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通用7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5-13 15:44:43239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1篇

摘要:水稻的生产及收获对于我国粮食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生产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则是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及收获的一个重要举措。本研究对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虫害以及如何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生长;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病害以及虫害的侵袭,并且因为病虫害的侵袭给水稻生长及收获所带来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因此,要想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及收获就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2篇

水稻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水稻为四川南充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单产高的特性,在满足居民饮食需求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水稻栽培还存在机械化水平低、肥水利用效率低、防虫害能力弱的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提高当地水稻产量。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合理化建议

1南充水稻栽培现状分析

从栽培品种角度看,过去南充区域种植的是高秆常规稻,现在种植的是矮秆杂交稻,栽培品种的变化致使本区域水稻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育秧技术角度看,南充区域水稻经历了水育、湿润育、旱育、塑料软盘育的发展历程,水稻秧苗素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施肥技术看,经历了有机肥单用、化肥有机肥联用、化肥单用的发展历程;从肥料种类的应用情况看,存在少施钾肥、多施氮肥磷肥,少施穗粒肥、多施分蘖肥的状况;从水稻机械技术应用角度看,部分地区真正实现了机械耕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稻农劳动压力。

2南充区域水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南充区域水稻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机械耕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但从整体上看,水稻机械化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即便是应用机械种植水稻的地区,机械化的水平也较低。

水稻肥料利用率低下

对农业而言,化肥的应用是一场历史性变革,对水稻而言,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过量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水稻生产成本,此外,肥料的过度应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研究指出,从氮肥的购买情况来看,中国氮肥购买量占全世界氮肥购买总量的30%。国内应用的肥料多为速效肥,是本区域水稻肥料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均匀,南方水资源多,北方水资源少(占全国的)。虽然南充区域位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但南充区域的种植面积有限,难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的形式收获更多产量的水稻,此外,南充区域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水稻的防病虫害能力相对较低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严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屡见不鲜(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低温、高温、干旱、洪涝),对我国水稻的健康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南充区域处于四川省东北部,水稻常受稻瘟病的影响,有数据显示,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在6100~6980hm2之间,自然损失率起伏不定,一般在之间。同时南充区域缺乏针对水稻灾害的预警措施,南充区域水稻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病虫灾害发生风险[1]。

3提高南充区域水稻栽培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着重进行水稻栽培的生理研究

近年来,南充区域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难以通过增加种植面积的'方式增加水稻产量。要提高水稻产量,需加强对水稻根系生理、营养生理、结实生理、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国水稻的发展均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育种技术的进步能增加水稻品种类型,不同品种类型的水稻具有不同的生育特性。中国稻作技术和生存方式的转型离不开良种良法的配套。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

转变不良施肥方式和施肥习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插秧5~6d后,开始施用分蘖肥,混合撒施225kg/hm2碳铵+180kg/hm2氯化钾;插秧35~45d左右,施用穗肥,混合撒施75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钾;孕穗期施用粒肥,撒施150kg/hm2三元复合肥;破口期及齐穗期进行根外追肥,撒施磷酸二氢钾。

实现水稻水资源高效管理

水稻是需水量较多的粮食作物,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加强对水稻保水剂的研究,并努力培育出抗旱性强的优质水稻。对于盐碱地、重金属地区的水稻生产,可应用指标化、定量化的水分管理模式[2]。

建立健全水稻灾害防控体系,提高机械化水平

针对温度、干旱、洪涝、虫病对水稻品种耐性进行评估,探讨减灾、抗灾的预警体系及虫害防控体系。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侧重进行水稻育插秧模式、机械化施肥施药技术。重点进行精量播种创新,并不断探索机插集中育供殃技术、地区机械直播技术,尽最大努力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3篇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 文化 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3月1日《_农业法》公布施行,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并不断出台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临夏农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将单一的中专 教育 转变为农业中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将《农村政策与法规》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员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来说,《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的学历教育,或者说在大学没有进行该专业的深造研修,而是从农业专业教师或政治专业教师中派生出的,对农业和政策的掌握与理解难免偏颇。而农村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颁布、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要上好该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潜心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农村政策与法规不仅涉及到农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涉及到我国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及其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新的 政策法规 又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相关知识及 其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必须掌握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最新动态,给学员讲授最新政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农村政策有关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业、农民、农村中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农村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的有效 措施

