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一只鸡范文(热门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2-10 04:35:52321

江西中考一只鸡范文 第1篇

2021年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试题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围绕“一只鸡”热议不断。在语文课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较为自由活泼、新颖奇巧,颇能引发考生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社会。该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体现了“积极语用、表达本位”的价值导向,呈现了以下亮点。

(一)体现新理念、新课改的相关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将语文学习与质量考评等级挂钩,以立德树人为本,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该课标的出台标志着语文课改步入新时期。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衔接高中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改相关理念,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追求初中语文教学与中考综合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便一反十余年的命题态势,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加以考查(如表1)。这样设置并非随心所欲,实则暗含命题人的良苦用心。笔者不揣浅陋,猜测其中原委:一方面,在高中新课标、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测评正逐步接轨高中。其中,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颇有模仿2020年全国卷I作文试题的痕迹,不仅所选的作文材料都是文言改编后的内容,在题目要求语的设置上也是通过“人物角度”引导学生立意写作。从这方面来说,今年江西中考语文命题专家或许是为了让中考作文对接高考作文,“以考促学”,提醒广大师生留意教学衔接问题,从而实现初中到高中写作教学的良好过渡;另一方面,梳理江西近十年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近年来作文试题呈现较为同一,试题考查太过稳定,不免诱发套题现象。因此,为减少套题现象发生,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选择了一则改编材料,这避免了作文“被押题”。改编材料及设问颇有思考深度与广度,在语言表达中还能检测区分出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文能力,更好地选拔人才。

江西中考一只鸡范文 第2篇

(一)题目一写作立意

由于江西考试长期接受记叙文写作的训练,相对而言,题目一较题目二好写。倘若考生选择题目一进行作文,首先要抓取材料中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时间,运用细节描写,借助想象、联想、夸张等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记叙文。此外,考生还要妥善处理故事情节,明确主旨,详略得当。如考试可以抓住“买鸡人”这个主要人物,以“鸡”的命运为辅线,设置“闻鸡——厌鸡——买鸡——杀鸡——吃鸡”故事情节,着重凸显几个场景,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适时引入抒情议论性语句,点明主旨,使读起来颇具象征讽刺意味。

(二)题目二写作立意

倘若选择题目二,建议先锁定审题角度,条分缕析地阅读材料,理清材料陈述的现象,再通过正向追问和反向思考,或把握现象背后的道理,或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如表2。

江西中考一只鸡范文 第3篇

关于公鸡、买鸡人、散步人的故事

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题目为:

清晨,几个人在郊外散步,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鸡叫声,只见一个人抓着一只鸡走来。鸡尾羽略长,颇似野鸡。散步人问:“敢抓野鸡?”那人气愤地说:“邻居家的公鸡!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没睡,我一早就把它买来,马上就让它变成盘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语。

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从材料中公鸡、买鸡人、散步人等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的道理。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南昌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天行创世纪学校中学部校长唐镇南首选题目一来写作多运用想象和联想

南昌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天行创世纪学校中学部校长唐镇南受访时直言,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难度系数较大。考生首选题目一来进行写作,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平常考生要多练习写记叙文,想象和联想是优秀记叙文的法宝。

“可以着重凸显几个场景,比如买鸡人在半夜受扰的场景和心态,‘买鸡’这个决断是如何做出来的?清晨去买鸡途中的心理活动,买到鸡之后的‘大仇得报’,做成‘盘中鸡’的释然等等,让人读来充满讽刺意味,就是一篇上上之作。”唐镇南告诉记者。

江西中考一只鸡范文 第4篇

摘要:2021年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试题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围绕“一只鸡”热议不断。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体现新课改、新理念的相关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有益尝试。然而,白璧微瑕,该作文试题一改往年常态,在题目类型、材料内容、考查指向上作出了较大改变,难免存在能力层级定位不准、材料立意过于隐喻、教学评衔接不够等些许不足。引申触类,建议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树立“以考促学”的指导意识,加强审辩式思维的训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2021江西中考作文;试题评析;写作教学

