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热门11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3-04-20 17:51:46128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1篇

“春天终于来了!”我望着窗外略带鹅黄的嫩绿柳条,脑海里不由浮现另一番景象。

那是让人难受的日子,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云。我信步走到小河边,昔日清亮的河水弯得****,提岸上到处都是垃圾,路边有几朵野花没精打采地低头不语,娇嫩的花瓣上落满了灰尘。我默默地看着它们,心里有些发冷。我似乎听到它们低低**和隐隐哭泣:“求求你,好心人,带我们到另一个干净的地方去吧。”

可是我又能去哪里寻找一方清静明亮的天空呢?

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马路越修越宽,楼房越建越高,工厂越办越多,人车越来越密。虽然市*已开始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整土地逐渐改善,今天的我还能坐在环境幽静、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还能找到一两条波光粼粼的小溪。但是,当我徘徊在桃红柳绿之中,倾听着莺歌之时,我总忘不了曾经见过的那几朵可怜的小花。我常常担心“春风杨柳万千条”说不定就会离我们悄然而去,成为诗中的黑点。

但愿我不是杞人忧天。

肆意破坏环境的人那,你可知道路边有朵哭泣的花吗?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2篇

这个周五老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保护鸡蛋。

我给我的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小美。它的重量是10克。我要用最柔软的餐巾保护它。于是,我翻遍了家里所有最柔软的餐巾纸,做了一张像皇宫里的大床一样的“床”。好像感觉很舒服!特别享受,连我都羡慕!

当我安顿好这个小家伙后,我一直盯着他,怕他摔倒摔坏。为了这个蛋,我要承担做母鸡妈**责任。即使吃饭睡觉也离不开它。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做妈妈是多么的累和辛苦。父母养我也是一样的辛苦和累。

星期天,我还是喜欢以前的日子。我去哪里都带鸡蛋。我看了一会儿,好像少了点什么。我在想,我爸让我在我房间给他带烟。我拿的时候也把鸡蛋拿过来放在床头柜上。然而我妈又叫我吃。我匆匆忙忙去吃饭,却忘了鸡蛋。鸡蛋从床头柜上滚了下来。唉!我就差一步,还是没打中蛋,蛋碎了。这时,我突然觉得很难过。感觉这个蛋是自己生的。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哭了。我像对待人类一样对待它。我擦干眼泪,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在盒子里放了蛋黄和蛋清。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后,我跑下楼,去了泥坑,挖了一个坑,把盒子放进了坑里,“埋了”,就又回家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必须认真做事。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3篇

花,依旧开得荼靡风火。人都说开花结果,花和果像是两个永不能分开的个体,像是一条河里,缓缓地流着清泉。

没有人说,娇艳的花结出的果必定是清新甘甜;没有人说,难看的花结出的果必定是酸涩丑陋,但毋庸置疑,果因花而灿烂,而绽放。

盛唐的花,开出了李白

当每个人在回顾*悠悠长远的史诗,第一个让人心醉神往的朝代,叫大唐;当每一个人在追忆古诗缓缓流淌的宏章,第一个让人欢爱敬佩的诗人,叫李白。

一切的微云与河汉将见证那场完美恢宏的风华,盛唐,一个多么响亮而幸福的名词,遥远,却仿佛近在眼前,因为有一个人,站在黄河之畔,吟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有一个人,立于高山之巅,唱一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因为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人,出了大唐的宫殿,仰天长笑,他知道,没有仕途,等待他的将是整片蔚蓝的天,将是整个盛唐的灿烂。

他挥着长笔,把无懈可击的文才泼上白宣纸,他豪放地笑,游走在盛唐的每一个角落,记下了这个朝代风华广阔的山水,这个朝代温婉轻清的人情,他欲乘风,翔于盛唐,傲于盛唐。

盛唐的花,开得那么娇艳。

有了盛唐,才有那样一个绝代风华的人——李白。

有了李白,盛唐的一切才近乎完美。

南唐的花,开出了李煜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秦王站在历史的前面,曾说过一句仿若谶语一样的话:“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再鲜艳的花,也终究抵不过花自飘零的命运。

盛唐过了,终于,到了为这段醉人的时代划上句号的时候。只是这只画句号的手,成了南唐最最绚烂的风景。

他可能在想吧,为何是我?为何我亡了唐?为何我是李煜?

