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共6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01 09:18:40238

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 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个会议上能代表员工发言。

首先我想说说我对我们企业文化的一点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杠杆之一,也是优秀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动力源。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甚至是铸造企业灵魂的力量。对于员工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激励员工积极向上,而且可以激发出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作为一家烟草企业,我局一直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力求真正发挥出文化力量的软实力作用,使企业文化成为公司发展的“导航灯”。我觉得,我局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始终以“务实进取、携手共荣”的企业精神为重点,对战略层、策略层、执行层等不同层次员工的要求,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人才、执法、学习、沟通等诸方面的理念都作了清晰明确的概括。

我觉得,推行我们的企业文化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表面文章,它应当融入到我们企业员工的行为中,渗透于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它是全体员工无形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因此,我们应当将企业文化内化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共同推动我们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推动中,展现出起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名工作在专卖岗位的普通员工,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从自身做起,真正将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准则来执行,认真实施公司的各种理念,在人际沟通上做到“坚持真理、与人为善、真诚交流、共同提升”,在学习上做到“谦虚好学、勤奋好思、学以致用、学贯终身”,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服务与执法并重,律人律己齐行”,牢牢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市场监管能力,不断提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以扎实的行动,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带头推行企业文化、维护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的优秀员工。

我坚信,我们全体员工都将全力维护企业文化理念,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企业文化的大力推行,我们的公司一定能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潮头,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 第二篇

不拉马的士兵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一个相同的情况:在一个部队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

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遵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调整在大炮发射后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要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用马车拉炮的时代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却一直没有做出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的嘉奖。

智慧分享:在工作中,我们要以追求成效为目标,尽量去发现影响我们工作成效的因素,并加以改进。

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 第三篇

“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是华峰的企业精神,华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华峰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华峰》杂志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企业文化案例故事,通过情景的真实再现,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华峰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这些案例所讲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企业里的小事,却件件真实,例例感人。为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在每个案例后面都进行了点评,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敢拼才会赢

2010年8月,刚走出大学校园的他踌躇满志,怀揣着理想与抱负应聘到了刚刚成立的华峰集团聚酰胺事业部,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四年多来,他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不但圆满完成了每年项目建设材料、维修材料的申报与验收等工作,还积极参与各类技改项目和设备检修,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设备管理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的跨越。他就是来自事业部设备动力系统的设备管理员蔡晓洲。

2014年11月,尼龙二期新增锅炉项目开工。为确保工程质量,抢抓工程进度,蔡晓洲连续三个月蹲守现场,从材料采购、设备进现场,到管道预制安装,全程跟踪监督,认真校对图纸,每道焊缝、每个支撑,小至螺丝垫片,他都要仔细检查;管道试压阶段,他每天身上戴着安全带,上管架、爬*台,不放过任何细节。一旦发现缺陷,他都会第一时间与承包商进行沟通,并严格整改,确保不出现一丝纰漏。在承包商眼里,他喜欢“计较”,爱挑“毛病”。然而,正是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才保障了项目如期完工并顺利投入运行。(王赟怀)

案例点评:

过去四年,伴随企业的持续发展,华峰员工总数从4千余人增长到8千余人,大量有学识、有抱负的高校毕业生如潮般投入华峰的怀抱,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蔡晓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勤劳、朴素,没有初生牛犊的心浮气躁,能吃苦,肯学习,一步步填补了工作经验的不足,从而实现了个人的成长。(王升)

铁臂“阿童木”

他于2010年3月加入华峰,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在*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如今,他已是合成树脂公司合成树脂工厂B班的生产主管,带领着一个120多人的团队。近年来,他所带领的班组连续3年获得集团“最佳学习型班组”,并多次获得公司年度“安全生产奖”;同时,他还肩负着集团团委组织委员、新材料公司团委副*、合成树脂工厂党团支部*等多项职务,他所在的党支部连续3年被授予瑞安市“先进党组织”称号,并在2014年被集团评为“四星级党组织”;此外,他个人还曾获得温州市“优秀新居民”、瑞安市合理化建议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先后被评为集团“示范岗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等。他就是2014年集团“岗位标兵”、合成树脂工厂的“铁臂阿童木”——童彬彬。

面对诸多荣誉,很多新人总是羡慕地问他:“有什么窍门?”他总是笑笑说:“只要心系岗位,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做,踏实努力,多学习多思考,机遇终究会来的。”可见他早已把个人的成长与公司的发展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有一次,他骑电瓶车回公司,为躲避路口突然出现的行人,自己摔了出去。当时正值夏天,身上衣服单薄,膝盖和脚都被蹭掉了一大块皮,到医院做了简单的处理后,他想到第一件事就是脚肿了没法穿鞋,怎么去上班?顾不上疼痛,他便上街买了双超大码的布鞋,就这样穿着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岗位上,车间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回家休养,他笑着说“没事,小伤,兄弟们都在上班,我在家不踏实”。那段时间,每逢上下班和饭点,人们经常会看到他被同事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在厂区的路上。

