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推荐10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0-03 19:38:41582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一篇

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选题缘由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大学生,在对现代书法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之后,不禁思索着这样三个问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是否能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呢?如何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书法现状呢?书法对大学生的素质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xxx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 1 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对大学生更是降低了要求,因此,不少大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 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 “文化学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

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十

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伴随着社会“书法热潮”的兴起,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以一个重要的角色立足于 2 大学讲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添枝加叶。

2.现有关资料

《大学生书法教育研究》史春霖, 鲍丙刚, 周友泉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二篇

书法调查报告

考察时间:XX年12月21日

姓名:王怀奇

班级:体育系08级5班

学号:081005002

指导教师:曾德宏

书法老师布置作业拉.这也算是一学期要毕业了考试的的作业了 .就是要我们去拜会宜宾现在的书法大家些.经我们的书法老师的介绍了下现在宜宾现在的书法大家.依我现在对 宜宾的了解.真武山成了我的首选那个地方离学院很近的,出校门坐公交车就直接到了真武山的脚下

真武山上有许多古寺庙,有川南道教圣地之称,就在山脚下就可以看见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山虽然不高,却是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山虽然生在城市,却一点也不喧哗,反尔比其它生在农村的山更加清静。

报告宜宾书法\xxx alt=\xxx书法调查报告宜宾

\xxx src=\xxx\xxx border=0

一路上山映入眼帘的有匾额.有石刻.还有碑文.突然抬起头有3个大字出现在眼前“南天门”.我们说可以在博物管去看一下在去拜会周植桑老先生.我们就走向了博物馆.可是不幸的是我们今天不能进去看了可能是周末吧.我们就只好寻问在真武山坐镇的大篆刻家周植桑老先生的住处.山上的人们很和气的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住处我们很顺利的就找到了他的家了可是现在他不在家我们就只好在他家门口等着了.不一会儿一个 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那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先生.

“周植桑,字紫山,号石公,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师承肖有于,姚石倩。肖为齐白石弟子(近代印人传中有记录),也是齐的得意门生,死时年仅42岁,因其选材极严,终其生仅2人得其传授,周植桑乃其重点培养之对象,治印得齐派嫡传。周天资聪颖,博学多思,对技艺精益求精;对学问广收博采,尽力之所及,收集各种石碑、诏版、古币、砖瓦、封泥,仔细研究,大胆创新。所治印章,刀法精湛,气势雄健,布白均匀而不板滞;大气磅礴而流畅自然。且众体兼备,涉笔成趣,古今融汇,风格超卓。

植桑先生曾为中国秦文学会副会长(最早为国家xxx秦篆组、秦文研究所),中国社团研究会理事。也是中国书协发起筹建人之一。但由于先生乡土情重,不乐久居北京,80年代未返老还乡后,在宜宾博物馆做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宾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兼中国秦文研究协会顾问,四川省钱币学会理事。其篆刻、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省、地展出20余次,发表篆刻、书法的文章及作品40余件(次)。在秦篆组工作期间为xxx治印无数。其简历分别载入、《中国印学年鉴》、《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60余年来,他致力与秦文篆刻方面的研究、收藏、整理工作,曾参与修补了秦始皇巡秦山时李斯所书的《秦山刻石》。

今天我们能见到这样的以为大家真是我们的荣幸呀.他是以为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和他很快就交谈上了.在和他交谈的同时我们还在他家里参观了他的那些作品.可惜的是没有得到他老人家的真迹是我们这次最大的遗憾.但好的是我们在他家里照了照片.还和他 老人家合了影作为纪念.

拍完照之后我们拜别了这位老人.虽然我们没有得到这位老人的真迹但是我们也没有白走这一趟.我们还在真武山上看到了许多书法碑文.要不是书法老师介绍我们有目的的欣赏我还真没发现在这座山上还有那么多的书法杰作.虽然我来这里很多次了,这次真是双重收获不仅欣赏了风景还欣赏了书法.这次比那一次都玩的开心.书法真的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经过一学期的短期学习对书法也知晓皮毛了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三篇

调查对象:化工学院随机抽取的30学生 发了30份,收回28份

调查目的:通过该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书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现状

以及同学们对书法艺术的态度,进而可以有根据的分析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与建议,促进书法对大学生的影响,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书法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数据统计分析: 1、请问您喜欢书法么?

A:喜欢B:不喜欢 C:没有感觉

数据分析:

由图中数据来看,有的同学喜欢书法,有的同学不喜欢书法,有的同学对书法没有感觉。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同学均喜欢书法,说明书法在同学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还有小部分同学对书法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书法,相关方面加强引导,展现书法的魅力。

2、您身边是否有喜欢毛笔书法或硬笔书法的朋友? A:5人以上 B:3-5人 C:1-2人 D:基本没有

数据分析:

由图中数据来看,有的同学身边有5人以上喜欢书法,有的同学身边有3-5人喜欢书法,有的同学身边有1-2人喜欢书法,有的同学身边几乎没有喜欢书法的人。由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能从身边找到书法爱好者,不过比例较小,有必要进一步普及书法有关方面的知识。

3、您认为在大学里有没有开设针对全校学生的书法课程的必要?

