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杵磨针的范文精选8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10 15:47:33113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一篇

这天,李白没有像以往一样按时到学堂读书,他逃学了。

他蹦蹦跳跳地来到一条小溪边,忽然,一个老婆婆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一个老婆婆正用双手十分卖力地在石头上打磨着什么东西。

李白心中疑惑不解,心想:怎么会有一个老婆婆在打磨东西呢?于是李白就走上前去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我在磨铁棒呢,我要把它磨成又尖又细的针。”李白仔细打量婆婆手中的铁棒足足有一拳粗呢,李白说:“要磨成针这得多难啊!要磨到什么时候呢?”老婆婆说:“只要不放弃一直磨,一定可以成功。对了,小朋友你怎么在这里玩呀?你不是应该在山中的先生那里学习吗?”老太太回答道。李白不好意思地说:“读书太没意思了,我跑出来玩了!”

老太太打量了一下李白,语重心长地说道:“学习跟磨针一样,只有你坚持不懈地学,才会学有所成。要是你半途而废,就会一无所获。”

李白一听,若有所思,忽然间他明白了老婆婆的良苦用心。他对老婆婆说:“谢谢您。”

说完,他转身就向山中的学堂跑去……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二篇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是关于唐朝大诗人李太白的故事。那些故事有长有短,但最有名的就是“铁杵磨成针”这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故事了。

在唐朝,有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名叫李白。但他小时候可是一位专业的“捣蛋鬼”,天天去别人家偷苹果,未经大人准许下河捉鱼……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好不容易把他交给了学堂的先生,以为他会认真学习,但还没几天时间,他就觉得无聊,找了个理由逃了课。此后,上学逃课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他又逃学了,他跑到河边,想捉几条鱼玩玩。突然,他发现一位老婆婆正在小河边一块大石头上磨着一只铁杵。他十分好奇,便想问个究竟。他凑到老婆婆面前,小声地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呀?”连问了数声,老婆婆才回答他:“我在磨绣花针哩!”“这么粗的铁杵,怎么能磨成绣花针呢?”“我日日磨,天天磨,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总能磨成吧!”李白听了,终于开了窍,他跑回学堂,向老师认了错,从此认真学习,成了我们人人熟知不过的诗仙。

一句话,一个词,或者是一个字的魅力都是无穷的,它可以让一个人从卑下成为高尚,也可以让一个人从谷底爬上高峰。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三篇

金瑞丰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一位诗仙,叫李白。那我来讲一下故事新编吧。

从前,有一个叫李白的学生,他特别爱玩,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里,不论是打还是骂,他都改不掉贪玩的念头。

有一天,李白逃学,在山下闲逛起来,突然,他看见了一个老奶奶。手上还拿着什么东西走近一看,才发现她手上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也不知在干什么?于是李白跑了上去,李白问:“老婆婆,你拿着根铁杵在磨什么呀!”

老奶奶回答道:“我看你是个读书人啊,实话跟你说,我要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说:“你都这把年纪了,还想把铁杵磨成一根针,唉,你还是回家养老去吧!”

这句话让老奶奶火了,她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愚公也很老啊!但是他还是坚持要把大山给移走了,别瞧我这么老了,但是信心也很大呀!别瞧我力气不大,但总有一天会成功!”李白听了这句话,很是惭愧,觉得自己没有用功去学习,他对老奶奶说:“老婆婆,谢谢你!”然后头也没回地跑回山去读书,最终,成为了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才会成功。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四篇

从小起,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梦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了实现梦想的不易,甚至觉得梦想当真如梦一般,虚幻缥缈,有些不切实际。

有多少人因为实现梦想的道路过于艰难而放弃了梦想呢?我想一定非常多,因为他们没有坚持,有什么资格被贴上成功的标志呢?实现梦想的道路一定是长远的,曲折的,如果不坚持,又怎么可能走完全程?但如果你坚持不懈,不怕挫折,那么在你梦想成真之时,你会发现这其实并不困难。成功人士没有说成功是困难的,只有没成功的人才会说它是困难的。

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贪玩厌学,一日逃课去河边钓鱼,路上偶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手臂粗的铁棒,李白疑惑地问其原因,这位老妇人说:“我的女儿要用一根绣花针,我要为她磨一根。”李白感到震惊,老人又说:“我只要日日磨,铁杵磨成针并不困难。”后来李白因此受到启发,回到学堂,刻苦学习,终成一位伟大的诗人。由此可见坚持不懈对于成功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而且梦想的实现也并没有那么困难。