世界上的得失,算得这样精准。他是万人之上的王,却不能做一个感叹人间的诗人;他是成了流转千年的诗人;却断送了南唐,南唐。

**之痛,让他挥笔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名篇,他没想到吧,这样撕心裂肺的.痛,成就了他在诗词领域的完美,李煜,这样一个传唱了千百年的名字,在他沦为的前一分钟,他是否会想,如果再让他选择,他要**之辱,还是文学之泉?

没有人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遥望着星空,想寻找夜的边陲,破晓的影子,只是夜,才刚到。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看啊,南唐的花开得那么,凄美。

有了南唐,才有那样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李煜。

有了李煜,南唐的落幕才那样的风流。

花和果,果和花。

花,是果的幕启,果是花的幕落,花果的完美,在于一切的存在。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4篇

与往年暑假一样,因为参加“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的需要,爸爸带我进城来到瑞昌新华书店,在“假期读一本好书”专柜前,《闪小说·不肯下跪的羔羊》一书像一颗耀眼的星星在我的眼前闪亮,立刻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于是,我满心欢喜地将她捧回了家。

《闪小说·不肯下跪的羔羊》一书都是从《微型小说选刊》杂志上精选的文章,其中《不肯下跪的羔羊》是我的最爱。这篇闪小说讲的是羊羔小布丁虽然非常感激从小对他百般呵护的羊妈妈,可他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爱。妈妈爱他,他只是感恩在心,却不善言表。因为在小布丁看来;不见行动的漂亮话都是虚伪的。妈妈爱他是百般呵护,妈妈救他是奋不顾身。而当他想救受伤的羊妈妈时却犹豫不决,直到最后羊妈妈突然离世,也未能为妈妈尽孝,结果留下了终生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小布丁这样的事情的确存在,而且还不少。例如大人们常常要求我们好好读书,并说等我们考上大学他们就觉得满足,幸福了。可真要等到我们考**大学圆了大学梦想时,他们很可能又会说,等我们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他们就省心幸福了,可一旦到时我们真的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时,他们又很可能会说等我们成家立业时他们就享福了-------人生路上总是有充满了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的等待和梦想。

人生苦短,许多事情不可能让你一直毫无尽头地等待下去,有些事情确实需要时间等待才行。而有些事情却不应该等待,特别是在尽孝感恩方面,不一定非要等到长大之后来感恩。所以我们*时就应该学会把对亲人的爱,用言语或用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尽可能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感恩深埋心底,无动于衷,莫无表情。不肯下跪的羔羊小布丁最后悔恨下跪痛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5篇

我家有一条小金鱼,它的名字叫果果。

果果的眼睛非常大,圆溜溜的,可爱极了!它全身上下都是鲜***,只有肚子是白色的`。

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叫它果果了吗?它的尾巴非常纤细,看起来软极了!果果的胆子非常小,每次我在鱼缸外盯着它,它总是被我吓的慌慌张张的,有趣吧!果果的早餐、中餐、晚餐都是没有煮过的大米或小米。

真不知道这些没有煮过的大米和小米到底有什么滋味?反正,对这些鱼来说,这些应该算是美味佳肴了!果果吃饭时可逗了,它先把食物吃进去,再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这样“吞吞吐吐”了好几遍,它才把一粒米吞下去。

有一次,我在果果的家里建立了一座小假山,于是它就和我玩起了捉迷藏。我看看这边,它就跑到那边,我看看那边,它又跑到另一边去了。

我气得火冒三丈,真想叫妈妈把它红烧或是清蒸了。果果可爱吧!你们喜欢它吗?你们若是喜欢它,就来和它交个朋友吧!

对了,你们可别瞧不起它哦,它的本领可多了!要是被它听见,你可就惨了!

**的花,行动的果作文5篇(扩展2)

——网络****有度作文5篇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6篇

近晶,拜读了文学大师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一口气阅尽,感触颇深,余味无穷,遂有感而发。