A:非常有必要

B:不是很有必要,只针对个别专业开设即可 C:可有可无 D:没有必要

数据分析:

由图中数据来看,认为开设书法课非常有必要的同学仅占,说明随着科技的提升,书法在同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我们更应该重视对书法的传承与发扬

4、您怎样看待自己的字?

A:很不错 B:还可以,但有提升空间 C:不怎么好看

数据分析:

由图中数据来看,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字很不错,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字还可以,有提升空间,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字不怎么好看。超过一半的同学不太喜欢自己的字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开设书法课的必要性,同时容易想到这是同学们在平时写字过程中只追求速度不注重字体的结果。 5、您认为书法是:

A:一种生活 B:艺术爱好 C:文化传承 D:闲情逸趣。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四篇

内容摘要:

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对书法学习的认知水平不够,学习书法的热情不高,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我根据其成因对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尚存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书法现状思考

书法向来受到国人的青睐和重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书法热一浪高过一浪。目前书法家的人数,尤其是书法爱好者人数不断呈上升趋势,与书法相关的专业报刊杂志的订量也逐年增长,这些都表明了书法这朵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正在焕发着青春,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书法这门艺术的延续往往要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中小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的滚滚车轮大有毫不留情地将这门古老的艺术甩掉的来势,书法教学成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摆设,书法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书法意识和书写水平亟待提高。

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查,我认为,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滞后的原因可初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书法教学缺乏重视。

多数农村中小学对书法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校安排课表时,将书法课作为搭配课,书法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教师课程不足,就搭给他。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书法课主要由语文教师兼而代之。所被调查的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学校每年书法课的教师大多随着语文教师的更换而更换,导致书法学科教师队伍的严重不稳定,更不利于教师系统地掌握学科特征。

由于忽略了书法教学对人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学校对书法教学管理很随意,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不落实。加上书法课课

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付的成分较大,课堂教学就难以体现书法课的学科特点。平时缺乏教研意识,不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二、书法师资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中小学各科师资队伍中,其人员之杂乱,专业水平之参差不齐,莫过于书法师资队伍了。客观原因是书法作为独立学科起步较晚,我国书法专业学校极少,尤其是培养书法师资的专业学校更少。某些大专院校附设的书法专业班,其毕业生大都奔向各级书协、各艺术馆等专业单位,而真正投身到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来的少得实在可怜。

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担任书法课的教师都是兼职的,所以教师本身就缺乏扎实的书写技能,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采取应付的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单一化。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人受过师范院校的正规书法教育,他们本人的书写水平一般不高,对书法知识也了解甚少,因此不但书写示范性不够,而且连语文课本中介绍书法的专门文章也是一知半解,难以给学生讲出个子丑寅卯来,譬如《兰亭序》、《玄秘塔》等名帖,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其他的书家和碑帖了。师资如此,如何去传播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多是师范或师专毕业,再通过进修取得本科文凭,文化水平虽然能胜任教学,但书写水平达标者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文化环境相对较差,没有浓厚的书法学习气氛。尽管他们受过一周两节的书法课教育,但这远远不够,加上毕业后工作、生活的压力,现代娱乐的多种诱惑,他们一般很少再像老僧坐禅似的“修行”书法,甚至个别书法爱好者也随波逐流,半途而废,因此中小学教师中书写美观的也寥寥无几。

在农村中小学,相当一部分班级的书法课沦为放任自流的状态,很多学校的书法课因教师不“懂行”而让学生按教材“自学”。在课堂上,教师敢于“下水”做示范的微乎其微,学生在书法课中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教师的原因,书法课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不能在课堂中间体现出来,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了。如今书法教师的溃乏,正缘于以往我们对书法课的荒疏。书法教师的不稳定,致使书法教学形同虚设,“教”勉为其难,“学”自然就马马虎虎了。另外,一种相当流行又貌似有理的观点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教师的认识:“都电脑时代了,练字还有啥意义?”难怪教师中坚持练字和重视练字的越来越少,那么黑板上的字迹也便功夫不足,学生的模仿力最强,但能够让学生去模仿的字迹却很少。

三、学生个人对练字的认识不够。

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是升上重点高中,考入名牌大学。至于书写的好坏,无暇顾及,这当然可以理解,但长此以往,积重难返,也是应当及早注意到的。