采用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笔者在对村干部学员讲授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章节时,根据村干部生产 经验 丰富,整体素质高的特点,本人大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先让学员分组讨论当地农村土地的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纷纷发言。比如: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土地条块分割很细,农业机械很难使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同时也有农民无地可种;城郊农村土地被强行开发修建商品房而补偿很低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我提出了有一项政策能较好的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给学员讲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流转方式,以及安徽省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的典型案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应用换位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换位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讲课,老师坐在学生座位听课,学生讲完后,由讲课学生先做 自我评价 ,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总结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村干部大专班的教学中,本人选取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主题,采用了师生换位法教学,将七县一市的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员代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主讲、大家评定、老师总结四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本人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急切心理有更多的理解,使我对服务三农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个别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员全方位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展示了学员才能,加强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学员的带头创新意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在讲授现代农业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员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片展示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类型,使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作为村干部,不但要承担起农村政策的执行落实,也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更要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本人介绍了近年来_中央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员了解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系统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在干部进修班和大专班都布置了作业――根据当地实际,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两周的深入调查,村干部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而对 调研 报告 的撰写很吃力,进修班学员倒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容大多都比较空洞,甚至只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对此状况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在村干部大专班讲授了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并让各县乡的进修干部与该乡村的村干部组合结对,使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县乡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了一篇篇有骨有肉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沟通,使学员发挥了专长,弥补了不足,使两个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和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要立足当地实际,更要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产业,本人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就邀请省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和类型,同时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不但让学员清楚了怎样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摘 要:本文解析了韩国、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政策;国外;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城镇化应该着眼以下3个问题,即发展重点为中小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等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视为主体;解决就业、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农民工的主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损害农业这一国民根基为前提,而应该以发展好农业为前提。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上应该重点考虑到城镇化与农业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如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问题等等。国家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着眼,应该将重点放在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和金融 保险 政策上。如果从改革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即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新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解决农业从业者日趋减少的问题。在欧美和韩国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政策法规或许对我国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述。

1 韩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不但依靠工业的腾飞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早在1950年,韩国就开始制定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加快了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韩国农业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可以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

韩国国土面积小,且农业人口大规模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韩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主要是5方面的合力造成的,即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新村运动、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耕地分散带来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联合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了法律来保护农地的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韩国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本国农业,从环境政策、价格政策和生产政策入手,综合运用补贴等手段,确立了稻米作为生产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其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在农业科技方面,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属于国家政府人员,从而保证了科技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将销售同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保证了生产和流通效率。

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经济的活力;确保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推动力。

2 美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是紧跟市场的。农场主会根据相应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指导原则,这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美国政府会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出台相应政策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政策调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调控从原先的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基于美国农业巨大的生产力导致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产品生产缩减政策。随后开始了缩减生产金融政策,进而设立了土地银行,为休耕土地提供补助金。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过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从现在的效果来看,达成了宏观调控的目的。

从1985年~1995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农业政策开始调整向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因为欧洲农业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动,而且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其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状况。随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其预算支出,降低受补贴面积,让农场主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状况自主调整 种植 面积与种植品种,从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不但如此,美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关税与贸易谈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后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更是继续放松对生产的管控,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从1996年以后,政府干预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始重视农场安全,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与农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等,并为农业灾害提供救援等等,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农场安全网络。

对于农业支持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集中财力重点补助粮食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应该网络化和体系化,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对于农业的支持不应该只停留在行政层次,更应该法律化,进而实现项目化。

3 欧盟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农业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欧盟农业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奶制品、禽肉和糖的出口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摆脱了主要农产品处于净进口的不利状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正在转化重点方向,走农业与农村并重的道路,将关注焦点投向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着眼于提升农业效率并达成农业市场稳定的目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变动中,开始强调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走向2020共同农业政策―应对未来粮食、自然资源和区域挑战》中,提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进而维持农村发展的平衡。欧盟开始利用多种措施对农业支持,如价格支持、农业发展支持以及收入补贴等,并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放弃了原来的封闭状态,进入到开放状态。

必须以粮食自给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立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基于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大对国内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适当放弃一些低效且处于垄断状态的农业生产领域,来获得农业谈判的主动权;学习欧盟的双边合作策略。

4 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应借鉴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汲取精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最合理的农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白文周,吴义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52-55.

[2] 蔡海龙.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变化特点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

25(5): 1124-1129.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2.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3.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4. 农业法律论文

5. 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4篇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水稻一直是我国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种植面积较广,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水稻种植方面的研究表明,我国水稻在种植技术、种植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简要分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为水稻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旨在更好地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稻;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水稻种植中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深入探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对于水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的社会实践表明,掌握科学、合理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但可以很好地保持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品种品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是水稻种植业发展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 水稻品种选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水稻种植能否实现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水稻品种的选择,应根据水稻种植区域的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特点,尽量选择适应区域环境的、具有抗病虫性的、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以确保达到水稻增产的发展目的。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水稻品种,是促进水稻优质高产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之一。

2 稻田基地选择

在水稻稻田基地选择方面,为了确保优质高产的稻米目标,首先应根据水稻的品种,选择无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灌溉水源充足且清洁的土壤;其次,还应考虑土壤的昼夜温差是否在10~15 ℃,以确保土壤的温度能够符合水稻生长时期的特殊要求。此外,在考虑土壤温差方面,还应注意在避免高温的基础上,防止持续低温的状况发生。