小说主要以明子家的“山羊”为主要线索,贯穿一气。叙述了在贫穷荒瘠小豆村,可怜的村民们一直忍受着饥饿与落后,整日忧心忡忡,落寞叹气。渐渐地,或许正是抑在内心的怨气与不服,强大的自尊心迫使着村民们挣脱贫困的枷锁,挣扎着改变不安的现状。他们纷纷从外面的世界寻求致富发家之路,“压抑愈久,渴望愈久,做起事来就愈有狠劲”“死气沉”的小豆村变得雄心勃勃,充满紧张。相反地,明子一家仍毫无生气,羞愧感与自尊心激励着一家人盘算养羊的计划。父亲东拼西凑借来买羊钱后,一百只与普通的不同种的山羊为明子一家带来了生气。品种优良的山羊淘气倔强,明子一家内心早已蓄满了骄傲与欣喜,正如文中所描绘的“明子一家人意气风发,一脸好神采”“羊群温顺却又傲慢,安静却活泼,让人怜爱,明子对羊群的情感充满了诗意。”好景不长,村里有六户人家也相继养山羊,本就贫瘠的小豆村里的草已不及养活愈来愈多的山羊。饥饿迫使山羊发疯抓狂地随意啃食庄稼,羊群乱食也导致了小豆村内一系列庄稼地主人与羊主人争吵斗殴事件,小豆村变得不再安宁。为了拯救羊群,明子与父亲驾船载着羊群奔赴村庄四十里水路外的人迹罕至的草滩上,草滩上只生长得有鲜美罕见的“天堂草”和几株苔梀树。疑惑的是山羊们执拗倔强,宁肯**也不吃救命的天堂草,最终在一次暴风雨的**后,所有的一百只山羊均**了。

曹文轩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作家,所写的作品也都散发着乡情水土气息,此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色彩的渲染,感官是最能将情绪带进文字表现方式。马尔克斯就擅长在孤独书写中用尽气味,而曹文轩则善用描绘色彩来调动感官,灰乎乎的小豆村与白茫茫的羊群,突显村落的苍凉荒寂与羊群的雪白漂亮;苍黄的贫困与绿莹莹的希望,落寞与生气,忧郁与信息交织,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村民的喜怒哀乐,村落的循序发展进步的状态,色彩本是没有生命的,老带着思索的目光,文字便鲜活了起来,感觉到了人文情怀以及嗅觉了乡土气息。

文章布局工整有序,娓娓道来,意味深远。文字清新晓畅,仿佛是牛乳洗过一般圣洁灵性,不愧是水边生长的具有水土气息,乡情韵味。对景物的勾勒更是倾尽笔墨,展现他眼中的性灵山水与世俗情怀,更是他对记忆中家乡山水的唯美描摹。若不是对生活、对家乡、对山水、对自然、对人文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怎会写出浸透人心灵的纯美文学读书本呢?

此至,允许我用神圣的礼节,怀揣崇高的信仰向最美的文学艺术致敬。

以言与行为话题的优秀作文3篇(扩展6)

——以勤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3篇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7篇

蝴蝶的一颤一动,牵动着百花的心房;恋人的一颦一笑,拨动着对方的心弦;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总影响着关心我们的人。

母亲的一个眼神,第一次月考后,由于政治的惨败拉了我不少分,母亲也十分着急。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这时我的房门轻轻打开,母亲熟悉的脚步声响起。母亲细心地为我掖好被角,坐在床边。我虽未睁眼,却能够感受的母亲慈爱、温暖的眼神似冬日的一缕阳光射入心房。恍惚间我似乎听见了母亲的鼓励:一次失败没关系,总结好教训,未来是完美的,你要努力向前。母亲亲切的一个眼神虽看似微小,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朋友的一句话,我要转学了,一切来的是那样的突然,与朋友的分离是那样仓促,甚至都没有给对方一个分别的拥抱。这是第一个没有朋友陪伴的元旦这是第一个不太欢乐的元旦。几天后收到了朋友送来的明信片,她那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亲爱的”呵,还是熟悉的称呼。读着读着一种伤感夹杂着思念涌上心头,“没有你好像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不要忘了那个陪你一齐笑,一齐难过的我”一句句普通的话语,却被覆上了一层浓浓的友情。朋友真挚的一句话看似普通,却勾起了我无限完美的回忆。

夫妻的一杯水,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义侠巴郎——阿里木用自我双手支起了贫困学生的梦想。透过电视阿里木慈祥的笑着,所有的劳累都化作那迷人微笑,这时一向给他打下手的妻子为他递上一杯水,这是一杯普通、平淡的矿泉水,但阿里木喝下一口水后,长吁一口,满足地笑了。一杯水是如此的普通,却体现了妻子对丈夫无限地关心。夫妻间平淡的一杯水看似平凡,却令我们感到无限爱意。

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杯水普通得微不足道的东西,赋予不一样的情感总是影响着另一个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总关乎着对方的关心和温暖,这点点真情似轻风,抚过心湖,荡起层层涟漪……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8篇