四、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够。

农村中小学由于校舍面积相对较小,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在资金投入方面偏向于重点学科,作为二级课程的书法学科,就往往不能享受到学校资金投入的倾斜了。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专用的书法教室,这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该校书法教学的开展。学生书法活动的缺乏,也是造成书法教学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从问卷调查和随堂听课中还发现: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毛笔书法课的班级极少,有部分班级开设毛笔书法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调研,书法课也只成了硬笔书法课了。更有甚者,部分班级的书法课成了语文课中的抄写生字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很多学生所使用的毛笔就像是一把小拖把,根本无法写字。毛笔字教学常常成为课表的一种摆设,失去了书法教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再加之农村中小学有关书法的图书资料不多,有些学校的图书馆连一本书法字帖都没有,更谈不上书法理论方面的书籍,师生取材困难,即使有心练字,也会因困难重重而作罢。

五、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如今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导致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偏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部分家长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意识到孩子读好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他们尽自己所能,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就教孩子说话、写字、做算题,然而他们急切的心情、过高的要求、不当的方法,为孩子日后的学习造成了障碍。家长在自己孩子幼儿阶段就买了硬笔字模教孩子练字,但很少去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执笔方法,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纠正这种不良习惯,我们的教师以后不知要花费多大的精力。二是家庭教育的片面性:部分家长认为写好字没有多大意义,中考看的是分数,高考也要的是分数。所以对自己孩子字的好坏抱无所谓的态度,更不去关注和纠正自己孩子的写字姿势。这些都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存在着“双姿”问题的缺陷。

通过以上的调查对师生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广大教师对书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优秀书法教师的缺乏、书法教学的时间难以保证、学校书法教学难以形成一定的气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未受到系统的书法学习,很少有学生在书法学习上拥有成功感,许多学生认为练好字很困难,这也给提高中小学学生书写的整体水平造成一定的难度。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滞后的原因,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均有责任,解决的方法就是对症下药。

一、落实常规检测,提高对书法教学的重视。

学校领导应对书法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都分,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入口。

在日课表中单独设置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时,首先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要求各任教书法学科的教师不得将书法课挪做他用,切切实实地将书法教学开展下去。学校教务部门加强对书法课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纳入年度常规考核之中,使每位任课教师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二、完善书法教学硬件设施,搭设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每所学校配备书法活动室,条件允许的配备书法专用教室,条件不许可的配备与其他学科如美术等合用的活动室,并装配实物展示仪,为书法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活动场地的保证。要定期在校宣传橱窗,各校所编校报、班级里的墙报、学校的走廊上展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营造一个浓厚的书法氛围。每年学校举办一个艺术节,在艺术节里学生可以举办书法展,可以进行现场书法表演,可以进行书法作品义卖等形式,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学生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组织教师订阅书法报刊;鼓励师生向报刊投稿等。学校还要充实图书室(馆)里的书法报刊,以供师生借阅,充分调动师生的学习书法的热情。

三、教师要重视“三笔字”的训练。

中小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帖,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一笔字,决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临池功夫。字写好了,在教学上能够灵活多变,使用多种字体,让学生在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也会提高很多。

四、学生要有练好字的强烈意识。

中小学阶段正是练字的黄金时期,如果此时对自己不严格要求,书写上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一旦形成定势,成年后再想纠正,不仅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就好。所以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孩子书法兴趣这个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鼓励学生练好字,并积极创造良好的练字环境。如果能形成良性的书法氛围,则农村中小

学书法教学滞后的局面将很快得到改观。

今天,随着我国教育大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摆脱困境,突出重围,以现代书法学科的崭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应当是为期不远了。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五篇

书法鉴赏考察报告

时间:XX—12—22 地点:宜宾市江北公园—流杯池 考察对象:流杯池—书心为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祖籍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治平四年(1067)进士,宦途不顺,郁郁而终。先生,人亦称黄文节。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共游干东坡门下,号称“苏门四学土”。黄庭坚“上千文章,尤长于诗”,又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书法的又一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黄”。

由于元祜党人案的牵连,黄庭坚的书迹亦遭厄运,现黄庭坚存世墨迹30余件,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和行楷书。《戎州帖》又称《懒残和尚歌后记语》,是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惟一稍具平正面目的墨迹作品,可看作他楷书的代表作。每行一字,手:大如斗,壮伟惊人。《松风阁诗》、《送四十九侄诗》等作品,是较《戎州帖》略为行书化的大字行楷书。《松风阁诗》书法结构紧劲内恹,用笔则精劲秀挺,论者以为他曾参取欧、颜、柳诸体的书法。

黄庭坚以擅长大字草书著称,著名的作品有《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杜甫寄贺兰镭诗》等。他的草书虽然貌似奇肆,实际上运笔很舒缓,并且笔法变化多端。苏轼曾说他的书法是“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确实道出了黄氏书法,尤其是草书的特点。黄氏的行书作品特多,《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稿》、《天民知命帖》、《惟清道人帖》、《制婴香方帖》等都是有名的行书作品。他的小字行书更为舒展自然,如《墓志铭稿》、《制婴香方帖》,并非有意地进行书法创作,随笔写来,却能楚楚动人。这些作品虽为小字行书,却能做到体势舒展,运笔不局刁;促,处处安排得匀称妥帖,而且用笔沉稳,笔法圆厚处微含峭劲。苏轼所说的“平等观”,在他的行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而在“平等观”中则有一种卓尔不群的风轨。

