同发展一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信心:二是构建宜居要与重庆的总体发展相适应;三是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目前的县情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四是创新发展思路,将城市发展导入宜居城市和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轨道中

3合理的城市管理。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建设中贯穿“宜居生态”。一是要在管理理念上,从破除“按部就班”到实现“改革创新”。让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规划贯穿于整体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并积极反馈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使公共产品的规划、建设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二是要在价值尺度上,从破除以“物”为重点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兼顾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给群众更高的生活品质。三是要在施政理念上,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毛病。四是要在服务方式上,破除“粗放”实现“精细”。五是要在民生和市容的关系上,从破除“只重市容”到同时“兼顾民生”的要求。

4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和谐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三是坚持挖掘自身特色的原则。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县自身的地域优势,根据的本土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土特产文化;根据千年古县的历史传承,大力开发丹乡文化、乡村文化;根据千年古县的民俗、民风,大力开发民乐文化、饮食文化等较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使县在建设宜居城市之路上更具吸引力和活力,成为重庆市建设宜居城市的鲜明旗帜。

5建立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一是县是山城,能过充分利用山水优势,构建丰富的城市绿化景观。能够利用山地特有的结构,种植不同的绿化植物,形成丰富的绿化带,发展立体绿化,构建生物的多样性。二要保护好空间形态,建设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城市。利用河流,山体,森林,城市建筑等,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布局结构,提高总体视觉质量。三山城上的建筑属于错落有致型,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条件发展城市夜景,城市夜景观是城市形象的有力补充。目前,夜景灯饰应以丰富和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美化夜景、丰富市民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为手段,通过实施夜景灯饰亮化建设和改造,把中心城区精心打造成“点、线、带、面”相结合,独具特色夜景灯饰景观系统。这就必须解决夜景灯饰规划层面的问题,通过对夜景灯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走出一条独辟蹊径造特色、依靠特色聚人气的夜景经济发展之路,从而快速实现城市空间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张。四有“牡丹故里”之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的“花海”景观。20xx年成功举办过第一届牡丹节,此后每年都会接待近25万游客,以牡丹为媒,搭配各种经济活动,促进全县的旅游,经贸,交通等的全面发展。从“牡丹节”去办至今为县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速度,都带来的难能可贵的机会。造“花海”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县的名誉度。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形象

一座宜居城市,最大的表现在于能够吸引住人。我们打造宜居,就要注重和谐,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要提高市民素质,发扬城市精神。诚实守信是第一步,看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市民的诚信度,诚信是一种品牌,一种形象,一种软环境。还要有良好的风尚,包括工作礼仪,社交礼仪,个人形象等方面,对市民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思,从源头上改掉市民的孽根性。可以开展一些评选活动,比如:优秀小区,优秀个人等。让市民参与其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性,让人带动人,通过网络媒体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多向群众开放体育馆,少年宫,图书馆,公园等有益于加强市民素质的公共场所,在市民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多进行文化交流,丰富市民的生活,共同建造和谐,文明,友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宜居城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今后的建设中要不断的提高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要使县的整体功能更加的合理化,把建设成为一座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宜居之城,休闲之城,魅力之城。

能源生态园建设工作计划 第3篇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进程,保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顺利实施,我局认真贯彻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整治方面的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按照《县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确定的目标,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制订了相关工作计划:

一、加强重视程度,落实专人负责。我局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根据《县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要求,局领导将开展三次以上专门研究,并确定由工矿安全科负责此项工作,联络员为郭特迪。

二、通过开展县“安全生产年”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促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我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严格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设计和竣工验收审查以及试生产(使用)备案等工作程序和要求,提高准入条件,规范审批程序。建立化工项目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跟踪机制,加强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跟踪督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四、进一步深化安全标准化活动,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安全标准化活动企业参与率,要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50%以上有仓储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