书法大师王羲之小时候,受到父亲严厉的教育,为了练好书法,他找来一块木板,每天在上面练字,终成名家。后来有人发现了他当时用过的那块木板,那墨汁竟深入木板近三分,此后入木三分的故事也广泛流传于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梦想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坚持是成功所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近几年因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开始为人们所知,当时她与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提取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她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反复钻研古代中医学的资料并最终发现提取青蒿素的关键问题所在,成功研究了有关药物,由此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没有坚持刻苦的精神支撑着她,她又怎么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外国科学家奥斯特,研究电与磁的关系近五年之久,他相信电流会产生磁场,但实验数次却并未成功,当他在科学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时,他不经意间发现当时他在会设计的实验有了不同的结果,由此他提出了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通过上面古今中外的例子,我们不得不想到发表的新年贺词:“天道酬勤”“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不也是如此吗?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你就会发现梦想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五篇

每个人一生中会做许许多多的事情,能坚持下去的是少之又少。每当这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鲁滨逊的事迹。他顽强的毅力,坚强不屈的品质是我学习的方向,我也梦想能成为他那样的“硬汉”。但长期处于家中至尊的地位,一直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妹妹的降临转移了全家人的视线。于是,我决定从煮汤圆开始我的“转变”之旅。

第一次煮汤圆。我往锅里倒了一些水之后,汤圆扔进去,开中火慢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原来煮汤圆也并不难嘛,心里想着:妈妈肯定会夸我能干,此时我还美滋滋地沉浸在我的幻想中。汤圆好了,我端到妈妈面前,“这碗里是什么东西?”妈妈瞪大眼睛惊奇的望着我,我却自豪而又理直气壮的说:“汤圆啊!”“这是汤圆?我看怎么是糊啊!你肯定没等水煮开就把汤圆放进去了吧!”我恍然大悟,心想妈妈真是料事如神啊,我只好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第二次煮汤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决定再试一回。耐心地等着水煮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热锅里的水像巨龙一样在锅里打滚,又像猛虎一样跳跃着,又像猎犬一样奔跑着。随后我将汤圆放入滚烫的热锅,他们就像训练有序的跳水运动员,一会儿来个180°旋转和一个后翻空,一会儿一个漂亮的飞跃……突然间我想:菜都要放盐和酱油,汤圆肯定也不例外的吧!对!就这样做。不一会儿我再把自认为完美的汤圆再次拿给妈妈看,妈妈问:“怎么黑的?”“大概是破了吧。”我不以为然。妈妈点了点头,吃了一口,又艰难的吞下去,“好咸,你怎么放盐和酱油?”妈妈的质问让我不知所措。第二次煮汤圆依然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煮汤圆,我想不能放弃,事不过三,这次我要请教妈妈,妈妈详细说了煮汤圆的过程,我便开始把水倒好,直到水沸腾才放入汤圆心里一直念叨着不能多此一举。最终妈妈终于竖起了大拇指,说这次的汤圆好吃极了。我一蹦三尺高:“汤圆终于煮成功了!”

真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啊!说明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毅力坚定一定会成功的!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六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对,就是诗仙李白,字太白,唐朝伟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写了很多很多的诗,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都会背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博学多才,充满智慧的大诗人,我也想像李白一样,写出美好的诗篇,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我听过李白的一个故事,“铁杵磨成针。”今天,我分享给大家。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总喜欢在外面玩。他父亲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偷偷地溜出去玩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好羡慕啊!

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chu),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骗人!”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磨,肯定会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每天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我们也要学习李白的那种精神,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李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诗,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引领我走进知识的海洋;他的诗,是一本山水画,带我游览名胜古迹;他的诗,是一本意味深长的书,教给我胸怀远大。

李白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写下最灿烂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瑰宝。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七篇

李白小时候虽然聪明,却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不是到街上去闲逛,就是去溪边看鸟飞鱼游。每次拿到书本,看到蚂蚁般的字就头痛,而一跑出去玩就活蹦乱跳得像只小猴子。他的父母劝了不知多少回,李白每次都是答应得好好的,说下次一定好好学习,可一转眼又跑出去玩了。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他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南走走,北望望,不知不觉又到了常去的城外小溪边。暖和的阳光、飘逸的白云、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待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呀?人不玩耍枉少年呀。