报告宜宾书法” alt=“ 书法鉴赏考察报告宜宾书法” src=xxxxxx>

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上面的书法是黄庭坚的。当时考察时仔细留意了他的字迹,非常的流畅。

这是黄庭坚在元符三年春禄唐人五三章的内容,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当时去考察里面的时候很多石碑都进行了拍照,然后我单独选了黄庭坚的书法石碑。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 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唐代书家李邕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道出了学习的方法问题。历史上无论多么优秀的书家、书作,如果后代取法时不能理性分析,继承并创新,那么都可能形成流弊。最著名的是《集王圣教序》、颜真卿书体在宋、金时境况。南宋时几乎所有习书者都以《集王圣教序》为尚,形成了所谓的“院体”,书者全是一个面目,无异于印刷体,个人之性情几乎完全淹没在了《圣教》学体的法度中;而颜真卿字体在宋、金时学者尚其雄强,一味追求霸悍,如赵孟頫说的不在宏大气象上用心,只在点画上计较,便流为粗野无文。同样,黄庭坚的书法在他之后的这近一千年里,虽学者众,但成就卓越者寥寥,我们从后代书家学他书法的得失可得借鉴,以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首先,学黄庭坚书法要深刻理解他的书论,明白他于书法的追求。黄庭坚是主张“人书合一”、学书先要去“俗”气的,并对“俗”有明确的定义,这便为我们学他的书法提出了最根本的要求。另外,他对许多优秀书家、名作的评论,也是我们理解他的审美观的金钥匙,只有深入地了解他的书法观,才可能全面的把握他的书法风格。

其次,要明了黄庭坚一生书法的发展脉络及其取舍。黄的书法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的。这便为我们提供了一活生生的个案,如他言“二十年抖薮俗气不脱”的自我反思,及他学颜《中兴颂》、晋《瘗鹤铭》的得失,以至他从“荡浆”这种“造化”中所得启发等等都是最应为我们重视的。另外,他书法从早年的学时人而有“俗”气到形成个人面目后变得有“习”气,再到晚年“习”气渐脱,不鼓努为力,趋于自然,这亦明确的向我们彰示了他的书法中何为可取,何为应弃。

第一,我们应从历史上学他而有成就的书家处得到启发。如祝允明学他的草书、文徵明学他的行书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们对黄书开张体势的理解,对其行笔力度的师而造之,都是形成各自面目的基础。虽然他们在雍容自在等方面逊于黄,但在气势上都有过之处,这种“有局限”的突破对我们深刻全面理解黄书提供了文本。另外,实践黄庭坚书法理论,师其精神而不驻于字形的傅山亦具借鉴意义,傅的作品虽少黄书点画的长戈大戟特征,但气势的峭拔与展脱却合于黄书意象,他是着重于人之精神的培植,先学黄庭坚这个人,再波及到其书法的,因而相比于祝、文,更接近黄之精神一些。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学黄书的途径,即由黄之书论可学到黄书的精神,由黄之书法易得黄书之点画、架构,两方面虽都可走近黄庭坚书法,但若结合起来就是一条捷径。

第二,超越时风,是学习黄庭坚书法的前提。当代由于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普遍肤浅化,书法的教与学便注重形式而轻精神,这和黄庭坚拔“俗”之书风是正相反的。当代的学古派极似南宋的崇《集王圣教序》,追求点画等一,重小刀细工,全在“细”、“小”上下功夫,字中求字;而所谓创新者又都以古代民间粗犷自然书风为尚,但失却其自然,唯得其粗野无文,又极似宋、金间之学颜真卿所出现的问题。因而若不超越这时风向古贤看齐,加深文化修养,重视人格培植,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黄庭坚及其书法,更谈不上师而造之了。

下面是黄庭坚的书法

松风格诗帖

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

通过这次考察和查阅资料,还有这学期的书法鉴赏课,我对书法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更对我们考察中的石碑上的黄庭坚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更为了解,相信以后通过自己的练习书法也更为长进。

《书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较研究》开题报告学生 : 指导老师 :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1.课题来源 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周德聪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拟定。 2.研究目的和意义2.1研究目的书......

**中学书法调研报告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深入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抓好书法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是推进课改进程,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营造书香校园的必要条......

硬笔4-5级A卷: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书法》校本课程方案一、 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背景:本科目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原则要求......

