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不要分手太快文案:现在的感情来得太快不要分手太快文案,去得也太快不要分手太快文案,如果可以,我想和你慢慢的开始,长久地在一起。

瞬间被戳中。

爱情是我们平时聊得最多的话题。很多人觉得情感很难控制,比如爱上谁,再比如怎么去爱。

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很多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在爱情里,也依然如此。

我们常常会认为,遇见心爱的人如果不快点表白,也许就会因此而错过,然后抱憾一生。

虽然,我也常常会鼓励大家遇见真爱要勇敢表白,但是表白还是需要节奏。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才能让感情长久。

否则,也不过是短暂爱过,然后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时候,在爱情里,慢一点,也许才能更长久。

1.开始的慢一点,让彼此更多了解

爱情是一个急不得的事情,这就像是煲汤,如果过于心急,早早就想品尝美味,火候不够,味道自然也会逊色不少。

我们最开始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看对方的外在,从那些表面上的东西,来了解对方。所以,在这个时候喜欢那个人,也可能是喜欢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未必是真实的对方。

曾经看过一部剧,叫《穿盔甲的少女》,剧里的女二喜欢一个温柔型的学长,很讨厌一个看起来很自恋的男生。后来女二成功和学长成为了恋人,结果学长是个海王,本身在校外有一个女友,但是看到女二长得漂亮,又对她心动,想两个都要。

当女二冷静下来之后再看,原本温柔的学长其实更像是中央空调,而那个看起来很自恋的男生,反而三观很正,心地善良。

有人说:幸福的亲密关系,从了解自己和对方开始。

深以为然,假如你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和对方快速进入恋爱的状态,就等于是选盲盒,幸福与否,全靠运气。

其实,恋爱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朦胧的那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你们互相喜欢,却还没有真正在一起,心里痒痒,每天都觉得幸福而美好。

喜欢一个人,未必要立刻和对方在一起,有时候,开始的慢一些,反而是对自己负责。也能够让彼此更加了解,在恋爱后也能更快度过磨合期。

2.进展的慢一点,更容易窥见真心

我们经常说,人生是分阶段的,在什么样的阶段做什么样的事。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在每个年龄段都不一样,有时候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些事情,可能会事半功倍。

恋爱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说人从恋爱结婚生子,会进入关系的不同阶段。而这三个阶段能够决定我们的亲密关系是否是良性可持续发展的。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男女爱人的亲密阶段是恋爱—结婚—生子。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爱情里比较冲动,会不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走。比如说恋爱没多久,就因为爱对方,选择住在一起。再比如说,感情还没到完全稳定的时期,就有了夫妻之实。

这样的节奏其实并不正确。因为恋爱的前期幸福甜蜜,会让你们觉得彼此可能就是对方的一辈子。但当你们进入到感情平淡期或者是问题爆发期时,你们可能就会觉得和对方在一起,是最错误的决定。

假如你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为,那么即便在此时分手,对你们彼此来说都没什么损失。但假如你们有了什么,或者是意外有了孩子,在这个时候,你们也许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还会让女方产生巨大的伤害。

所以,即便再爱一个人,也一定要找准顺序,发展的慢一些,如果你们真的认同彼此,倒不如把一些事情,留到婚姻去做。

3.步入婚姻慢一点,是对婚姻和彼此负责

近几年来,好像每年都会有一个关于离婚率的话题。

有人说,现在有一部分的人在还未真正了解彼此,就快速步入婚姻。但一旦进入婚姻,又很快对婚姻的幻想破灭,然后觉得还不如一个人过。

这样的行为,不但伤害的是自己,也会伤害到爱我们的家人。

结婚本来就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虽然说婚姻需要一些冲动,但真的不是头脑发热的随意选择。

婚姻是需要去经营的,而成为夫妻也毕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因为当恋人变成夫妻,我们就需要从不切实际的梦幻泡影,转变到婚姻里的脚踏实地。

我们不能只想着浪漫,还需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

所以,与其在步入婚姻后后悔,倒不如在结婚前就先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和这个人坚定的走下去,想清楚婚姻的一些难题,问一下自己能否有信心和对方一起面对。

当你们的感情经营到了刚刚好的时候,你们也就更有耐心和信心去面对婚姻里的那些鸡毛蒜皮,也能更加稳定的守护好你们的婚姻。

王菲在《红豆》里唱到: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轰轰烈烈的感情未必能够扛得过时间,但细水长流的感情一定能够坚持到底。

面对爱情,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慢性子的人,慢慢的爱一个人,慢慢的开始,慢慢的了解,然后慢慢的相守。

爱的慢一些,了解得深一些,磨合得好一些,幸福也就能久一些。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