五年来,童彬彬几乎没有请过假,为了班组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他坚韧的意志力和乐观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特别是一起共事的兄弟,都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小领导”,亲切称他“铁臂阿童木”。(陈高伟)

案例点评:

对于童彬彬,身兼数职是律己奉公,诸多荣誉则是实至名归。童彬彬的事迹勉励了广大华峰人:“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经意间来到身边!”(陈高伟)

彻夜检修

2014年8月20日凌晨一点多,氨纶公司D车间的导热油总进油分油缸DN250阀门不能打开,导致导热油不能进去。在场的检修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但还是不能打开。如果这阀门打不开导热油进不去,则将直接影响D2车间投产。因此,排除异常迫在眉睫,检修值班人员立即将情况向上汇报。

接到通知后,氨纶公司生产副总徐宁、D工厂厂长林凯、纺丝D2及机电主管纷纷赶赴现场。要知道他们前一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躺下,而且此时正赶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然而,这一切却阻挡不了他们赶回厂里的步伐。一到现场,在了解情况后,便立即商讨出了第一套方案,将阀门阀盖上的一圈螺栓均匀松开。确定方案后,大家一起开始动手,但费尽力气将螺栓松开后阀门还是不能打开。后来,尝试了各种方法,阀门依旧打不开。凌晨四点多,徐总再次召集大家,最后决定将整个阀门拆掉。虽然此时参检人员通宵作业已疲惫不堪,但在徐总和林厂亲临检修现场协调指挥下,全体检修人员斗志倍增,并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检修作业中,最后阀门内螺杆密封面终于松动,导热油“哗哗哗……”倾泄而入分油缸,大家心头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放下了。而此时已经是凌晨五点多,天空已经朦朦亮。彻夜检修的人员稍做休息后,继续奋战在检修一线……(赵艳伦)

案例点评:

一次检修就是一次战斗,信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次检修更是一次证明,奇迹是靠人去创造的。在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不分昼夜,紧密配合,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检修工作的赞歌。(赵艳伦)

“下”,是一种勇气

近年,华峰普恩通过技改,生产线自动化水*得以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人员岗位调整成了必然。切割车间*切组长俞春临就是被调整中的一员,从一个组长“降”为一个*切机台操作工。

在调整初期,大家还担心俞春临也像有的基层干部那样觉得面上子上过不去,不能全心投入工作。后来证明,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很快,他便转换了岗位角色,利用积累经验的优势,不但成了现任班组长的得力助手,还成了“传帮带”的老师傅。去年9月中旬,刚好是普恩公司订单的高峰期,一批异形管订单,由于工艺要求,只能用二维机切割,且规格种类繁多,刚好会CAD的同事也有其他安排抽不开身。为了顺利生产,及时交货,他白天在机台操作,晚上在家里把图纸绘制、编程好,第二天手把手地教会徒弟操作方法。就这样,一个看似不能如期完成的非标定单,在他的努力下提前完成了。后来有人问他,是什么样的心态让他能够如此释然,他说:“不是我做得不好,是有的同事比我做得更好,我在进步的时候,他们进步比我更快,能者居上是很自然的事情,真的没什么值得耿耿于怀的。”

正是这种胸怀,俞春临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年底公司优秀员工评选中,他以车间最高票进入筛选环节。(石银燕)

案例点评:

俞春临只是公司中众多“能上能下”干部的缩影。以前都说“下必有过,上荣下辱”,其实“下”是一种自然规律和工作需要,“下”得自然是一种心态,“上”与“下”其实是一种生态*衡和良性循环。只要进入这个良性循环,个人和公司才能充满活力。(石银燕)

默默无闻的质检员

某天,当我提前上班,经过二楼走廊时听到了切片机和拉力机运行的声音,推开门一看,物检组的同事林龙已经开始在工作了,于是,我随口问了一句:“今天好早啊!”他回答说:“我每天都差不多这个时间到的。”

后来,跟其他的同事偶然聊起此事,技术研发的同事跟我讲,他们有时做小试要加班,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能看到林龙已经开始工作了。之后,我便特意进行了观察,发现他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到公司了,中午也不休息,不管当天的工作有多忙,他都会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同时,他还十分关注5S情况,每天下班前,都会把工作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