一、明志《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乃忠墨道,厚书德,善翰仁,诚至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缆绳。文以载道,书以载文。二、哲学黑白、大小、轻重、巧拙、粗细......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六篇

一、专业调查目标、任务和目的。(写明本次调查的目标、调查目的、需要调查的项目和任务)

当岁月的脚步跨进21世纪的门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新事物及一些新的观念,在不断横扫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思想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像过去那样强调写字教学,我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主张,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拥抱现在的热情,也看出立足传统的坚定,同时更看到了大家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所蚕食而产生的忧虑。

目标: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

目的:了解当代人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项目: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任务:调查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专业调查提纲。(列出本次专业调查的步骤、每一步需要分析的项目)

尽可能调查较多的职业人群,了解各个阶层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与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正确的引导,书法是什么,学习书法的意义又是什么,学习书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是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我们要去感受,直观的看前人的书法作品,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对美的天然感悟力,相信都能有自己的喜好。

二,到相关的教育机构现场观摩,听老师的讲座,看他们的挥毫泼墨,激发潜在的欲望。

三,实际体验,学习跟着书法兴趣班,试行一段时间,从实践中加深兴趣。

三、专业调查调查记录及调查资料。(含调查记录和照片等,可以将资料粘贴在此处)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1.是否接受过书法培训;

2.是否了解书法的分类;

3.是否了解历代经典书家及其经典碑帖、艺术成就、历史地位;

4.是否能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是否能通过书法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6.是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学习、生活及社会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7.是否能通过学习书法爱上书法。

四、专业调查分析。(1.分析企业和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2.详细分析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3.分析企业的岗位设置原则以及企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的要求等。)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文化不断更替,文化趋向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作。如何继承和发展,区别对待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方面的融会贯通,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xx年对于书法专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xxx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呼吁要在全国中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代要求书法教育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积极与时代结合,不断发展自己,与时俱进。

五、专业调查反馈意见。(1.分析学院现有课程设置是否合理;2.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等。)

分析:我认为学院设置的课程非常合理,基本包含了美术学院所要学习的各个专业。

个人意见:学院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适当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社会生存能力。

六、专业调查心得。(1.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欠缺之处;2.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明确学习方向、学习重点、就业方向;3.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学习计划、实习计划等)

1.特长: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大致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

欠缺:宣传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2.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升自己,为书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首先保持并提升在楷书方面的能力,发挥自身优势,行草书跟进,提高创作能力,同时提高篆刻的比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会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七、教师点评及等级评定。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七篇

时间:2009—12—2

2地点:宜宾市江北公园—流杯池

考察对象:流杯池—书心为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祖籍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治平四年(1067)进士,宦途不顺,郁郁而终。先生,人亦称黄文节。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共游干东坡门下,号称“苏门四学土”。黄庭坚“上千文章,尤长于诗”,又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书法的又一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黄”。由于元祜党人案的牵连,黄庭坚的书迹亦遭厄运,现黄庭坚存世墨迹30余件,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和行楷书。《戎州帖》又称《懒残和尚歌后记语》,是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惟一稍具平正面目的墨迹作品,可看作他楷书的代表作。每行一字,手:大如斗,壮伟惊人。《松风阁诗》、《送四十九侄诗》等作品,是较《戎州帖》略为行书化的大字行楷书。《松风阁诗》书法结构紧劲内恹,用笔则精劲秀挺,论者以为他曾参取欧、颜、柳诸体的书法。黄庭坚以擅长大字草书著称,著名的作品有《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杜甫寄贺兰镭诗》等。他的草书虽然貌似奇肆,实际上运笔很舒缓,并且笔法变化多端。苏轼曾说他的书法是“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确实道出了黄氏书法,尤其是草书的特点。黄氏的行书作品特多,《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稿》、《天民知命帖》、《惟清道人帖》、《制婴香方帖》等都是有名的行书作品。他的小字行书更为舒展自然,如《墓志铭稿》、《制婴香方帖》,并非有意地进行书法创作,随笔写来,却能楚楚动人。这些作品虽为小字行书,却能做到体势舒展,运笔不局刁;促,处处安排得匀称妥帖,而且用笔沉稳,笔法圆厚处微含峭劲。苏轼所说的“平等观”,在他的行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而在“平等观”中则有一种卓尔不群的风轨。

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上面的书法是黄庭坚的。当时考察时仔细留意了他的字迹,非常的流畅。

这是黄庭坚在元符三年春禄唐人五三章的内容,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当时去考察里面的时候很多石碑都进行了拍照,然后我单独选了黄庭坚的书法石碑。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 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唐代书家李邕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道出了学习的方法问题。历史上无论多么优秀的书家、书作,如果后代取法时不能理性分析,继承并创新,那么都可能形成流弊。最著名的是《集王圣教序》、颜真卿书体在宋、金时境况。南宋时几乎所有习书者都以《集王圣教序》为尚,形成了所谓的“院体”,书者全是一个面目,无异于印刷体,个人之性情几乎完全淹没在了《圣教》学体的法度中;而颜真卿字体在宋、金时学者尚其雄强,一味追求霸悍,如赵孟頫说的不在宏大气象上用心,只在点画上计较,便流为粗野无文。同样,黄庭坚的书法在他之后的这近一千年里,虽学者众,但成就卓越者寥寥,我们从后代书家学他书法的得失可得借鉴,以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首先,学黄庭坚书法要深刻理解他的书论,明白他于书法的追求。黄庭坚是主张“人书合一”、学书先要去“俗”气的,并对“俗”有明确的定义,这便为我们学他的书法提出了最根本的要求。另外,他对许多优秀书家、名作的评论,也是我们理解他的审美观的金钥匙,只有深入地了解他的书法观,才可能全面的把握他的书法风格。