一句亲切的问侯,抚慰了我们悲伤的心灵,一次摔倒后的搀扶,唤醒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一滴焦急的泪珠,荡起了我们心中的圈圈连漪……谁会这样?父母!这就是父母,他们照亮了我们的前程,给予了我们勇气,他们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曾记得,我的淘气让家里“成片”的瓷器“体无完肤”,而我的父亲却从未因此打骂过我。“咣当!”我举着扫帚愣在了那里。这个可是妈妈最爱的花瓶啊!可是,它现在就在我挥舞的扫帚下英勇“栖牲”了。我吓哭了,哭声引来了厨房里的爸爸,他快步走来,我闭上了眼睛,怕爸爸打我,可是,他并没有,而是关切地说了声:“有没有划破手啊?”那一刻我的泪又流了下来,这一次,是甜的,因为里面浸满了父亲的爱!

曾记得,我刚学会骑车时,那一次次摔跤,而妈妈会在我放弃时重新扶起车,扶起我的自信。那天,我推出自行车,妈妈因为不放心而跟着去了。我扶好车,瞪了几下,刚上车,车把就摇了起来,“啪!”我的车撞上了一个树桩,我也滚进了路边的小沟里,妈妈也因为想拉住我摔倒了,手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血流了出来。妈妈没有管伤口,赶紧抱起了我,安慰我。我擦干泪,再一次跨上了车,经过反复练习,终于骑了起来。我记得,妈妈那次的伤,因为处理不及时而发炎了…….那伤,是母亲的爱!

曾记得,我是那样喜欢雨,而每次和雨相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冒发烧。那天,放学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我沐浴在雨里,谁知,到了半路,雨竟然下大了,我这才狼狈地往家跑。回到家,我已成了落汤鸡,冻得瑟瑟发抖。我换上干衣,又用被子裹住自己,但直觉告诉我,我发烧了。爸妈回来了,看见睡在床上的我,摸了摸我滚烫的脸颊,立即抱着我去了医院,路上,我迷糊地睁开眼,一滴泪正从妈妈脸上滑落,而我,正躺在爸爸的怀抱里。那泪和怀抱,是父母的爱!

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他们的一言一行,总关着那爱我们的——情!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9篇

论文: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

一、“言语性”的提出

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在二十世纪初就有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作过专门论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曾经开展了一次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而言语概念运用于语文教学论领域,则是在八九十年代,由此,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在九十年代的语文课程性质大讨论中许多人将“言语”概念的引入作为武器,对“工具性”提出挑战,其中代表人物有王尚文、李海林等,只是王尚文得出的结论是“人文性”,李海林则只破不立,并未明确地界定语文的性质。不过,李海林提出语文教学论要由“以‘语言’为主体的本体论”变为“以‘言语’为主体的本体论”,①对“言语性”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式提出言语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的是福建师大的潘新和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第5期的一篇题为《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的文章,只是到目前响应者寥寥无几,而质疑者则指出“言语就是语文课学习的内容,说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言语性’似乎等于什么也没说。而且,显然外语课也具有言语性。”②由此,笔者深感“言语性”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还未获得应有的理解和重视,故撰此文,以期抛砖引玉并就正于方家。

二、“言语性”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1.区分语言和言语是语文课程“言语性”的立论依据

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两个概念,“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③“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两个方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交际的过程。”④区分言语和语言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搞清语文内涵的真相。

2.言语是“语文”的真正内涵

关于语文的含义,人们多是望文而生义:或曰“语言文学”,或曰“语言文字”,或曰“语言文化”,折中后便说“三位一体”。其实“语文”一词是1949年由叶圣陶主持编写语文课本时提出的(这以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叶圣陶是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的:“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⑤叶老这里使用的语言的概念应为现代语言学的“言语”。对此,李海林作过专门的论述:

口头语与书面语根本就不是语言的分类。所谓口头语就是口头使用的语言,也就是凭借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所谓书面语,就是书面使用的语言,也就是凭借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换一句话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根据使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进行的一种语言功能分类。口头语是口头的语言运用,书面语是书面的语言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属概念是“语言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是在这一属概念下根据“语言运用”的不同凭借方式区分开来的种概念。(《言语教学论》)

以上关于言语的解说表明,这种语用意义上的“语言”就是言语。也就是说叶老这里所讲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语言”都是言语。既然“语”是言语,“文”也是言语,语文的内涵便当然是言语。