他走着走着,看到小溪边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起劲地磨一根像孙悟空金箍棒般粗细的铁杵(chǔ)。李白一看,大觉好奇,他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起劲地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挠挠头,又问,“是姑娘们坐在窗边绣花用的绣花针吗?”“没错,就是这样的针。”老婆婆用手比划着绣花的动作。

“天啊,这也太夸张了吧,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李白还是弄不明白,他觉得这个老婆婆脑子糊涂了。老婆婆用智慧的目光看着他,微微一笑:“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精卫可以填海,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的话让李白无法反驳,他想了想,又问:“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得磨到什么时候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工夫,细针出自粗。你怎么知道我在有生之年磨不好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白长叹一声,翻然醒悟,明白自己虚度了时光。他向老婆婆行了一礼后回到家中,从此再没有逃过学,四书五经、天下诗文倒背如流,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博闻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盖叫天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细心观察自然界物象的活动姿态,以丰富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他擅长武松戏,有“江南活武松”之称。

为了表现目光有神的武松,平时训练的时候,盖叫天用火柴棒把上下眼皮支起来。当他登台表演武松时,眼睛一瞪,炯炯有神,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同时,他又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他有许多表演,都是借鉴动物的特点变化而成的。

比如,在盖派名剧《恶虎村》中,盖叫天创造了一个非常优美的身段,名叫“鹰展翅”,这个身段就是盖叫天从苍鹰展翅的形态上演化出来的。

盖叫天中年时养过两只老鹰。当时他想编演《满清三百年》,准备在戏中演一位行刺摄政王多尔衮(ɡǔn)的民族志士,这位志士深夜潜入王府,遇到府中豢养的两只凶鹰,与鹰展开搏斗。这个大胆设想如能实现,一定会受到观众欢迎。可是不巧,盖叫天忽然生病了,一病数月,病中老鹰无人看管,栖息在屋梁上,鸟粪弄得满地都是,家人十分厌烦。等盖叫天病体稍愈,他起床到院中散步。老鹰见他来了,日久生疏,野性复发,突然从梁上直扑下来,冲向他面前像是要啄去他的眼睛。盖叫天连忙闪身避开,上挡下挡,总算把它们挡回去了。

经过这意外,他的家人认为这鹰不能再养了,就瞒着他,偷偷将老鹰带到山上放了。

盖叫天与老鹰搏斗的设计虽然没有实现,但他却从喂养过程中观察到老鹰的种种姿态。当鹰从天上盘旋降落在树枝上时,它的双翅展开,渐渐落下,同时不住地回首四顾,这一瞬间,就是盖叫天创造“鹰展翅”的源泉。

盖叫天到了中年,已经是名声大噪的演员,可是他练功却从无一日懈怠。在台上表演的时间也许只有短短的一分钟,而为了这一分钟的表演时间,却往往需要付出十年的艰辛努力。

(选自《中华学习故事》,中华书局2011年版)

提杵磨针的范文 第八篇

灯,代表是一种希望。灯,就像是骆驼在迷失的沙漠中,找到了水源;就像是乞丐突然找到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就像是船员在迷失的大海上发现了回家的一座灯塔。

五年级运动会的前两天,老师在课堂上说,这次的运动会上,我要参加女子400米长跑。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很绝望,也在抱怨老师,我又不会跑步,为什么要叫我?我不想被我们班的同学笑话,但是细想一下,老师应该知道我很少锻炼,难道趁这个机会让我锻炼?

训练时老师会在我旁边和我一起跑,应该是想让我不要有放弃的心态,但我不理解。刚开始跑用的时间太长,我觉得比赛的时候肯定会得最后一名,即使我拼尽全力,大汗淋漓,成绩也并不理想,心里想:我可能就是《龟兔赛跑》里的那只乌龟吧。旁边的大榕树好像在说:“看,那个人真是傻,有了腿跑的都那么慢。”太阳花咧开了嘴:“那双腿还不如给我呢。”从他们的话中,我听出了讥讽。但我突然想到老师刚在课堂上说的一句名言: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我无视了他们的讥讽。在后面的训练里,我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老师也在身旁不断给我鼓励。

女子400米长跑运动会开始了,我的心很紧张。只听“开始!”裁判一声令下,我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冲到了他们的最前面,在快到终点的时候,我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气喘吁吁,仿佛周围的吵闹声安静了,只听到我心脏跳动的声音“砰,砰!”,即使很累,但只剩下不到几米了,我一定要坚持,最终我拿到了第一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感谢老师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坚持的灯。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