其次,要明了黄庭坚一生书法的发展脉络及其取舍。黄的书法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的。这便为我们提供了一活生生的个案,如他言“二十年抖薮俗气不脱”的自我反思,及他学颜《中兴颂》、晋《瘗鹤铭》的得失,以至他从“荡浆”这种“造化”中所得启发等等都是最应为我们重视的。另外,他书法从早年的学时人而有“俗”气到形成个人面目后变得有“习”气,再到晚年“习”气渐脱,不鼓努为力,趋于自然,这亦明确的向我们彰示了他的书法中何为可取,何为应弃。

第一,我们应从历史上学他而有成就的书家处得到启发。如祝允明学他的草书、文徵明学他的行书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们对黄书开张体势的理解,对其行笔力度的师而造之,都是形成各自面目的基础。虽然他们在雍容自在等方面逊于黄,但在气势上都有过之处,这种“有局限”的突破对我们深刻全面理解黄书提供了文本。另外,实践黄庭坚书法理论,师其精神而不驻于字形的傅山亦具借鉴意义,傅的作品虽少黄书点画的长戈大戟特征,但气势的峭拔与展脱却合于黄书意象,他是着重于人之精神的培植,先学黄庭坚这个人,再波及到其书法的,因而相比于祝、文,更接近黄之精神一些。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学黄书的途径,即由黄之书论可学到黄书的精神,由黄之书法易得黄书之点画、架构,两方面虽都可走近黄庭坚书法,但若结合起来就是一条捷径。

第二,超越时风,是学习黄庭坚书法的前提。当代由于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普遍肤浅化,书法的教与学便注重形式而轻精神,这和黄庭坚拔“俗”之书风是正相反的。当代的学古派极似南宋的崇《集王圣教序》,追求点画等一,重小刀细工,全在“细”、“小”上下功夫,字中求字;而所谓创新者又都以古代民间粗犷自然书风为尚,但失却其自然,唯得其粗野无文,又极似宋、金间之学颜真卿所出现的问题。因而若不超越这时风向古贤看齐,加深文化修养,重视人格培植,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黄庭坚及其书法,更谈不上师而造之了。

下面是黄庭坚的书法

松风格诗帖

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

通过这次考察和查阅资料,还有这学期的书法鉴赏课,我对书法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更对我们考察中的石碑上的黄庭坚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更为了解,相信以后通过自己的练习书法也更为长进。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八篇

考察时间:2009年12月21日

姓名:王怀奇

班级:体育系08级5班

学号:08100500

2指导教师:曾德宏

书法老师布置作业拉.这也算是一学期要毕业了考试的的作业了 .就是要我们去拜会宜宾现在的书法大家些.经我们的书法老师的介绍了下现在宜宾现在的书法大家.依我现在对 宜宾的了解.真武山成了我的首选那个地方离学院很近的,出校门坐公交车就直接到了真武山的脚下

真武山上有许多古寺庙,有川南道教圣地之称,就在山脚下就可以看见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山虽然不高,却是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山虽然生在城市,却一点也不喧哗,反尔比其它生在农村的山更加清静。

一路上山映入眼帘的有匾额.有石刻.还有碑文.突然抬起头有3个大字出现在眼前“南天门”.我们说可以在博物管去看一下在去拜会周植桑老先生.我们就走向了博物馆.可是不幸的是我们今天不能进去看了可能是周末吧.我们就只好寻问在真武山坐镇的大篆刻家周植桑老先生的住处.山上的人们很和气的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住处我们很顺利的就找到了他的家了可是现在他不在家我们就只好在他家门口等着了.不一会儿一个 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那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先生.

“周植桑,字紫山,号石公,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师承肖有于,姚石倩。肖为齐白石弟子(近代印人传中有记录),也是齐的得意门生,死时年仅42岁,因其选材极严,终其生仅2人得其传授,周植桑乃其重点培养之对象,治印得齐派嫡传。周天资聪颖,博学多思,对技艺精益求精;对学问广收博采,尽力之所及,收集各种石碑、诏版、古币、砖瓦、封泥,仔细研究,大胆创新。所治印章,刀法精湛,气势雄健,布白均匀而不板滞;大气磅礴而流畅自然。且众体兼备,涉笔成趣,古今融汇,风格超卓。