3.提高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大纲上最具核心意义的一句话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这是我们探讨语文课程性质以及所有语文教学问题的最基本的前提。“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4.言语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高中语文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课文,前三项是言语行为,后一项是言语作品。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具体阐述有18条,其中只有4条不是直接指向言语和言语能力的。余应源先生认为:“在学校的各门课程当中,语文课是唯一(外语课除外)以言语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而其他课程都是以言语内容为教学目的。”⑥这是很有道理的。

5.言语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

其实言语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它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语文学习是以言语活动为主要方式去学习言语的内容和形式,其它课程(外语除外)是借助言语去学习言语的内容。此外,语文学习对言语活动的形式多样性以及质量要求也比其它课程要高。

我们主张语文课程的“言语性”,是因为言语是语文的基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言语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手段。“言语性”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并非像余彤辉先生所言的“言语”仅仅是“语文课学习的内容,说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言语性’似乎等于什么也没说”。

三、“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我们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指向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即体现语文内涵同时又使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语文所特有的属性。作为本质属性,它首先不能是两种甚至三四种性质的综合,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的本质属性只能是一个方面的,那种若干属性综合的说法是二元论和多元论的观点,必然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错位。我们在本文论及其它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观点时,是不涉及它们的。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但工具性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具论的基本论题是:语文是教语言的,语言是工具,所以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此论没有区分语言和言语,是大前提错误,自不必说。工具论的另一命题是:语文是人们从事社会生活的工具。那么,数学、物理、英语等哪一个又不是人们从事社会生活的工具?“工具性”不能揭示语文的基本内涵,也不是使语文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当然不必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负责,但“工具性”和“语言知识中心论”是血亲关系(因为“工具性”的立论基础是“语言是工具”,而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其知识结构表现为静态的、描述性的知识体系),应该对曾经盛行的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负责,这不算过分吧。

语文具有人文性,但人文性也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论者用马克思的话“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作为论据证明语言有人文性,进而推导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有人文性应当是不错的,但有人文性的并非语文一门课程,也难讲语文的人文性比历史、政治等人文课程更突出。说语文具有人文性是成立的;说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单纯地强调人文性,必将忽视语文基本能力的落实,并消损语文的个性。比如最新的语文实验课本(分别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将在推广使用)“在倾心于张扬‘人文性’的时候,对所谓‘工具性’关注得不够”,⑦“语文的基础训练及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有些削弱”⑧,便是这种认识的必然结果。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看,人文化的语文教学的确令人神往,但它又是那样难以把握,且不说抛开了“言语教学”的人文境界将以何为依托,单从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真正人文化的教学离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试问,道德文章俱佳的“风范足式”的语文教师有多少?让语文教师都成为人文素养高出其他学科教师一截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并且本身就是“非人文”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语文课程有人文性,但它必须按照语文的方式去体现,必须在反映语文教学特质的言语活动中实现;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这都不是得出语文课程“人文性”结论的充分条件。

语文具有知识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民族性,这些也都是对的,但这些都不是语文课程所独有的、体现课程的特质的语文的本质属性。

“言语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不仅因为言语是语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言语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主要方式,还因为“言语性”是使语文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也有人认为外语也具有言语性,并以此来否定语文课程的“言语性”,这是不对的。语文因言语的整体属性而区别于非语言课程的其他课程,语文因言语的内在个别属性(民族性)而区别于外语。语文和外语的共同性要大于语文和其他课程,语文和外语的性质当然有相似之处,否则倒不正常了;语文和外语的区别也只能靠“言语性”来体现,如果不这样,难道我们要用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来界定语文和外语的分野吗?

四、“言语性”对语文课程的.其他一般属性具有理论上的包容性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但工具性要依赖言语性来实现。工具不被运用,工具的价值为零;语言不被运用,语言的价值为零。不从言语的角度(语用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语文,语文教学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告别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旧模式。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但人文性要依赖言语性来实现。语言是一个语言学概念,它一经创造便具有了独立性,它可以脱离个体的人而存在;言语是一个心理语言学概念,它和言语的主体以及主体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等人的因素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是工具,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有人文性,但语言的人文性要小于言语的人文性,因为工具就是工具,载体就是载体,它的人文性要在工具和载体的运用中(即在言语中)实现。抛开了言语性,语文的人文性将大大削弱,离开了言语理解和言语运用,语文的人文性将淹没在工具和载体之中,淹没在符号的外在形式之中,难以浮出海面。