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清晨,几个人在郊外散步,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鸡叫声,只见一个人抓着一只鸡走来。鸡尾羽略长,颇似野鸡。散步人问:“敢抓野鸡?”那人气愤地说:“邻居家的公鸡!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没睡,我一早就把它买来,马上就让它变成盘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语。

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从材料中公鸡、买鸡人、散步人等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的道理。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江西中考一只鸡范文 第5篇

(二)着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作文教学中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简短的半句话实则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层级界定:“感受、体验”更多指向感性思维,要求学生关注自我、自然、社会、人生,表达“我”与“自己、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思考”则更偏向理性思维,要求学生辩证看待人事万物,感悟人生哲理,是相对高阶的作文教学要求。梳理近十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可以看出以往江西中考作文命题考查偏向学生个人的感受与体会。

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发展,近年来语文学界推崇“审辩式思维”“深度学习”的呼声不断。随之,高考语文作文凸显思辨性,这也在各个高考试卷中彰显出来。学生纵深思维的发展成了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此同时,为衔接高中教学,初中写作教学或多或少也开始在“学生思维发展”上下功夫,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便是例子。根据表1,不难发现:第一,与以往不同,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呈现开放式命题,作文为材料分析类。所给材料本身就具有正反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没有明确的定论。第二,今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超越了以往命题上的传统抒情性的思维,作文主题由“我与”转向“我看”,更多地将其引申到“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处世哲学”上,要求学生从材料出发,由表及里,将所思所悟道理贯穿作文写作全过程,突出阅读与理性思维的导向,考查学生在“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结合上的不同层次。

(三)增强考生的自主选择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倡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2021年江西中考语文作文同样落实了课标要求,相隔6年后,再次以“二选一”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两个题目在写作文体上也有所侧重,题目一是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更适合通过想象、联想写成记叙文;题目二侧重考察考生从材料中悟出的道理,更适合写成议论文。这样命题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写作。

综上所述,今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顺应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一次尝试。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这样一种尝试,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上还存在些许瑕疵。

首先,从所供材料来看,材料之间逻辑性不够紧密。作文材料改编自文言文《言默戒》,改变后提供的背景材料有限,关键资料缺失导致立意受限。“散步人”“抓鸡人”“鸡”没有侧重指向,仅靠简陋的材料是难以理解“散步人”为什么“笑而不语”的。材料主旨表达不够集中,考生难以在短时间把握材料意思及背后意图。

其次,材料审题过于隐喻,与学生语文经验、生活经验存在差距。潘新和教授指出“作文命题首先追求的是适度的开放性,以求得最大的公平性”,要贴近考生心灵,易懂、好写。而今年江西中考所给素材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鸡打鸣、鸡被杀”象征了什么,“买鸡人的行为”传递了什么道理,“散步人”为何“笑而不语”?材料表达太过隐喻,转了好多个弯,与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语文生活经验存在差距。从初中生思维发展来看,由于缺乏平时此类思维能力训练,缺乏语文经验,加上学生社会经验有限,使得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材料现象提升到人生哲理、社会问题。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题目冗长费解,考生审题出错,往往会影响到实际言语能力的发挥。”

再次,题目难度系数过高。对比2021年全国卷乙,除了“要求不少于600字外”,其余方面堪比高考作文试题,这让不少教育人直呼“今年江西中考作文难过高考”。没有任何征兆,一改以往命题风格。学生缺少此类型写作的教学与训练,无形中增加了今年中考写作的难度。

最后,题目“要求”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写作文体的限定上。中国自古以来便是诗歌的国度,诗无达诂,诗以言志。诗歌成了历代文人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王栋生先生在《诗歌怎能除外》一文中强调诗歌写作的重要价值,表示“语文教师要尊重诗,尊重爱诗的少年,否则难逃猥琐”。长期以来,江西中考作文命题排斥“诗歌”,这是否会对学生言语个性、考试公平性造成影响呢?毕竟每个学生的言语才情、表达习惯、语文能力、阅读偏好是不同的。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