植桑先生曾为中国秦文学会副会长(最早为国家xxx秦篆组、秦文研究所),中国社团研究会理事。也是中国书协发起筹建人之一。但由于先生乡土情重,不乐久居北京,80年代未返老还乡后,在宜宾博物馆做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宾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兼中国秦文研究协会顾问,四川省钱币学会理事。其篆刻、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省、地展出20余次,发表篆刻、书法的文章及作品40余件(次)。在秦篆组工作期间为xxx治印无数。其简历分别载入、《中国印学年鉴》、《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60余年来,他致力与秦文篆刻方面的研究、收藏、整理工作,曾参与修补了秦始皇巡秦山时李斯所书的《秦山刻石》。

今天我们能见到这样的以为大家真是我们的荣幸呀.他是以为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和他很快就交谈上了.在和他交谈的同时我们还在他家里参观了他的那些作品.可惜的是没有得到他老人家的真迹是我们这次最大的遗憾.但好的是我们在他家里照了照片.还和他 老人家合了影作为纪念.

拍完照之后我们拜别了这位老人.虽然我们没有得到这位老人的真迹但是我们也没有白走这一趟.我们还在真武山上看到了许多书法碑文.要不是书法老师介绍我们有目的的欣赏我还真没发现在这座山上还有那么多的书法杰作.虽然我来这里很多次了,这次真是双重收获不仅欣赏了风景还欣赏了书法.这次比那一次都玩的开心.书法真的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经过一学期的短期学习对书法也知晓皮毛了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九篇

书法调查报告

考察时间:XX年12月21日

姓名:王怀奇

班级:体育系08级5班

学号:081005002

指导教师:曾德宏

书法老师布置作业拉.这也算是一学期要毕业了考试的的作业了.就是要我们去拜会宜宾现在的书法大家些.经我们的书法老师的介绍了下现在宜宾现在的书法大家.依我现在对宜宾的了解.真武山成了我的首选那个地方离学院很近的,出校门坐公交车就直接到了真武山的脚下

真武山上有许多古寺庙,有川南道教圣地之称,就在山脚下就可以看见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山虽然不高,却是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山虽然生在城市,却一点也不喧哗,反尔比其它生在农村的山更加清静。一路上山映入眼帘的有匾额.有石刻.还有碑文.突然抬起头有3个大字出现在眼前“南天门”.我们说可以在博物管去看一下在去拜会周植桑老先生.我们就走向了博物馆.可是不幸的是我们今天不能进去看了可能是周末吧.我们就只好寻问在真武山坐镇的大篆刻家周植桑老先生的住处.山上的人们很和气的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住处我们很顺利的就找到了他的家了可是现在他不在家我们就只好在他家门口等着了.不一会儿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我们的反映就是那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先生.“周植桑,字紫山,号石公,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师承肖有于,姚石倩。肖为齐白石弟子,也是齐的得意门生,死时年仅42岁,因其选材极严,终其生仅2人得其传授,周植桑乃其重点培养之对象,治印得齐派嫡传。周天资聪颖,博学多思,对技艺精益求精;对学问广收博采,尽力之所及,收集各种石碑、诏版、古币、砖瓦、封泥,仔细研究,大胆创新。所治印章,刀法精湛,气势雄健,布白均匀而不板滞;大气磅礴而流畅自然。且众体兼备,涉笔成趣,古今融汇,风格超卓。

植桑先生曾为中国秦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社团研究会理事。也是中国书协发起筹建人之一。但由于先生乡土情重,不乐久居北京,80年代未返老还乡后,在宜宾博物馆做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宾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兼中国秦文研究协会顾问,四川省钱币学会理事。其篆刻、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省、地展出20余次,发表篆刻、书法的及作品40余件。在秦篆组工作期间为xxx治印无数。其简历分别载入、《中国印学年鉴》、《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60余年来,他致力与秦文篆刻方面的研究、收藏、整理工作,曾参与修补了秦始皇巡秦山时李斯所书的《秦山刻石》。

今天我们能见到这样的以为大家真是我们的荣幸呀.他是以为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和他很快就交谈上了.在和他交谈的同时我们还在他家里参观了他的那些作品.可惜的是没有得到他老人家的真迹是我们这次最大的遗憾.但好的是我们在他家里照了照片.还和他老人家合了影作为纪念.拍完照之后我们拜别了这位老人.虽然我们没有得到这位老人的真迹但是我们也没有白走这一趟.我们还在真武山上看到了许多书法碑文.要不是书法老师介绍我们有目的的欣赏我还真没发现在这座山上还有那么多的书法杰作.虽然我来这里很多次了,这次真是双重收获不仅欣赏了风景还欣赏了书法.这次比那一次都玩的开心.书法真的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经过一学期的短期学习对书法也知晓皮毛了

访谈书法实践报告范文模板 第十篇

14日,我们06届书法系共赴见习,开始为期十天的旅程,书法系大学生实习报告。

第一站河南洛阳。汴洛多佛迹,始及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的白马寺。考寺史,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汉明帝“感梦求法”,才有了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白马寺,这样也就成为了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寺内存有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还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想起张继过此所叹“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今日得见中国第一古刹的古秀气质,些许感伤。