闲聊中,我无意中问过他:“公司规定早上8点钟上班,你怎么每天都这么早?中午还不休息,有时下班还要加班。”他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是学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我要尽量抽出时间多学点东西。”

作为一个90后的男生,从他工作的表现来看,更趋向于70后80初的那一代人,吃苦肯干。他对工作的态度认真严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们。(潘玉燕)

案例点评:

作为一名普通的质检员,林龙这种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我进入华峰工作到现在第一次看到,让我深受影响,值得同事们学习。(潘玉燕)

*凡人之*凡事

进入公司以来,我接触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但在和他们接触了数月后,我也会与他们开起玩笑,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善意的笑容,感受到了包容的胸怀。而他,我总会亲切的称呼一声“陈师傅”。他为人和蔼,待人友善,与他相处多年的同事都说:“陈师傅,人很好的呢!”是的,确实很好。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不经意间,你会看见他忙进忙出。路灯不亮了,需要维修,食堂开水箱坏了,也需要维修……这里接电源,那里又要巡检,每天的工作都十分繁忙。但是在他疲倦的脸上你还是会看到笑容。

记得在一次工作联系单上看到行车滑线急需维修,陈师傅在接到操作工报修之后,便立马拉升降车上去检查,反复查看之后发现,是由于2#拉弯矫和冷轧转料时,行车滑线被钢丝绳碰到,将扣件拉坏了,于是,他在把冷轧2#拉弯矫处的滑线扣件调换后,行车才正常运行。看似简单的更换滑线扣件,但每次上行车维修的工作都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要懂得完成抢修工作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吴佳怡)

案例点评:

如今,电已经成为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常的水电供应才能保证正常生产运行。在华峰日轻铝业就有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位老师傅用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公司的电力稳定默默地奉献着。(吴佳怡)

细节决定成败

2015年元旦刚过,华峰超纤就面临TS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换证审核,也就是3年一次的大审。面对比以往更加严格的审核,公司内部却有条不紊,各部门员工信心满满。其实,外审的要求刚下来的时候,大家还是有点担心的,去年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辞职之后,新接替的人对本部门的TS16949体系认识还不够全面,今年的审核范围也比之前的增加了许多,审核老师也比往年增加了一位,可以说,年底收到的这份外审任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想顺利通过,还是有些压力的。

为此,质量体系管理经验丰富的质检部经理王晓静拟定了一份大胆的计划,让新内审员和刚转正的工艺员一起参与到公司的内部审核中,而且不仅仅是参与,而是要让他们去独立完成审核计划中的审核、开不符合项、整改审查等最重要的环节。2014年12月上旬,公司开始了制造过程的审核,这次审核过程中,有四个小组共18人,以王晓静和另外三名经验丰富的老外审员为组长,新内审员超过半数,还有3名基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可谓声势浩大。在这次制造过程审核中,王晓静只是在第一次示范之后,就让新内审员操刀上阵,自己在旁边不断引导补充,到12月中下旬的内部审核时,新内审员们的审核就已经从开始的模仿,到逐渐得心应手起来。

审核过程中,尽管审核和总结工作逐渐交给新内审员来完成,但王晓静无疑还是最为辛苦的,新内审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她,发现的问题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来找她。从数据分析到制定整改方案,她都亲力亲为。另外,作为部门经理,很多事情需要她亲自处理,因此只能利用晚上或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

经过新内审员的努力学习,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TS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换证审核最终顺利通过,结果皆大欢喜。(尤春辉)

案例点评:

看似只是让新内审员负责审核过程,其实在他们审核时,一些本部门因为没被审核到的问题也会在审核其他部门时发现,同时本部门的问题也可以借鉴其他部门的优点进行整改,这样极大的增加了体系中问题被发现的机会和整改的效率,也为之后的管理积累经验,可谓一举三得。(尤春辉)

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 第四篇

当海尔还是一家小冰箱厂时,张瑞敏因为质量问题,砸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当时,整个家电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砸冰箱而不是返厂维修,显得那么不近乎人情,似乎也没有道理。然而,冰箱确实砸了。不但砸了,而且砸出了满城风雨,砸得沸沸扬扬,砸上了媒体,砸进了每个海尔人的心里,也砸出了消费者对海尔的信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近10年间,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并且都扭亏为盈。在这些兼并中,海尔兼并的对象都不是什么优质资产,但海尔看中的不是兼并对象现有的资产,而是潜在的市场、潜在的活力、潜在的效益,如同在资本市场上买期权而不是买股票。海尔18件兼并案中有14个被兼并企业的亏损总额达到亿元,而最终盘活的资产为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的目标。

人们习惯上将企业间的兼并比做“鱼吃鱼”,或者是大鱼吃小鱼,或者是小鱼吃大鱼。而海尔吃的是什么鱼呢?