五、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条件,积极做好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准备。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过程中,严把换证条件,对安全管理“滑坡”、安全条件下降等不再具备应有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换证。积极开展使用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为实施危险化学品使用行政许可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大安全评价报告真实性和符合性的核查力度,督促评价机构依法承担相关安全技术及报告的把关工作。对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报告和评价机构,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并依法责令停业整改,直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能源生态园建设工作计划 第4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步行街;道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1. 规划设计特点:

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2. 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 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3. 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4. 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能源生态园建设工作计划 第5篇

根据《_XX市委印发的通知》(X发〔20XX〕X号)文件精神及XX市委编办有关规定,结合XX街道实际,现就我街道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XX市委及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街道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街道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权责关系,优化组织机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权责一致原则。从有利于加强基层_建设出发,明晰职责,完善功能,建立健全事权与机构、人员、财力相匹配的运行体制,落实街道在收益分配、资源使用、社会管理、干部考核使用等方面的权限,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公共环境。

2.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进一步转变街道职能,精简和完善机构设置,推进明责、赋权、增能、减负,推动街道聚焦主业主责,将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公共环境上来。

3.政事分开原则。合理界定街道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街道,把一些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等公益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承担,经营性职能按社会化运作。

4.平稳推进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确保干部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力度不减、平稳推进。

二、机构改革具体内容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要求,进一步精简完善街道机构设置。设“一办七部两中心”,“一办”即党政办公室;“七部”即党群工作部、城市管理部、社会事务部、社区_、平安_、经济发展部、生态环境部;“两中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

(一)内设机构。

为利于工作的开展,内设机构办公场所应相对集中设置。根据市委编办核定,“一办七部”行政编制20名,均为股级规格,中层正职领导职数8名。

1.党政办公室。主要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人大、政协等日常事务。负责街道联系和综合协调,文电、会务、档案、保密、调研、后勤服务保障、检查督查、效能、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管理等工作;负责街道无对应主体单位的其他工作。

2.党群工作部。主要承担组织室、宣传室、_室、关工委等职能。主要负责基层党的建设、宣传及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工作、群团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等职责。统筹街道各领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负责组织、机构编制、老干部、宣传、意识形态、_工作,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动和建设。

3.城市管理部。主要承担原大建办、环卫所、规划办、城管中队、物业办、三线三边办等职能。主要负责服务城市大建设、房屋征收、规划建设管理、物业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人防等综合管理类事务,协调配合或组织实施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涉及专业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事务等职责。

加挂综合执法中队牌子。

4.社会事务部。主要承担原卫计办、老龄委、扶贫工作站等职能。主要负责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廉租住房、卫生健康、就业创业、教育体育、双拥优抚、退役军人服务、数据资源、脱贫攻坚等政务服务,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等职责。

加挂卫生健康办公室、扶贫工作站牌子。

能源生态园建设工作计划 第6篇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我区生态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整体形象,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委扎扎实实开展了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打造一片生态示范林。按照“美丽xx·生态乡村”工作要求,大力开展青少年绿色环保行动,组织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生态示范林”创建活动,在蒙公乡岭庆村打造了一片生态示范林。

(二)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积极参与全区以“三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确保街道责任区、平田屯示范区的责任区和挂点村的环境整治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农村优美环境建设。组织和发动各级团组织、青年团员开展或参与到造林绿化工作中去。年内组织青年团员、志愿者300多人次参与造林绿化行动3次以上,植树5000多株,积极完成荷美庭院建设工作任务。

(三)扎实做好驻点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守纪律。我委派驻的工作队员能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严守工作纪律,严把工作标准,不向基层提不合理要求,不加重群众负担和基层债务。在基层工作期间,能做到集中精力指导推动工作开展,无“两无、三不、四先”现象。二是强责任。驻村工作队员在贮村期间,能够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切实提高执行力。在驻xx镇龙凤村和山北乡保和村期间,能与村干、群众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员、经费不足,想开展更多活动有局限性。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环境整治行动,确保责任区的清洁。

2、继续做好驻村各项工作。

3、发动青年,带头抓好生态乡村各项工作。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