随后来到第二站龙门石窟。自古以来“龙门山色”就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冠。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这里蕴藏着自北魏至唐代的无数精美的雕刻,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丰富遗产。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一品在慈香窟。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在感叹古人精湛的艺术技艺的同时,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残缺的内在,石窟虽为至宝但受损的程度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人为破坏是龙门石窟所遭受到的最大灾难。唐武宗时代“会昌灭佛”和五代后周时期赵匡胤的诞生“天红三日,今曰火烧街。帝国主义的入侵,帝国主义大肆盗窃破坏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品,使得这座艺术宝库中的石刻造像十之八九都残手断臂。一千四百多年来龙门石窟不仅受到人为的盗窃与破坏,自然风化的危害更是威胁着这一艺术宝库,岩石的风化崩塌,地下水,溶洞,龙门石窟已经不复当年神韵。

我们的第三站选择了安阳。所谓“一片甲骨惊世界”。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内容包括祭祀、畋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在河南的行程就在这里结束了,按照计划我们要朝山东进发。

第四站山东曲阜。曲阜是我们在山东不二的选择,原因很直白,不多言语。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林本称至圣林,孔林里最主要的墓地就是孔子及其儿、孙三代的墓地。孔子的墓在最里边,东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南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称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除了“三孔”值得我们品味,曲阜汉碑博物馆更是让我们与两千年前的书法有了零距离的触摸。作为此次见习,像这种震撼实在是太少了,这里的碑刻让我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里,实习报告《书法系大学生实习报告》。你能想象得到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刻石等等等等他们本来的样貌么?你敢相信自己眼前是西汉五凤、莱子侯刻石的实物么?怎么是这样子的呢?每个人的表情都好像是在这样的问自己。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究竟有多少真实。完全推翻了自己的判断,哦,它们原来是这样的。更有汉画像石、北朝摩崖刻经,着实令人惊叹。

继而是第五站邹城。邵泽水先生概括邹城,说:“孔子在这里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在这里诞生并写下千古文章,孟母在这里断机教子,匡衡在这里凿壁偷光。这里是孟子故里、修学之都,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练却深情,印象深刻。邹城的北朝刻经久已闻名,此前已有“四山”与“八山”之说。八山是指山东的北朝摩崖刻经已见之于八座山岭。尖、铁、葛、岗四座山峰,又有“四山”之称,史称“古邾四山摩崖”。铁山、岗山、摩崖刻经是北齐、北周时期著名僧侣刊刻在花岗岩石壁的佛经和题跋文字。其书法隶楷相间、方圆兼备,古朴雄浑,被古代书法家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铁山摩崖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佛光,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中部为佛教《大集经?海慧穿菩提品》,左侧为《石颂》跋语,下部为《题名》其场面博大,气势恢宏。佛经书法以隶为主,参以楷法,开张险峻,宽阔空灵,创造出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岗山与铁山一涧相隔,其山势嶙峋,巨石相叠,松槐掩映,景色幽深。摩崖刻经在山阴兰花谷内,自东向西散刻在三十余块花岗岩石壁上。散刻大字《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小字《入楞伽经?请佛品》,《佛说观无量寿经》,《佛号》、《佛名》,《题名、刻经年月》。《佛说观无量寿经》以隶意为主,朴实丰茂,圆腴敦厚,神韵飞动。《入楞伽经?请佛品》则楷意结体、方正规矩。散刻《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则隶楷相间,笔锋外露,奇谲瑰丽,富有变化。

山东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想起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对它的向往。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犹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绰绰伊始。此外还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经石峪、日观峰、南天门、玉皇顶更是令人神往。兼具了古、丽、幽、妙。无暇这 “江山如此多娇”的秀容美貌,沿途这数不尽的碑刻已经让我大饱眼福了。不少碑刻是中国历代帝王树立的。泰山秦刻石,记载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故事,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原文222个字,三次失而复得只剩下九个半字了。汉武帝也在泰山留下了巨碑,可碑上一个字也没有,这大概是说他功德无量,无法用文字表达吧。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泰山径石峪的佛教《金刚经》,北齐时的作品,书法遒劲雄奇,现存有1067字。历代书法家称它为“大字鼻祖”、“榜书第一”。泰山之巅的“纪泰山铭”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手笔,1000个镏金大字世称“八分隶书之祖”。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等都在泰山留下了佳作,泰山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这数以千计的石碑,使壮丽的泰山笼罩在历史、艺术、诗文的氛围里,真令人难以忘怀。

见习至此就正式结束了。这个短短的十天我们走过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提笔做结,反而想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他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路上”代表过程或者自由,也许也是结束,通向被我们称之为理想和爱的远方,在艺术的道路上艰苦跋涉,恪守“艺无止境”的人生的信条,边走边体味人生。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