3 水稻播种前的准备

水稻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水稻发芽试验、晒种、浸种以及催芽4个阶段。为确保水稻种植的各个时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必须重视水稻发芽试验、晒种、浸种及催芽4个阶段的工作步骤,避免水稻种植前期工作对水稻的整个生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水稻发芽试验 水稻发芽试验,主要是采用选择一定数量的水稻种子,在30 ℃的水中浸泡3~4 h,用纱布包好,放置在玻璃瓶中,放置2~3 d,观察水稻种子的发芽情况,计算发芽率是否能够达到80%左右。

晒种 在晒种时,要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晒种的时间维持在3 h左右,并定时进行反动,确保种子的厚度、接受的'温度能够保持均匀。

浸种 在进行水稻种子浸种时,要重点考虑浸种的温度与时间。浸种标准要达到水稻的种子达到半透明状态,水稻外壳应呈现出较深的颜色以及折断米粒不会有声响。

催芽 在水稻种子的催芽阶段,应遵循“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晒芽”的原则,在30~32 ℃的高温下,进行1~2 h的破胸露白,然后将温度降至26 ℃左右。待到种芽薄薄摊开的时候,等种芽温度与自然温度达到一致的状态时,即可播种。

4 加强秧苗的水肥管理

在完成水稻播种工作后,在进行灌溉时,应遵循浅、均匀以及不伤及秧苗的潜水插秧的方式,确保水稻秧苗能够顺利生存下去。在水稻插秧后,就应考虑如何进行灌水,以维持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其次,由于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水稻灌溉以及施肥管理的过程中,都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有效调节和控制水稻的生长发育。在进行水稻灌溉的过程中,还必须明确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期,白天应利用浅水灌溉以增加稻田的需水量,在晚上采用深水灌溉的方式,有利于夜晚稻田的保温,增强秧苗的根系活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做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分析水稻种植各个时期的栽培技术特点,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使农民掌握正确的栽培技术,从而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断促使水稻产业实现增产增收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5篇

由于水稻的生长周期不同,所以对水分的供给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水稻种植的初期,由于植株较少,这个时候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少,既怕涝也怕旱,应该减少灌溉的频率.在水蘖期过后,水稻的生长就逐渐变得旺盛,对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应该及时的进行灌溉.在水稻的抽穗期到来之后,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该做好定期灌溉的工作,以防止干旱对水稻的产量造成的影响.在水稻抽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个时期应该切实做好灌溉工作,一旦出现干旱情况就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个时期应该重点做好田间灌溉工作.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6篇

进行水稻播种的前期是进行种子育苗工作,因此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种子的前期处理.首先在育苗前,应该做好种子的选取工作,应该把存在瘪粒和病虫害的种子筛选出来,以保证种子的育苗质量和良好的出苗率.其次,在育苗的同时,为了保证种子的出苗率,在对种子筛选后,应该对种子进行分类,把大小差不多的放在同一区域进行种植,确保在种植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种植.再次,应该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将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工作,这样有利于接下来的种子处理工作.最后是对种子进行拌种工作,应该把种子和适宜农药放在一起搅拌,确保办好的种子本身具有防病虫害的效果.因为种子本身就存在病虫害的困扰,所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必要的工作.对种子进行拌种和包衣可以起到消灭种子上以及土壤中的病虫的效果,进而能够减少水稻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因为水稻的减产减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虫害的困扰,因此在一开始就进行病虫害的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学水稻本科论文范文 第7篇

摘 要:水稻对田地的要求较高,限制水稻的生产范围及生产量。因此,研究水稻无土育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无土育苗的特点,论述水稻无土育苗的技术要点,包括前期品种选择、制作苗床,到中期管理苗床,再到后期的病害防治,这些是进行水稻无土育苗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水稻; 无土育苗; 技术

作为双阳区的主要种植作物,水稻的生产技术一直受到众多种植户的高度关注。为更好地处理水稻育苗的相关问题,对水稻无土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水稻无土育苗的特点

水稻无土育苗不仅可以解决苗床易发病问题,还解决了取土难的问题。无土基质具有透水性强、透气性强的优点,可以避免病菌在土壤中传播;无土育苗根系非常发达,其根须数量比土壤育苗多一倍以上,且根系粗壮,比普通土育苗根长6 cm左右;降低育苗成本,是土壤育秧所需成本的1/3;成活率高,返青速度快;适用于各种机械方式及手工插秧,在插秧过程中还可以依据机械宽窄幅度来对秧苗进行适当的调节;无土育苗的苗床不需要使用除草剂,不需进行调酸处理,也不会受到盐碱地的影响;进行无土育苗时,操作省时省力,简单易学。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