语文课程具有知识性,但语文课程的知识并不应该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由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的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而应是关于语言运用的实践知识,是一个由语言运用者、语言运用环境和语言运用作品构成的动态体系。语文课程的知识就总体上讲,要么应该是为言语服务的,要么本身就应该是言语知识。

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并不专指语言文字的基础性、语言文学的基础性、语言文化的基础性,它的核心是言语的基础性。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即大纲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提高文化品位等则是从属于这一根本目的的派生性目的。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言语的综合性,然后才是其他语文元素(如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知识、能力等)的综合性;其他语文元素的综合只是语文的表象,言语的综合才是语文的本质。

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语文实践的核心是言语实践,语文参与社会生活必须以言语实践作为基本方式,否则就不是语文的实践。

以上足以说明“言语性”具有强大的理论包容性,这是“言语性”丰富内涵的又一种表现。

五、提倡“言语性”的意义

“言语性”的内涵既丰富又明确单纯(其明确性表现为指向可见可感的“言语”,其单纯性表现为仅仅指向“言语性”而不是两种甚至三四种性质的综合),在它的指导下,既可以构建语文课程的宏观框架,又有利于语文教师贯彻实施。提倡“言语性”,对语文教学的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10篇

言与行在人的生活交往中必不可少,但是言与行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要求。对自己要“言必胜,行必果”;对他人要“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对社会则要做到承担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

从对个人自身的层面上看,“言”既给自己立目标,也给予行以方向。从小,长辈就常问小孩子“你长大后要做什么?”童言无忌,儿时的回答并不能充分体现个人理想。而在心智日趋成熟的年龄段,我们就该从小事谈起,结合实际,先有一个个的小目标,再立一个大目标。有了“言”才能付之以“行”。明确了目标后,就要大胆地行动,所谓“光说不练假把戏”。没有行动,那么“言”也只能是空谈。而通过行动实现“言”,人同时就得到了成长。

从与他人交往的层面上看,“言”是自己对他人说的话,也可能是对他人的承诺,行则是自己所“言”可信度的有力保证。首先,君子欲讷于言,对于说出口的话,都需要经过谨慎的思考。与他人交流时,应该注意言辞,“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过激的语言甚至会造成语言暴力。而对他人的承诺,也需慎重思考,承诺应该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且要符合道义,不能做有损他人、社会的事。善良友善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行动,也许是一句宽容的话,也可能将下一秒的冲突化解;“敏于行”则需要我们做事灵敏勤奋,以行动来兑现承诺,是诚信的标准。

从社会的层面上看,“言”与“行”同样重要,都应符合时代背景下的德与法,更应对自己的“言”与“行”承担责任。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逾越国家社会底线的言论是不可取的。

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言论问题也在暴露。两种情况最该引起重视,一是包含错误政治思想以及侵犯国家主权的言论;一是因大量过激言论和侮辱他人名誉造成的网络暴力。这两者对国家、社会都有负面影响。而对于这些“言”,首先我们要明辨是非,并且不随波逐流,然后,更要以此为鉴,做出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言”是“行”的标准,是“行”的前提,“行”是“言”的体现,是实现“行”的途径。二者无法分开,所以我们更需要努力把握好“言”与“行”。要做口的巨人,敢说,能说,会说;也要做行的高标,敢做,能做,会做。在各个层面上都做到言与行的要求,既是得到了自我的成长,也促进了与他人间的交流,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添了一份力。

关于言论与行为的作文 第11篇

自从爸爸给我买了电脑以后,我就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的大门。

以前我学习知识,只能从课本上或者老师课堂的讲授中获得,这种获取知识的渠道,很是单一。如果我没有看到那类书籍,或者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再或者老师讲的内容十分的局限,那么我所学到的知识,则是十分的有限。

但是自从有了电脑,这种情况就彻底得到了改善。我可以在电脑上学得更多的东西,如果我对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那么我可以在电脑上找名师的视频,再学一遍,这样就加深了我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我想了解一方面的知识,那么我就可以在电脑上搜索,找到很多相关的内容。

除此以外,我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娱乐,看电影玩游戏是我日常的消遣,有了网络的陪伴,我的课余生活更加的充实了但是我也知道玩久了会上瘾,所以我每次都**好娱乐的时间。

总而言之,网络真的是太方便了,它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