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心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为人处世要谦虚 佚名

诚实 佚名

舍生取义 佚名

高风亮节 佚名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 朱熹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 罗斯金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培根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培根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歌德

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不可教化。 贺拉斯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 波伊斯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黑格尔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康德

欣赏艺术美,需要知识修养;领略自然美,同样需要知识修养。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疆域就越广阔,你获得的美感也越丰富。 MRMY.NE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 贺拉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 名人网 原文链接: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 朱熹多了没用,像楼上那两就是,纯粹混分的。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不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佛语静心经典简短句子

静心是减压的好方法,心静则意定,意定则慧生。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佛经经典静心名句,供大家参考。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释迦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信愿念佛 求生净土【求几句简短的能静心的佛语。】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摘自《(经典佛语200句)找回内心的宁静——佛语慧心》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拓展资料:

佛语:佛之言说,与佛说、金口等同义。

依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五载,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法门经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谤、不生不起、无想无处、无往无没、非寂非行等为佛语。又佛教之专门语,亦称为佛语。(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观经疏散善义)

【经典佛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1.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2.人生百味,情最浓,人生繁华,淡最真,人生一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感悟,不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对美好的追求,对真情的渴望,给自己一份淡然,不困于情,不憾于心,无悔于生命,充实于生活,平和于心态,守一份心净,淡淡就好。

3.当前的困难终究都会过去,从容应对;当下的福运不要使尽,福尽祸至。众生皆苦,人生一切起落皆有定数,待人、待物都要留有余地。

4.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生活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缘,缘了,终要散去。珍惜每一次遇见,当缘分已尽,适时放手,学会坦然面对,才是淡定之举。

5.随缘不是无奈,而是智慧、自在。外在的因缘适合做什么,我们就顺应而为,不执着、不妄想,而又积极不懈怠,就是随缘。春时播种,秋收冬藏,都是随缘而为。

6.在滚滚红尘中,坚持做一个清醒的人。在物欲横流中,坚持做一个干净的人。在众人都说人心叵测时,坚持相信人性的善良。在礼崩乐坏时,坚持信守心中的道德和理想。在天下人都笑我傻时,坚持用简单的心,天真的眼睛看世界。坚持自己的心灵和信念,哪怕这坚持只剩下自己孤独一人。

7.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人,不会在乎表面上吃亏,他们看重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一生平安,幸福坦然。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佛曰: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

8.缘来缘去,缘生缘灭,万物之间的纠葛,怕是世人永远都无法一一参透的。我们记得珍惜这已经参透了的就好。我们来到这世上,本身就是一场缘分。一个人的好,要记一辈子;一个人的坏,即便是忘不了,也不要想着报复。缘分在的时候,好好珍惜,缘分不在了,偶尔想起。

9.我认为一个人在中年以后应有的心的境界,它们都源自一种看破红尘名利、回归生命本质的觉悟。如果人到中年以后仍没有善心、闲心、平常心会怎样呢?据说老年人容易变得冷漠、贪婪、自负,这也许就是答案吧。

10.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料未来,所以不要延缓想过的生活,不要吝于表达心中的话,因为生命只在一瞬间。

?1.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

3.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9.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0.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叶遮拦,便会满目青山。怕的就是自己一叶障目,什么都看不见,怎能不一片苦海?

11.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12.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3.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4.我们时时刻刻都有感恩的思想,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欺骗压迫就会逐步缓解和消除,人间就会充满谅解和爱心。——净慧法师

1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不能贪求任何东西,一旦喜欢就执着在那里,应该心无挂碍。

17.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9.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0.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