海尔人认为:他们吃的不是小鱼,也不是慢鱼,更不是鲨鱼,而是“休克鱼”。什么叫“休克鱼”?海尔的解释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 第五篇

进入,通过工作体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也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博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它实实在在存在于企业中,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力量,它充分体现了我们作为企业人的精神面貌。因此,一个企业只要存在一天,企业文化就同时存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用先进的观念管理企业,使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掌握在训练有素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员工手上,也难以发挥作用。真正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是能够让每一位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文化。正如集团董事局主席提倡的“我们要铸就雄鹰般的团队,要做敢于面对狂风暴雨的坚强人,要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和高尚灵魂问鼎人生最高点。”

20xx年初再次参加集团行政组织的学习,再次参加地产董事长对我们进行的企业文化学习培训,通过自己的认真研读,我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人的文化,是组成团队中任何个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所以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提高员工素质和加强队伍文化建设也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我们要培养作为人的幸福观,“人的幸福观:就是当每位人回顾自己走过的沧桑之路,在恶劣环境下,在没有五彩缤纷和鲜花掌声的地方,在艰苦创业时,流下的辛勤汗水和成功泪水。”;同时要培养一支“我可以不伟大,我可以不成功,我不可以没有责任。”的员工队伍。“我们需要时刻做到“三大三小”:大的胸怀,大的胆略,大的追求;渺小做人,小事做起,小屈大伸做人”,只有这样,人在董事局的领导下,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实现20xx年的企业战略目标。

如何将企业文化落实下去,让我们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使企业的目标以接力形式传承并永续经营。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企业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员职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我们员工接受企业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我认为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解决好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员工服务的问题。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所以企业文化的学习,不是应付一次考试,不因几次培训而结束,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领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变成我们人的行为准则,才能成为人的创新动力。

我认为员工素质也可以用12个字来高度概括:思想、理想、道德、坚韧、纪律、创新。这也符合国家提倡的建设二十一世纪“四有新人”的理念。的企业文化是要培养我们员工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任何员工只有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实事求是、兢兢业业、知难而上、勇于付出、敢于创新,才能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才能与企业共谋发展。

我们地产研究院20xx年的创新目标——40个专利任务,这也是考验我们是否有勇气勇攀高峰。当然科研需要付出,科研需要脚踏实地,只有坚定勇攀高峰的信念,才会激励我们不惧失败,不畏艰难的斗志。正如董事局主席指出的“每一次成功的获得,都有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感觉到企业文化其中的内涵,是让每个员工体会到“因您付出而感动,您因存在而精彩。”这凸显了作为一个人的骄傲。在“人性、自然、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勤劳认真工作,快乐的工作,高效的工作。工作不是压力,不是硬着头皮的任务,它是我们的生活,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工作快乐,生活才快乐,才能把这种快乐当成一种习惯,进而才能快乐生活每一天。团结、务实是我们地产团队基本要求,创新高效则是我们地产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通过我们广大员工自觉履行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把事做正确的工作作风,实现公司20xx年“一天一专利,一天一个亿”的年发展目标。

企业文化故事稿范文 第六篇

青岛双星集团是我国制鞋业的旗舰企业,也是当今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业企业。在青岛双星集团总部、十大生产基地和遍布全国的2000多家双星连锁店的大门15,你会看到两座雕塑。这两座雕塑,不是两座汉白玉的狮子,而是两尊黑白大猫:一尊是正在抓老鼠的`黑猫,一尊是特别漂亮但却不抓老鼠的白猫,人们把这两猫叫做“双星猫”。在两尊黑白猫雕塑的底座上面,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xxx下联是:“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xxx。

对双星人来说,这两副对联就是他们的经营理念和座右铭。它表明的具体内涵是,“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xxx,企业“生产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将市场作为检查一切工作的标准xxx;“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等待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找饭吃”;“岗位是市场,竞争在机台”;“不干活的要下岗xxx、“功劳**的要换位xxx等。在这样一系列理念指导下,双星集团20多年来敢为人先。 1983年底,他们在青岛市第一个摆脱商业部门的束缚,背着鞋箱到市场找饭吃。在双星集团,那些不干的、看的、光知道喊l5号的和调皮捣蛋的是绝对没有市场的。按照总裁汪海的话说:“双星猫xxx往门l5一站,就把双星人的经营理念给“站xxx出来了,使双星人陡增压力,自己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一下子就清楚了。这其实就是文化经营。另外,连锁店门前放一对猫,而不是放两只雄狮,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都前来观看,从而创造市场,拉动市场的经营。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